唐红英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十分重要,不仅体现在学生即将面临的高考中,还体现在学生今后的成长方面。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能够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那么具体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下面笔者将根据此主题具体分析。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学名著作品,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中,老师通常只是对名著作品中的内涵进行讲解,未给学生预留充分的审美机会与空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薄弱,语文整体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而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老师未意识到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重要性导致的。因此,下面笔者先对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进行阐述[1]。
当前部分高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语文学习十分枯燥和乏味,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通过在文学名著中实施审美教育,学生会在鉴赏名著中语言美、人物美和情感美的过程中,正确看待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育人性较强的课程,在该学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十分重要。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虽然也比较注重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引导,但其引导方式仅停留在对道德文化的灌输方面,这就会导致学生只是记忆住了老师传授的内容,并无法真正树立正确的三观。而在文学名著阅读中融入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道德,这样不需要老师有过多的引导,学生就能在优秀文学名著作品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三观。
虽然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但要想真正发挥其审美教育作用,就需要老师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效实施[2]。
文学名著的阅读有一定难度,在文学名著阅读中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就需要先做好导入设计的工作,也就是利用优美的语言及形象化的设计,激发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兴趣,在主动阅读中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情感,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雷雨》阅读文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导语:“响在天边那沉闷的雷声;淋湿往事那凄清的骤雨,穿过六十年的苍茫,化成一场久远的哭泣。”在成功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老师还要再为学生设计一个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感体验之中,更好去感受阅读作品的美育魅力,这样就顺利让学生进入了审美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还能够达成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朗读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朗读活动的作用,老师的示范、指导与朗读环境布置都不可或缺。
首先,示范朗读。在对文学名著朗读的过程中,如果直接让学生朗读,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保证其朗读的顺利进行。首先,老师要做好朗读示范工作,在示范朗读中,老师要把握好朗读字音、名著节奏、音调与语速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下,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感。同时,在老师示范朗读之后,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模仿朗读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朗读体验。其次,指导学生朗读方法。通过学生对老师示范朗读的模仿与学习,学生只是初步了解了文学名著如何朗读,但是要想提升文学名著朗读以及审美的质量,老师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老师可以从阅读语速、阅读节奏与读准字音等方面入手,并根据具体的文学名著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朗读的方法。最后,布置良好的朗读环境。在高中生的文学名著朗读过程中,朗读环境的布置不可或缺。老师可以借助具体画面以及配乐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朗读与文本主题体验中,更好实现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比如在朗读《荷塘月色》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春江花月夜》歌曲,以此来作为背景音乐,由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荷塘美景,沉浸在文章意境中,获取诗词语言审美体验。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从文章情感美和人物情感美两方面入手。首先,从赏析语言中感受文章情感美。比如在教学《赤壁赋》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赏析,让学生对作者所用的虚实结合方法进行感受,也从中品析出作者超越洒脱的生活态度。其次,从赏析语言中感受人物形象美。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重点品析王熙凤出场的句子,从中感受语言艺术的展现力,并深层次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美,实现对学生审美情感进行培养。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十分重要,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审美教育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在不断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审美教育健全教学体系,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