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中街幼儿园大什字分园 张丽文
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也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能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能否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关键——只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过渡,才能顺应儿童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幼小衔接。笔者认为,孩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顺畅过渡是幼儿园、小学及广大家长的共同责任与一致愿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而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力量。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感知、思考、表达和创造,为幼儿做好良好的心理、习惯和能力等各项准备。
制定幼小衔接计划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条件,由大班教研组长牵头,协同大班组教师一起制定幼小衔接计划——设计幼小衔接课程,制定班级公约,提高对幼儿常规习惯的要求,如上课不随意讲话,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等;定期开展幼小衔接教研“怎样缩短入学适应期”、主题沙龙“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等活动;为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园长向家长们开展了微讲座“孩子上小学,哪些准备更重要?”
家园联系栏作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媒介,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通过家园联系栏可向家长推荐“幼小衔接”的好方法,以方便家长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各项准备事项;二是增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大班可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家园合作的目的;三是开辟“幼小衔接你问我答”家园之窗栏目;四是发放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内容可涉及入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家长的需求,使家园沟通更有针对性。
为激发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可组织大班幼儿提前参观小学,出发前教师要交代清楚参观的目的与要求,理顺幼儿的思路——看什么?看校牌,知道小学的校名;看操场,小学生是怎样做操的?小学的课间活动都做些什么;看厕所,小学厕所与幼儿园厕所有何不同;看课堂,学生与老师怎样进行互动?小学生的坐姿是什么样子?老师提问后学生怎样举手发言;参观小学结束后,师幼一起模拟小学课堂场景,进行“返回谈话”活动,说说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谈谈参观小学后的感受,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
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结合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与交往等发展特点,鼓励幼儿适应新环境、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倡导大班教师打乱班级限制,实现跨班互动的教学区域活动,即让大班幼儿自由选择班级、选择教师、选择课程,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深受幼儿喜爱。跨班听课大大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幼儿的交往面,增强了跨班活动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了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养者是幼小衔接阶段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其一言一行、教育观念、对待幼小衔接的态度等都关系到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首先应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消除自身焦虑情绪;幼儿园则要加强对家长的支持引导,扭转当前家长过早、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有些家长过分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或输在起跑线上,其紧张、焦虑的心态势必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感。
家长既可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分享育儿经,也可向带班老师听取幼小衔接方面的指导与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还可以主动向小学老师咨询,了解孩子入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幼儿园要积极倡导家长多听相关的讲座来丰富个人知识经验,做到心中有数,以此端正家长的其教育观念。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和注意力,幼儿早期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陪伴。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首先要养成阅读纸质书籍的好习惯;孩子不喜欢读书,多半是没有从书中找到乐趣,家长可以选取丰富有趣的幼小衔接绘本来进行亲子阅读。
面对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很多家长反映不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而绘本以其形象的画面、丰富的语言、深厚的内涵吸引着儿童的专注力,丰富着儿童的想象力,激发着儿童的同理心与责任感,并从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节孩子的入学心理,使其产生积极向往小学的情感。
不仅要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庭中更应注重培养这项能力——鼓励孩子去做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有序整理自己的书包、物品和玩具;用过的东西要学会及时归位,保持整洁;按时完成大人交办的事情,培养孩子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情;也可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团结合作、坚强勇敢的意志与品质。家长要给予帮助而不要代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及时鼓励,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其坚毅的信心和永不言弃的决心。
交际依靠表达,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主动交往,并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家长可允许孩子邀请同伴来家里玩,让他们之间自由交流、谈心、表达;鼓励孩子多参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感受一起玩耍的快乐;平时带孩子外出时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惧心理;鼓励孩子和不同年龄段的伙伴交往,逐渐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教给孩子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对孩子主动与人分享的行为给予肯定,当与同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引导孩子尝试用协商、合作等方式解决。
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无缝对接需要一份对教育理性的智慧坚持,更需要一种对教育规律的合理把握。帮助幼儿逐步具备自理、心理承受、人际交往等能力,让幼儿在幼小过渡阶段能够沿着他们特有的生命轨迹成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积极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主动向小学靠拢,有意与小学接近,但小学很少主动与幼儿园联系,除参观小学时热情接待外,其余时间联系较少。为使幼儿能顺利向小学过渡,幼儿园园长与小学校长必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交流,彼此懂得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更新家长教育认知,消灭“抢跑行动”,促进幼小协同,可以邀请小学名师来园为幼儿家长做相关讲座——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应如何做好相关的学习准备?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就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小教专家进行了详细咨询,听完讲座后很多家长表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幼儿园“一头热”必然造成教育脱节,因此,小学应积极与幼儿园进行有效互动与衔接,共同开展有效教研,参与对象为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大班教师,以“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主题,在研讨中既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独立性,在某些方面又保持一致性与连续性。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储备,更重要的是能力素质的衔接——小学更关注幼儿学习任务的完成,幼儿园更关注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与幼儿园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应相互衔接、深度融合,协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
真正的幼小衔接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而是充实幼儿的感性经验,提升其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调整情绪情感,为小学学习打好基础。要把幼小衔接的“大厦”建牢,只有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共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才能打好坚实的地基,扎好幼小衔接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