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南》引领教育教学能力之提升
——省级教学能手赛教经验交流

2021-12-29 22:12:51陕西省安康市幼儿园王昌玲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鼻子指南领域

陕西省安康市幼儿园 王昌玲

2019年6月,搭乘着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的列车,我有幸参加了由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能手比赛”。作为一名从事幼教工作10余年的老师,此番参赛收获与感悟颇多。总结这次历练成长的过程,我深切地感受到把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的核心理念,用《指南》指导教学,合理运用《指南》引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研读《指南》,读懂幼儿的学习目标

《指南》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是因为它不仅仅涵盖了幼儿教育的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而且指出了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明确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怎么教”的问题,是指导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经典教科书,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标。

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我以三步走,深入理解《指南》目标内容。

1.对比教育目标,把握学习要求

研读《指南》,我们会发现在同一个目标下,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要求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以健康领域“具备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例:3~4岁要求“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4~5岁要求“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5~6岁要求“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对比理解不同年龄段的目标要求,3~4岁幼儿重在安全意识的建立,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情景,在游戏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4~5岁幼儿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安全标志,知道标志的含义,并且知道该怎样做;5~6岁幼儿重在生活中对标志的运用,理解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段的目标,能有助于活动过程的有效实施。

2.概括核心要点,理清学习内容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32个目标,每个领域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健康领域从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9个目标,涉及控制情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动作技能的发展、生活卫生习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了6个目标,强调的目标重点是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学习的内容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文学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三个方面;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提出了7个目标,幼儿的自我认知、同伴交往、尊重劳动成果、遵守社会行为规则等都是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当然,每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强调的是“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以重点领域为主线,多领域恰当融合。

3.紧扣关键词汇,提炼学习方法

《指南》针对每一个学习与发展的目标都给出了合理的教育建议,教师认真阅读可以获得正确的教学方法,如:科学领域强调“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可见,科学领域的学习,一方面要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景,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愉快地获得科学知识。细细品读这些指导性语句,幼儿各领域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就非常清楚了。

转变理念,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认知和经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让幼儿动起来而设置无效游戏或无效环节。我们要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不是把所有的活动都变成游戏或者在个别环节中插入游戏,而是要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悦、自由自主的游戏氛围,用玩的形式让幼儿在完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获得认知经验的提升。

有效教学,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的好奇心、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专注、耐心、不怕困难、主动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等都是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互动的集体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而高控的课堂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那么在短短的20分钟集体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呢?

1.紧扣核心经验,制定切实具体的活动目标

目标是一节活动的导向,在制订目标时《指南》给我们的是一个方向,是一个大的框架,我们不能生硬地将《指南》中的目标套用,而要在具体落实到每一节活动的时候进行分解和细化。例如社会领域人际交往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就是一个能分解出很多内容的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幼儿在具体情境和交往体验中获得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

在“合作快乐多”主题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方法,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快”作为活动目标来实施。围绕着这个目标,教师可以设置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合作的方法。只有目标具体,我们的活动设计才会清晰明了,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2.注重生活经验,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

对于一个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来说,目标具体明确是关键,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基础。一般来说,教学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亲身体验、互动交流、推进思维。

首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资源,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设计由易到难的学习环节;再次是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提供丰富的材料,调动多种感官,亲身参与操作练习;最后还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成就感。

以大班科学活动“纸花绽放”为例,活动以探索纸的吸水性为目标,从认知层面让幼儿了解到纸具有吸水的特性,接着探索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快慢,最后延伸到不同材质的纸应用于生活的不同方面。活动围绕“纸吸水的特性”这条主线,层层递进探索,才能深深地吸引幼儿,让他们有不断进行挑战的欲望。

3.加强有效提问,支持自主合作的互动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合理的追问、恰当的总结是一节课完整实施的重要方面。提问是不同环节能够流畅连贯的纽带,准确的提问能够引发幼儿不断地积极思考,是促使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以中班健康活动“鼻子出血了怎么办”活动为例,为了达成目标,活动过程以“了解鼻子的作用”“探讨鼻子出血的原因”“鼻子出血自救的方法”“怎样保护鼻子”四个环节来进行,通过四个提问推进活动的实施。

问题一:“鼻子有什么用处呢?”调动幼儿已知经验,通过小实验,体验鼻子的作用。

问题二:“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可能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以及追问,引发幼儿猜测。同时教师应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可以通过看图片判断的形式,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

问题三:“鼻子出血了,应该怎么做?”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教师通过其他教学手段传递给幼儿正确的信息,拓展幼儿的认知。

问题四:“如何保护我们的鼻子?”对幼儿的学习进一步延伸。

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提问随意、提问单向等诸多问题,教师心中要有目标、提问要有针对性、追问要有系统性、总结要有规范性,从而使幼儿在获得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进一步得到提升。

有人说:“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赛教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历练,是一个让我们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努力付出的艰辛,更多的是一份收获的喜悦——分享这份收获,希望在专业道路上不懈努力的幼教同仁们,能够相互交流、彼此激励,用我们的专业发展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鼻子指南领域
逃跑的鼻子
你的鼻子超级棒
儿童绘本(2019年19期)2019-11-25 16:53:52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指南数读
电视指南(2016年12期)2017-02-05 15:08:06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5:48
鼻子和嘴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杭州科技(2013年5期)2013-03-11 16:40:59
就医指南
祝您健康(1991年2期)1991-12-30 06: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