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视角下的地方院校艺术管理人才发展及其培育路径

2021-12-29 21:04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地协同育人

闫 国

(四川美术学院 影视动画学院,重庆 401331)

“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和推动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也是使教育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建设、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途径。其通过“教学、生产、研究”的结合,使高等艺术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家目前正大力提倡的“发展创意产业”。在艺术院校实践“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是最佳领域之一,而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与高校教学相整合,也可解决高校教学中“学科的跨越与介入难度,行业链接不够使成果难以呈现,没有实作平台检验教学成果,实践设施、师资团队的局限”等限制高教推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常见问题,双方实现共赢。

1 新时代下艺术管理的发展变化

随着人类文化由书写的纸本时代进入数字的视觉文化时代,艺术的呈现方式和手段已经与以往不同,尽管视觉表达的手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所呈现,现代社会文明下的视觉文化及其技术,形成的科技性、体验性、交互性大大超越了以往时期。

1.1 艺术管理面临着更广泛的区域公共服务性

当下的艺术管理活动及其面对的受众,已超出以往观众的范畴,有专业精英的也有非专业大众的,有在场的也有在线在场的,有参与生产性的也有自我生产性的等等,借助于更广泛的技术优势和传播手段,时下文化艺术活动的场域朝着越来越广泛开放的形态发展,逐渐弱化着场内与场外、日常与特定间的界限,特别是当下区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管理者在关注都市社区文化的同时,将视野关注到以乡村文化发展为实践研究的乡村振兴和扶贫等区域文化公共服务空间,例如以重庆区域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为基础策划的“远山·有窑”“叠石花谷”以及艺术机构进行的公共教育,例如“行走中的美术馆”系列公共教育等,使艺术管理具有广泛的跨界性。

1.2 艺术管理面临着更广泛的区域创新性

文化多样性是保持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前提,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基础,随着文化艺术创新与区域振兴关系研究、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致力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推进文化作为内在生产力、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已达246个,并且推进文化作为内在生产力和驱动力越来越向城市以外的地方发挥重要影响。在普遍的艺术管理原则和同一性基础上,艺术管理面还面临着对立足本地区、本地方的文化资源和发展脉络、文化特色进行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实践与服务建设。

2 地方高校产学研艺术管理人才培育的路径

当前的时代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创新的发展是未来趋势,艺术管理的创新和对新时代趋向的切合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内容,也是引导院校培养符合社会时代所需人才的方向所在。从社会发展来看,对艺术管理的新认知逐步从专业体系和文化体系迈入更广泛的公共领域,成为促进公民文化艺术认知和公众艺术素养的作用力。因此,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是建构在对促进区域公共服务、文化创新和公众文化认知、服务上,展开的与社会各界进行的联合培养的手段与方式。

2.1 校地互动的实践能力协同育人

艺术管理是综合性较强的领域,其涉及了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等对门内容,这不仅仅是由艺术管理的专业性结构所形成的,还与当下文化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跨学科不断融合密切相关。在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中,校内系统的专业课程的开设能够在基础上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获取知识的多样综合性,然而艺术管理涉及的广泛的综合特点仅仅依靠校内教育并不能完全覆盖,与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协同开展校地联合的“请进来”“走出去”实践育人不可缺少。

校地协同“请进来”“走出去”联合实践育人建立在与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协同开展项目研究和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组织。“请进来”即依托校地共建空间、基地、相关学术机构将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项目任务以及师生自主承担的项目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将研究内容分散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与能力训练统一于项目研究任务之中,使课程研究内容与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要研究解决的实际内容相契合,增加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际性。例如,在校地互动的实践能力协同育人中,将本地区以区域艺术公共服务为研究内容的“吾老吾幼吾生: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兼善文化课堂”等“社区美育”引入实践教学,将社会资源和当下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执行中的内容植入课堂实例教学,这需要充分评估课程内容与拟解决问题间可操作性,选取可以承担部分导入社会资源和力量按照拟达成的目标设计实践内容环节,不同课程阶段的学生承担与自己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实际训练任务。“走出去”即依托校地共建空间、基地、相关学术机构将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项目任务以及师生自主承担的项目进行校外实践教学,使艺术管理的师生在校地互动的架构下,将课程研究内容分散到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实际活动中,使课堂理论内容在地方公共服务活动和区域创新建设中获得检验,这需要艺术管理团队有针对性的运用理论和课堂知识对校地联动要达成的目标进行策划、组织和设计。

2.2 校地互动的文化感知、创新能力协同育人

艺术管理及其教育的发展具有跨领域和学科融和的特点,但其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始终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下的研究领域,“文化管理不仅仅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技能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的管理过程,其重要性在于无论是对集体还是个体生活产生意义和供给价值的功能”〔1〕,离不开“以人的观念、精神、情感、价值以及精神世界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终极目的设置。

在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中,校内广泛的人文艺术类课程的开设能够在基础上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及获取文化感知能力和创意创新的多样综合性,然而艺术管理涉及的对区域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感知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并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获得解决,与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联合搭建文化创意孵化平台进行文化感知、创新能力协同育人不可缺少。

校地互动的文化感知和创意创新能力协同育人建立在与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联合开展文化创意及创意人才孵化平台构建和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科研认定制度的实现。文化创意及创意人才孵化即依托校地空间,以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服务内容为设计内容,引入社会各项资源搭建文化创意孵化平台,使校地协同中的研究内容始终围绕区域公共服务和区域文化创新来展开,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符合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服务的内容进行策划、研究,促使师生创意策划为社会采纳,实现师生参与的文化实践和创意创新直接服务于区域公共服务和区域文化创新,使其在成果转化中获得认同感。同时,设立大学生参与文化创意孵化项目的保障制度促进学生参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感知能力和创意、创新活动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参与地方文化实践的乐趣和意义,并发挥其群体主动性和积极性。

艺术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实现学生对文化创意孵化项目参与研究的主动,需要多元化的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科研与成果认定制度。例如,通过与地方文化企业联合举办以地方机构和文化企业服务内容为导向的创新创意活动,将活动中以教师策划选题、学生自主策划选题和地方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命题三类选题纳入学生综合考评,并通过课内外各类教学平台和活动给予宣传引导,开拓大学生课外、校外参与文化创意孵化项目实践纳入文化创意孵化平台选题的申请通道和学分认定通道,使学生始终对不同环节的各类选题产生积极的挑战性和探求性,让学生面对不同环节的内容,始终能够保证新鲜感和极强的兴趣,以调动其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

3 结语

新时代在全球文化创新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是重要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越好越突出,就此可以说明这个国家的国际化水平越高。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元素之一,而在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的我国,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成为这个经济时代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促进各产业交互融合、提升各产业整体素质的核心群体。

校地互动的实践能力协同育人使课堂内容延伸到校外空间,也使校外社会和地方所需进入课堂空间,是促进人才实践能力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的基础平台。在教育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内容、研究过程中建构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育人,要认识到实践能力协同建设是促使师生在实践中加强对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链接,在链接中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反向促进综合知识的查漏补足与完善。要确保校地双向互动中实践能力协同育人的展开则需要各方的有效参与。

与各个部门和机构协同促进文化感知和创意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是置于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培养更多的艺术管理人才最终是要实现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文化要素内在于创新实践,包括创新所需要的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2〕,在培养中注重对于文化感知和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成为校地互动育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校地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模式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