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抗大史 绿色前南峪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旧址前南峪电力发展纪实

2021-12-29 16:00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庞利鹏甄红芸
农电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邢台供电红色

■ 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 庞利鹏 甄红芸 潘 龙

巍巍太行,绵延千里,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部设于此地,而成为继延安之后中国革命的又一摇篮。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前身是在陕北瓦窑堡创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7年1月迁到延安后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并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1939年7月,遵照毛主席“到敌后办学”战略思想,1940年11月抗大总校辗转到达邢台县浆水镇办校,校部设在了前南峪村,学员则分散在附近40多个村庄。在前南峪村办学3年间,抗大先后为前线部队培养输送了3期8000名学员,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培育了红色的抗大精神。1946年2月,抗日军政大学完成历史使命,更名为东北军政大学。新中国建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国防大学。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国防大学视察时,对该校传承“抗大”血脉给予高度评价。

光阴荏苒,抗大总校虽然离开了太行山区,离开了前南峪,但是革命的抗大历史、红色的抗大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里,像一盏灯照亮了山区人民的奋进路。多年来,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大力弘扬抗大精神,主动服务山区发展,助力抗大旧址所在地前南峪村从一个贫困小山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幸福村”,谱写出了一篇服务红色土地乡村振兴的光明诗篇。

电助力 荒山变绿源 建成电视村

“面黄肌瘦前南峪人,有女不嫁前南峪村。”是建国初期邻村对前南峪村的评价。

穷则思变。前南峪人决定要“靠山吃山”,治理荒山实现致富。

村民们同心协力、铆足了劲儿。没有现代化工具,他们就靠肩挑、用背扛。白天干一天,晚上回去就在煤油灯下吃饭、缝补。

“这样的苦日子我们坚持了近10年,我的眼就是在那时候被熏坏的。”时至今日,郭明耀老人仍然对以前的生活充满感慨。

人民电业为人民。关键时刻,供电人伸出援助手。1972年,邢台县供电局(后称为国网邢台县供电公司,现为国网邢台市环城供电公司)为村里专门架设了一条低压线,前南峪村终于亮起了第一盏电灯。村民们也结束了煤油灯下烟熏火燎的日子。

有了电,使用了电动设备,治山效率大大提高。几年间,全村先后修地20万m2、打坝28060 m3,不断扩大果园、耕地规模,荒山变得绿起来。

1982年,为了解决灌溉用水问题,邢台县供电局又为前南峪村架设了高压线,新增了1台30 kVA变压器。

源源不断的电,把山脚下的水抽到了山上,前南峪几代人挑水浇地的历史宣告结束。

随后,村里又筹资兴建了一座储水站,灌溉能力大幅提升,果园规模不断扩大。

电力解放了村民们的肩膀,也打开了致富的道路。

随着苹果产量的增大,村集体收入也不断增长,山绿了,村民的包鼓了,前南峪人“治山致富”的努力见了成效。

1983年,村里以集体补助一半、个户承担一半的方式,一下子购买了200台电视机,成为远近闻名的“电视村”,让村民可以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电给力 发展谋转型 建成幸福村

有了种果树打下的基础,前南峪村把目光投向了工业。

1984年,该村建起了第一家村办企业——化工厂。

办厂就需要用电。为了支持村经济发展,邢台县供电局又给他们架设了高压线,新增了一台50 kVA变压器。当时交通工具落后,变压器、电杆,电缆等物资都是电力建设工人们凭人力手拉肩扛运上去的。

“我们在一旁种树,他们在一旁立杆,各忙各的,很有干劲!”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回忆说。

自1985年开始,前南峪村先后兴办了树脂厂、压板厂、冶炼厂、化工厂等15家村办集体企业。到了1999年,村工业产值高达8350万元,年缴税200余万元。村里集体企业发展得快,对电的需求也很大,但电力发展一直都跑在村子发展之前。

“供电局先后为我们架设高压线3 km,新增变压器10台,我们从未因为用电发过愁。”郭天林回忆。

集体有了钱,村民们的收入成倍增长。

几年间,村里补贴一半费用购买洗衣机278台,每户1台;修建村民住宅楼52户;还从市区拉来线缆,在山区办了最早的程控电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写在书本上的内容,如今在前南峪村变成了现实。前南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曾经“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历史一去不复返。

电便利 发展“红色+绿色”建成小康村

进入21世纪,前南峪村认识到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决定转型发展,走红色旅游+绿色发展之路。1999年,前南峪人在抗大旧址基础上,建设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2001年6月,该馆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该村依托四周90.7%林木覆盖率的山岭,建设农业示范园、冷库等,走上了一条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的特色发展之路,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带动了村里采摘园、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用电量也急剧攀升。

村里刚办起农家乐的时候,每到冬季,客房内空调启动慢,很难制热。烧煤球取暖又烟味太重,游客都不愿意住。邢台县供电公司主动服务该村生态发展,2012年起,先后在前南峪村实施了农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新建改造高压线路5 km,低压线路7 km,新增变压器3台共500 kVA。

同时,邢台供电公司党委主动与前南峪村党委开展党建同创共建,邢台市环城供电公司浆水供电所党支部与抗大陈列馆党支部也开展了支部共建,经常深入老区开展红色教育,共谋发展。

为保障景区及附近农村、农家乐可靠用电,邢台市环城供电公司每逢节假日都安排员工提前到景区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在旅游高峰期设专人在景区值守;为各村设立台区经理、建立微信群,定期了解客户用电需求,第一时间解决用电问题。

“现在,这屋里和城里一样暖和。有时候不提前预订都住不上呢!”村民郭红英拍着自家的“煤改电”设备赞不绝口。

“来这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农家乐冒出来好几十家,每天接待游客近千人。现在啊,守着家就能挣钱!”

可靠的电力供应,坚定了前南峪村民发展致富的决心,更照亮了抗大精神的传承之路。据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介绍,2020年,前南峪村收入近2亿元,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

今日的前南峪,河水上山,果木成林;红色老区,绿色发展。绿树掩映下,小公园正冒着喷泉,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是整齐的二层小洋房,一辆辆小轿车停放在各家门口,大人带着小孩高兴地玩耍,一幅祥和景象。

前南峪的蝶变,只是邢台供电公司近年来践行抗大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实施的“红色责任田”“煤改电”全链条服务、“党建带基建”等“党建+”工程,开创了具有邢供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他们坚持服务大局,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气污染防治中取得优异成绩。他们传承抗大精神,先后打赢疫情防控、“7·19”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攻坚战,培育选树了全国劳动模范赵庆祥等一批先进典型……

置身新时代,邢台供电公司继续传承、发扬抗大精神,苦干实干勇担当,创新创业展风采,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助力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猜你喜欢
邢台供电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一种井下安全供电装置的设计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ther binding theory is adapted to the reflexive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ziji‘self’in Chinese
追忆红色浪漫
馈能式磁流变减振器自供电特性研究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