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
(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 甘肃嘉峪关 735100)
任继愈曾经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在几千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经发生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从发生过的这些事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一项公民教育,一个国家如果想要经久不息,那么爱国主义就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缺乏,人民守不住自己的国家,一切都是一场空。
现如今,社会中出现了个别人为了一己私利做出卖国求荣的可耻行为。教师在初中历史课中宣扬爱国主义情怀,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信仰。小巴特勒曾经说过,有信仰未必能成大事,而没有信仰却将一事无成。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不仅能促进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初心,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的首要教育目标不是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现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也实现了和世界接轨,在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学习的过程中,一些不良思想的侵入会影响我国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教育已经有了几千年的传承,自古以来就是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高中。不管在学校、家长,还是初中教师的角度,把学生教育成高分人才,让学生考取一所好高中仍旧是首要的教学目标。受大环境影响,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已经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宣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会随自己的心意而走。如果教授的内容是他们不喜欢的,或者教授知识的方式他们不喜欢,学生基本不会认真听教师讲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注意方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宣扬爱国主义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厌恶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采取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宣扬爱国主义。
例如:在教授鸦片战争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选取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导入了课堂教学内容。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给后人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很多导演都选择把这段历史搬上大荧幕。关于鸦片战争的影片非常多,学生平时也都观看过,但是有的影视剧对历史的还原度不够高,历史教师在选取资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和历史高度契合的资料,佐证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知。教授完课堂内容,我又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了禁烟功臣林则徐的一生。最开始林则徐是受了道光帝的命令去禁烟,但是英国打过来后,他却被推出去当了挡箭牌。为了能和英国和解,林则徐两次被贬,最后被发配到了新疆。即使这样,林则徐关心的也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生死存亡。他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不仅是林则徐爱国之情的写照,也是林则徐刚正不阿的表现。我借故事宣扬爱国主义情怀,更能触动学生的神经,让学生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时刻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强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危机意识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具备的。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映照着无数朝代的更迭,朝代的覆灭和其领导者贪图享乐有一定的关系。在宣扬爱国主义情怀的时候,历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在国际大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落后就会被欺负,中国近代史已经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例如:在教授五四运动时,学生都能从课本内容找到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虽然学生也能得出“弱国无外交”这一理念,但是他们却难以通过那段屈辱的历史,联系到现在国际格局。在很多学生看来,现在中国跟许多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历史只是历史,并不适用今天的国际局面。其实,今天和中国和平相处的国家,很多都是曾经欺辱中国的国家。我强化了学生的忧患意识,还给他们分析现在仍处在战争中的国家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深切地了解到我们为何要居安思危。在我的培养下,学生明白了学习知识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的事无小事,只要事关国家的荣誉都是大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已经淡化了爱国主义,忘记了该怎样去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以及民族荣誉。这个时候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结合实时热点新闻,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家,我们维护国家,国家也为我们提供安定平稳的环境,维护我们的利益。在结合热点新闻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引出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的时候也能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例如:关于疫情,我特意给学生讲解了中国的抗疫过程。在国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费用非常昂贵,国家要求公民自己买单。只有中国能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安全,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新型冠状病毒来袭的时候,在我国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们的身上最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只为救国家于危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始终战斗在疫情的第一线,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在学生被钟南山院士的事迹感动之时,我又为学生扩展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故事,继而联系到了历史课本中建国后中国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通过这些爱国事迹的学习,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无数国人热爱着我们的祖国,为祖国奉献出了一生,我国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局面。
由于初中生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导致教师在制定教学方式时,必须严格按照初中生的特点出发,立足教材,深度挖掘其中的传统美德因素,做好传统美德的渗透工作。
例如:在讲春秋五霸时,我结合教材内容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一历史典故,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人物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等精神品格。与此同时,我又为学生引入了另一典故“愚公移山”,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古人身上高贵的精神品格。同时,我为学生渗透了坚持不懈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借助榜样的力量让他们体悟坚持的积极意义,促使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他们自身精神品质的一部分,最终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缺点,提升道德境界。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与思考中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进而在思想上得到提升。为切实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与积极性,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特点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抓住关键教育节点,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主动思考。
例如:在战国七雄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在教学前充分研究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典故,然后让学生分析荆轲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在学生的分析与讨论中,他们从中发现了荆轲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这样一来,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对传统美德的认知也变得更加深刻。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历史知识中发现爱国主义情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爱国主义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初中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也懂得举一反三,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宣扬爱国主义,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了深刻认识后,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爱国主义小故事,并分享心得体会。在学生讲解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时,教师可以对正确的思想加以鼓励,对错误的思想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在历史教学中宣扬爱国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让学生从心底产生民族责任感,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历史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宣扬爱国主义,让家国情怀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具备中华传统美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