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策略初探

2021-12-29 14:00:21李俊庆
科学咨询 2021年36期
关键词:研修班文学培训

李俊庆

(甘肃省甘南州教师培训学校 甘肃甘南 747000)

中小学教师既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角色,又扮演着“学生学习行为引导者”的角色,他们的个人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行为和收获。因此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青年们心中根植学习和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中小学教师必须主动从自身出发,积极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指导学生学习文化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源自学校的高质量培训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学会正视传统文化学习与教育价值,还能促进他们传播文化的能力提高。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在新的教育时期,应积极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工作。

一、面向中小学教师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教师学习

对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工作,本质上就是带领教师们探究传统文化并学习,进而增强他们的相关素质素养与教育能力。在该状态下,教师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完善,他们自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相关专业能力。如此一来,中小学师资队伍中的教师们文化素质越来越高、专业教学能力越来越强,他们自然能够在共同努力下不断寻找出更多高效率、高质量的文化传播办法和教育路径,并充分调动自身素质素养参与到相关教育活动当中,最终在参与中获得新的收获、积累新的经验,将自身专业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之上。进而以自身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支持,向学生和其他新教师传授更多有价值的文化知识。

(二)助力学生成长

我们在前一部分提及——当教师在教育培训中对传统文化形成了正确认识并获得了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之后,他们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为师者”的作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中小学时期学习的内容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理论知识了,而是增加了传统文化内容。久而久之,在不断的传统精神渗透和情感熏陶下,他们的知识体系也会越来越丰富,进而形成更良好的文学综合素养。毫无疑问,这对他们的全面成长、均衡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具有更高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高素质人才。

(三)利于文学传承

最后,就是在文学传承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教师对该部分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研读,还是他们在自身成长后为学生提供的新的学习和成长指导,均能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教育的土地上传播并茁壮成长。如此,以“教育”和“学习”为支持,文学不断流通在中小学乃至社会生活之中,其传承与弘扬在无形中实现,民族的发展自然会更加生生不息[1]。

二、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策略

(一)举办读书会,书中探文化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更是能丰富人的知识体系,因此,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工作,将“读书”提上日程是必不可少的。从老师们的角度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读书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书中提炼出民族精神与文学内涵,并在“有所收获”的状态支持下进而到更深入的文学探索活动当中。因此,中小学学校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图书馆,将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学书籍整合到自身的图书馆当中,为教师们提供随时阅读和多元阅读的机会。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读书会,邀请教师自愿参与[2]。这样一来,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的主体性得到学校的尊重,他们不仅可以积极到图书馆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学书籍展开阅读,更是能够主动在读书会中与其他人分享读的收获。久而久之,在少数人的带动和影响下,整个学校都会形成一种积极的读书氛围,教育培训目标自然能够轻松实现。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类型电子书籍应运而生,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电子书籍,以供其多元阅读之用,并邀请他们书写、分享读后感。如此,书写和分享读后感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和再思考的过程,他们的文化认知和文学素养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将自身对传统文化形成的独特认识传递给学生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他们成为会读书、会感受文学、会传递文化的人。

(二)网络化学习,线上获提高

再者,搭建网络化学习空间和教育培训体系也是十分可行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任务是繁琐的,他们不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参与到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应对各种教学考核任务。这也就意味着,在学校中,他们往往会出现“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中来”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表现,因被基础教育工作消耗了太多时间和精力而无法在培训活动中获得更高质量的文学素养。因此,拓展第二培训空间,让他们在线上参与培训和学习是值得探究的。学校可以搭建独立的开放性互联网学习平台,在网络中搜集与“传统文学教育培训”有关的视频课程,并将其上传到自身的教育资源库中,要求教师在回家后找时间观看并学习,并将相关学习活动设计为“打卡签到”的形式[3]。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参与学习和培训,学校也可以对“教师是否参与了活动”进行监督,整体培训更加和谐,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尤其是在这一开放性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支持下,其他学习的教师也可以进入学习,并与本校教师对学习内容展开交流,这能够让本校教师们对相关内容展开新的思考、获得更多收获。

(三)组建研修班,示范共学习

在中小学教师体系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工作,组建研修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组建研修班,秉承“请进来”的原则,邀请更多具有优秀传统文学学习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到研修活动当中,尤其是邀请校外知名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参与到研修班中来,可以发挥名师、专家的辐射作用,让本校教师更积极、深入地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学,并在名师、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获得更多提高[4]。例如,将书法名师、诗词研究大家邀请到本校书法研修班、诗词研修班当中,让他们向教师们以更专业的角度讲授相关课程。这样一来,教师接受的教育是更加专业的,他们的相关文学素养和能力自然能够实现质的飞跃。除此之外,名师进入校园,还能促进中小学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通过名师指导,学校管理者可以发现自身在组建研修班、营造校园文学氛围的不足之处并积极调整。如此,学校整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环境和品位提升,教师所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他们的专业成长、文学素质必然会不断提高。

(四)社团化学习,兴趣促发展

现如今,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爱好发展,各种社团不断出现,社团化学习成为了新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学知识起到了一定帮助。同样的,对于教师,也可以采用该办法。通过在研修班的系统学习,教师能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多新的认识,并寻找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一来,由学校牵头组建传统文学自主学习社团,可以为老师们提供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换言之,以兴趣为导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参与到团体学习活动当中,进而在团体学习落实对自身的文学素质培训,增强人文底蕴[5]。而随着老师们的个人能力不断提高,社团实力增强,就会不断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如此,良性循环形成,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形成,他们的相关能力、素养自会有更多提高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适当介入管理,加强对社团规模和学习内容的把控,避免因人数过多或管理松散造成社团培训效能低下的情况出现。

(五)强化人才选拔,壮大教师队伍

其次,就是从组建教师队伍本质出发的人才选拔工作。要求中小学教师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活动,目的在于壮大教师队伍,让每一名老师都获得良好的文学素养,最终借助教师文化品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们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民族精神与情感的学习。因此,学校不妨从核心目标和人才培养本质出发,适当提高人才选拔标准,多吸纳本就具有良好传统文学素养的老师。如此,教师队伍本就实现了发展壮大,学校里有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教师,他们自然能对其他老师们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培训、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建设教育基地,拓展培训空间

此外,建设教育基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成体系的活动,需要多个学校、多人参与。而在当前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文学传承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组织传统文化培训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定独有的特色培训活动和意识。若学校和学校之间能够将自身积累的经验和设计的效果较佳的特色培训活动进行分享,各个学校的教师自然能够在交流和沟通中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学品质。因此,各个中小学还可以在校外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将校内培训空间进行拓展,派遣校内传统文学品质较为突出的老师们到基地参与日常教育培训工作、与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交流经验[6]。如此一来,将自身在校外基地中的培训收获带回校内,其他本校老师们均能吸收到更多有价值的自我提升经验,教育效果的提升自然是指日可待的。

(七)自主挖掘文化,合力设计教材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引导老师们自主挖掘文化信息并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虽然教育部门修订的基础教学教材融合了一定传统文化,但其融合目的并不是促进老师们的成长,而更多的是站在学生角度上出发的。同时,市面上存在的一些传统文学书籍,其内容通常都过于复杂,很难使老师们形成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对他们的素养提高形成了一定限制。因此,学校可以尝试让教师们自主挖掘文化并合理设计教材[7]。先带领他们对市面上存在的诸多对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书籍进行筛选,再鼓励他们在阅读中整理文化知识细节,最后将整理出来的知识设计成校本教材。如此,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了自己的教材,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教师成长必然会更加轻松、高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对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展开培训、让老师们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和传播能力,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在中小学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进而促进学生们的相关素养提升,为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中小学学校和教师应对此形成正确认识,积极设计相关活动并参与。尤其是老师们,不仅应主动进入到“被培训”的状态当中,还应积极参与到对教育培训活动的设计工作当中,以便更迅速、稳定地提高个人能力素养,并为学生的相关学习与成长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猜你喜欢
研修班文学培训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时代报告(2021年5期)2021-07-02 08:17:20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第二期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关于举办观赏石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6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北京市举办地灾防治高级研修班
城市地质(2012年3期)2012-03-20 13: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