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0033)
目前的高校最为根本性的任务,就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这也正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以及社会、家庭,必须要密切地配合起来,从基础开始进行学生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育的时候,思想政治课能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应该负起责任,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当做最为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正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最为重要的途径。
广义的素质主要指的是物质和精神,是一种内外兼备的素质,是其中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可以划分为政治等各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具有最为基础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学校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觉悟和科学技术知识,思想政治素质能够直接决定其他素质的发展,不管学生未来从事哪一种职业,都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够指引别的素质获得正确发展,并且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社会学科当中,思想政治课是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能够直接决定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是别的课程难以取代的[1]。
中学的素质教育展开有很多种,既有语文和外语等,也有科学,美术等。在很多素质教育当中,数理化承担的职责极其重要。而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促使其他的素质获得健康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比较有效地让学生学会做事以及做人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具备一定的思想和素质,才能够使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更多价值。
科学技术在飞速地发展,一些新鲜事物传播起来变得更快,而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波动。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对应试教育极为重视,新课改虽然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可是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当中,素质教育仍然没有被人们充分地重视,随着党的精神贯彻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地加强,全党对思想正式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赋予更高的重要性认知,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氛围。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比较典型的素质教育课程,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的和特点来决定的。虽然目前有一部分教师对宿舍智教育仍然不够重视,可是随着我国与世界不断地发展,高校教师的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度也会逐渐提升。以新课改为背景,思政教育必须坚持政治课当中渗透更多的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身处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是大学生的机遇,同时也为大学生带来了挑战。面对各种文化的多元性,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以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诱惑,大学生能不能坚守住本心,保持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他们接收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再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身处的环境更复杂,面对的信息也更加广泛、新颖,他们思想上所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元,不仅是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是社会的影响,还有家庭的熏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否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各种社会活动中得到肯定和巩固至关重要。这种种现实都在给予我们警醒,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仅靠思想政治老师的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整个学校的力量,乃至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一起努力形成共同的合力,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在高校内部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使学校各个教育环节的工作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分别从学校的管理、服务以及教学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其次,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引起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有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维护学校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家庭对大学生成长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得到家长的支持,优化家庭重才轻德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增强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整合三方的教育资源,从而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而言,大学生无疑是多种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复兴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如果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了问题,国家的未来就会陷入混沌和黑暗之中,而从目前来看,传统的高校思政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学习要求,无法对随时随地乐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而这也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对传统的思政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整个教学流程,确保思想政治课程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应有的吸引力,使大学生获取良好的教育条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激发,确保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信息化背景之下的思政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帮助大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含义,并且能够理顺思想政治,以及人生道路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这几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并且掌握思想政治,知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提高自己的素养。比如在道德素养课堂当中,怎样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问题,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华民族的道德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而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包括克己奉公等,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毕之后,需要进行总结。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比较典型的矛盾体,既有积极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教师需要尽量取其精华,在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方面,要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辩证地来对待问题,对一些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以及道德,要保留学习,对于不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道德体系,要及时摒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有所取舍,并进行创新转换[2]。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主要是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同时让学生更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师所设置的命题情境当中,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全面地认识问题。对优点生教师可以及时点拨,对中等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互动,并且落实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种发展新时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提了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不仅如此,因为新课改的实施,应试教育也在逐渐地朝着素质教育转换,而新的考试制度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所以在我国的当前的教育制度改革的体制下,怎样才能突破困境,是政治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要尽量将政治课的德育作用当做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战略,对学生要全方位地进行渗透,这不但是我国国家教育的基础要求,也是能够改变教育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德育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3]。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在教学里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这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是非常有利的。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明确地提出,需要建立一支比较优质的教师队伍[4],这也正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计。要尽量突破思想政治课程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同时也要尽量加强体育人功能,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促使教师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技能[5]。
思想政治课程同时具备德育功能以及智育功能,如果想要正确地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注重以德育为前提[6]。使用思想政治课堂来传授文化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渗透德育工作,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尽量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只有将德育和智育相互统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也要能够对网络之上存在的一些不法信息和虚假信息加以甄别,并选择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对互联网上的多种信息加以分析,教会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获取思政知识的方法和对策。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思政教学在质量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可是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的素养整体不够平衡,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不仅如此,有一些教师因为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思政工作方面的态度不够端正,甚至会产生轻视现象。如果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高校一定要采取激励措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平台,并且扩张教师知识面,使教师教学的方法更加丰富,并且让教师掌握新的技术和媒体,使教师可以在更加有趣的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政治课威信增加,使教学质量获得全面提升,让人才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