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控军”与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2021-12-29 14:50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军队军事国民党

陈 育 红

(湘潭大学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在其早期的革命活动中,将希望总是寄托于旧式军阀部队和绿林会党,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他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1]46为此,孙中山决定“师俄”组建一支靠得住的革命军队,实现“以党控军”,即实现党对军队的监督与掌控。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此目的而实行的。

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目前学界研究成果尚显薄弱(1)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戚厚杰的《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军事委员会》(《民国档案》1989年第2期),张建基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演变述略》(《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陈方南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演变》(《党史研究资料》2001年第8期),均有部分内容涉及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简单介绍。徐有礼的《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溯源》(《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1期),对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来源作了考察。另外,一些研究国民党军队沿革的专著也涉及对军事委员会的简单介绍。。本文拟对其在国民党“以党控军”目标下的职能和效果作一考察,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大革命初期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同时亦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

陈炯明叛变后,1922年秋天,孙中山运动杨希闵部下滇军和沈鸿英部、刘震寰部桂军,组织滇桂联军东下广州,讨伐陈炯明。1923年1月,滇桂联军驱逐陈炯明出广州。孙中山于2月离沪返穗复任陆海军大元帅。当时的广州大元帅府旗下,军队成分非常复杂,势力最大的是滇军,其次是桂军。打着革命旗帜的滇桂军盘踞广州,飞扬跋扈,讨饷索弹,争权夺利,根本不听指挥。沈鸿英在北洋军阀的收买分化下叛变,仍在孙中山大元帅府旗下的滇桂军表面上虽然接受孙中山的指挥,实际上把持财政,横征暴敛。孙中山曾沉痛地对他们说:你们打着我的招牌,却在蹂躏我的家乡[3]49。除了滇桂军,实力较强的是本地的粤军。另外,还有北方各省湘、豫、鄂、陕等省的客军,黄埔军校及后来新成立的校军(党军),实力都较弱。

关于广州政府军队,当时的苏联军事顾问B·波里亚克报告说:“所有的军队,除一小部分外,都是由军阀用各种经费以雇佣方式收编而来的。只是最近,奉所谓大本营之命,并由大本营出资,才组建了若干直属大本营的军队。军阀经讨价还价受雇于这一派或那一派,其中多数人对于打仗的目的不闻不问。他们同自己的军队及雇主的关系,一概源于传统、复杂的私人关系和私利。”[4]31-32正如孙中山所判断的,“现在在广东同我们革命党奋斗的军队,本来不少,我都不敢说他们是革命军”,“如果和他们本身的利害相反”,可能“马上便靠不住”[1]46-47。

为了统一军事,1924年7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成立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作为党的最高军事决策机关,负责各军的改组工作。会议并委派许崇智等9人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5]268。同时设立军事训练委员会,以加强军事和政治训练工作。然因彼时政府的军事、财政大权为滇桂军阀所掌控,工作均无法实际开展。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此时的广州正面临来自东线陈炯明和西线沈鸿英部的压力。1924年10月底到达广州的新任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分析了各条战线的局势,认为应“先解决国民党牢牢控制广东和肃清陈炯明的问题”[4]130。为了把广州政府的军队集合在国民党周围,实现军队的统一指挥,加伦倡议,应建立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所属军事委员会,并得到了广州国民党头面人物许崇智、廖仲恺的响应。12月18日,加伦将军和代理大元帅胡汉民进行了一次长谈,决定立即将指挥权集中到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军事委员会手中。1924年12月24日,国民党中央成立了军事委员会,隶属于执委会之下。

关于这个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加伦在中国》一书给出了两个不同的名单。一个说,汪精卫、许崇智、廖仲恺、胡汉民、谭延闿、蒋介石、朱培德、加伦和伍朝枢,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派,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4]35。但在该书引述的加伦将军1925年1月10日的报告附录中则说,“(1924年)12月24日,举行了有胡汉民、廖仲恺和我(即加伦将军——笔者注)参加的三人会议,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其成员是: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将军、蒋介石将军,我本人、以及杨希闵”[4]126。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成立军事委员会的直接目的是应付东线的问题,促成广东革命大元帅府所属军队发起东线的攻势[4]90-91,而在此之前(12月22日)为“将指挥权集中到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军事委员会手中”而召开的扩大的将军会议上,滇军总司令杨希闵被推举为东线总指挥,因此,杨希闵参加军事委员会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汪精卫当时不在广州,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上了。第一届军事委员中的谭延闿、樊钟秀以及滇军的朱培德时因北伐而身在江西,刘震寰已经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长(2)《加伦在中国》引述加伦的报告称任命刘震寰为广西督军,见122页。,被令回桂,只是为广西割据势力所阻[6]842。因此,可以推测,第二个名单的组成情况比较合理,且有其他材料可以佐证[7]149。而第一个名单似乎是误用了1925年6月国民政府筹建中发布的军事委员会成员名单。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军事委员会的成立,直接目的是实现军队的统一指挥,促成对陈炯明的攻势,让广州政府在广东站稳脚跟。为此目的,12月22日,广州先召开了扩大的将军会议,吸收所有的师长参加。在稳固军队方面,会议的任务包括:弄清各主要将领之间现有矛盾的原因,研究解决矛盾的办法;通过一项关于无条件地服从政府命令的决议;选举最高指挥部成员。结果,会议推举滇军司令杨希闵为东线总指挥,并决定各部队要无条件服从杨希闵的命令[7]149。军事委员会成立之时,要求杨希闵绝对服从军事委员会。

从军事委员会成立的过程来看,该会力图通过国民党中央最高权威机构的名义来约束国民党旗下势力较大的军阀头目,使之服从党的指挥,利用国民党名义的政治优势,来制约军阀头目的“个人的狭隘利益”。此可由1925年1月18日召开的军事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得到佐证。本来在加伦将军“不厌其烦地把东线问题提到日程上来”的做法下,军事委员会已经采纳加伦关于东线防御和进攻的各项建议,但在会议上,刘震寰和杨希闵借口西线战况恶化,突然要求对讨陈的问题重新加以研究。

滇桂军不肯进攻陈炯明,主要是出自他们的私利。加伦将军曾分析说:“进攻陈炯明,对于他们(滇军和桂军)特别是对于滇军主力,反而不利。打败陈炯明,滇军在物质上无利可图,不但如此,他们远离广州东进,就得冒丧失来自广州的一大笔税收的危险;其次,打败陈炯明,势必壮大粤军实力,加上广州人的门户之见根深蒂固,这就不能不对滇军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4]152因此,加伦在会上对刘杨的要求作了驳斥,并指出如果迁就他们的主张,无异于背叛孙中山,为虎作伥,这是与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党内的地位不相称的。最后,加伦提议:吁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杨希闵及刘震寰提出的方案从政治上加以审议,并由军事委员会不经讨论而加以否决,把它视之为军事上的拙作。最终军事委员会否决刘杨提议,坚持了出兵讨陈的计划[4]36-37。

二、广州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一次东征并镇压了刘震寰杨希闵的滇桂军叛乱后,以许崇智为总司令的粤军在革命政府中占据了优势。许在同陈炯明残部订立了协议后从潮汕回到广州。此时,国民党中央、广东革命政府正在筹组国民政府,新的军事委员会也在筹建中。许崇智似乎表现出了对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政治委员会的政策持异议的态度,拒绝了政治委员会对他出席政治委员会会议的邀请,而委员会的目的是要在会上逼其赞同会议的决定[4]196。

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新组织的教导一团及教导二团,被视为符合党的革命宗旨的可靠武装,被称为“党军”。许崇智的态度让俄国顾问团担忧许可能与反对派一起利用军事委员会限制黄埔军的扩充,担心许从粤军利益出发,提出各部队武器要一律按比例分配,从而使顾问团难以给所看重的、效忠党的利益的军队以特殊的照顾。

为了合法地增加党军的经费,必须实施统管的办法,军事委员会的成立势在必行。经过评估,顾问团认为,可以通过在军事委员会中占据多数的支持者来保障那些效忠党的各部队的利益,首先是黄埔军的利益。而军事委员会成员必须经政治委员会发布指令任命,故保证支持者在军事委员会中占据多数,并非难事。反对黄埔军和反对其他效忠党的部队的势力,将在军事委员会中居少数,若不服从决定,可以违抗论处。同时又决定,军事委员会若对于效忠党的军队有利,就利用它,一旦失去效能,不再有利可图,就将其解散[4]198。

1925年6月23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布命令,宣告军事委员会成立。7月3日,政治委员会任命汪精卫、许崇智、廖仲恺、胡汉民、谭延闿、蒋介石、朱培德、加伦和伍朝枢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汪任主席(有说加伦将军为顾问)。7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军事委员会以若干人组织之,并于委员中推举一人为主席;军事委员会内各重要机关由各委员分任直接监督之责;关于政治训练、军需事宜,除主席签名外,还须有该机关长官副署方能生效;关于国防计划实施、军事动员、军制改革、高级军官及其同级官佐任免、陆海军移防、预算决算及高等军事裁判及其他与国民政府之政策有关之事项,其文告及命令都由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军事部长署名行之。同时规定,凡军事委员会决议事项,须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通过方为有效,如多数委员不在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时,主席与委员一人有决定处置之权[8]14-15。7月6日,军事委员会全体委员宣誓就职,表示要忠于党,忠于国民革命运动。加伦评论说,“上述人选足以保证政治委员会对其施加影响,因为政治委员会的所有重要成员无一不是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军事委员会中,许将军能够依靠的只有伍朝枢一人”[4]199。

军事委员会成员的分工上,汪精卫被推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并主管政治部。廖仲恺负责监督和指导供应部,从而使要害部门得以控制在党的手中,并且也有利于黄埔军,廖还负责监察事宜。许崇智负责指导总参谋部,但同时委任俄国顾问为参谋长,以限制他对总参谋部的影响。许崇智同时还担任国民政府下设的陆军部长一职,但不过是一个门面装潢而已,一切军务概由军事委员会处理。下达部队的命令由军事委员会主席签署,陆军部长和参谋长副署。据加伦将军说,“实施部长副署制的目的在于迫使许在军事委员会下达的所有命令上签字,以防他违抗军事委员会的命令”[4]199。

军事委员会名义上在国民政府之下,但国民党在“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的口号下,在中央政府层面采取的是党政军领导交叉任职的做法,从而把权力集中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核心——政治委员会的成员身上。在与党的关系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及监督管理[8]。所以,无论从组织措施还是从理论上看,军事委员会事实上就是国民党对军队实现领导和控制的最高代表。军事委员会成员廖仲恺还担任着军校和党军党代表的职务,代表党权对军权的监督。廖被刺后,汪精卫以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担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和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兼各军党代表,履行监督和控制的职责。

军事委员会设政治训练部、参谋团、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秘书厅、兵工厂等机关分掌。其中的政治训练部,直接掌握基层党代表的任免权和师级以上党代表的提名权,掌管了军队内党务和政治工作,是国民党党权在军队内向基层延伸的具体操作机关,是以党控军的执行机构。“军队中之一切党务工作员及其他政治工作员,仅受政治训练部及其所属政治机关之指挥;未得政治训练部之许可及同意,上示各种工作人员均不得委以职务、离职或调往他处工作。”[9]60-64

然军事委员会正式运转未久,委员们即相继因故离职。先是加伦将军因病返回苏联休养。8月20日,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许崇智因与“廖案”有牵连而被逼离开广州(中山舰事件后胡曾返穗,随即再出走)。1926年1月,经汪精卫、蒋介石在政治会议上提议,军事委员会设常务委员,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当选。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出走欧洲。4月16日,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举行联席会议,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总党代表由政治训练部主任陈公博暂时代理,却未提把陈加入军事委员会。5月,伍朝枢辞职赴上海。谭延闿于汪精卫出走后代理国民政府主席,4月被选入中央政治委员会,7月代理政治会议主席。至此,军事委员会似已难以正常运转。

三、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为了准备北伐,1926年6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于7月7日颁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规定:国民政府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人,凡国民政府下之陆、海、空各军均归其统辖;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对国民政府与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完全负责并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出征动员令下后,即为战争状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总司令出征时,设立治安委员会,代行总司令职权,该会受政治委员会指挥,其议决案关于军事者交由总司令部执行。原军事委员会所属之政治训练部、参谋部、军需部、海军局、航空局、兵工厂等各军事机关,均直属于总司令部[9]642-643。虽然大纲也规定了“总司令部设于军事委员会内,以作战之进步,随时进出于前方”,但因为军事委员会仅存的两位委员中,谭延闿本人需要兼理党政事务,没有随军北伐,军事委员会仅蒋介石一人进出于前方,主持总司令部及军事委员会。所以,实际操作中,总司令部事实上取代了军事委员会。

此时,原由政治训练部掌握的基层党代表的任免权和师级以上党代表的提名权,以及军队的党务和政治工作已经让渡给二届二中全会后新成立的军人部。军人部设于中央党部内,以蒋介石为部长。所以,北伐战争开始后,实现“以党控军”的组织措施的权力落实,都集中到蒋介石的手上,此即后来二届三中全会所检讨的“自设总司令以来,党国大政无不总揽于一人,党与政府等于虚设”的状况[10]299。总司令部与军事委员会事实上的职责重叠,似乎使军事委员会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1926年10月16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及各省,各特别区、市,海外各总支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国民政府发展决议案”规定“原有之军事委员会仍应存在”[10]277,可以说明这一点。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军权表现日涨,党权日落。顾孟余即感慨:“现在我们的军队,已经生出危险的现象,好像有点各自为谋自由行动的样子……我们要想办法把各军都统一在党权之下,要各军完全服从党的命令和计划,那么各军才不致离开党……至现在各军的内容,不但中央执行委员会不能知道,就是国民政府也不能知道,甚至各军军长的姓名也不能晓得。这是一个危险的现象。这都是完全因为军事机关离开了党的缘故。”[11]169由此,国民党内发起了“提高党权”的呼声和运动。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废止《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条例》,重订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大纲规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军事委员会不设主席,改设主席团处理日常事务,执行中执委会及军事委员会关于军事之决议,体现集体领导原则。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政府特任,对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原定战争时期总司令的各项特权取消,总司令仅于作战地及警戒地有宣布戒严令之权,指挥军民财政各机关权亦仅适用于前方。同时限制高级军官的任免权,规定:军长及以上军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师长及其以下军官由军事委员会任命。

从全会规定的内容看,新的军事委员会对身为总司令的蒋介石限制最大,剥夺了蒋已经享有的诸多特权。同时,规定提高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地位,军事委员会本身也突出了集体领导。作为“专任军队中党务及政治工作”的总政治部,也从总司令部脱离出来,设于“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之下”,体现党权的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也归于总政治部落实[10]324-325。

法理上,军事委员会重新取得了代表国民党党权对军队控制的地位,但对于实现“以党控军”的目标来说,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国民党及国民革命军的分裂已成定局。

四、结 论

大革命时期,在苏俄顾问团影响下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在党军力量尚未成长起来时,在调解国民党旗下各色军队之间的矛盾,力图限制势力较大的军阀头目,维持旗下各种军事势力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民党党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军队影响制造了空间。限制杨希闵滇系军阀、刘震寰桂系军阀,乃至杨刘被消灭后限制势力最大的许崇智粤军,军事委员会都起了作用。

其后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保护和加强新建的党军以及推广党军制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党军在发展中得到了军事委员会的有力保护和照顾。军事委员会不但力图保证党军发展所需的经费,在军事物资分配上也向党军倾斜。对党代表制,军事委员会也注意促进。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成立后,虽然把所属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实现了军队名义上的统一,但是,名义上的统一并未能消除国民党军队的军阀特征。肖劲光回忆,“当时要想对部队实行彻底改造是不可能的”[12]45。因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设计时仍保留有限制最大势力军阀以保持各派势力平衡,从而保证党对军队控制的初衷,“成立军事委员会,只不过是为适应形势及力量对比而采取的一种临时的过渡形式而已”[4]212。即使对被视作国民党可靠的军事将领蒋介石等,加伦也曾考虑过限制他们势力的增长[4]218。军事委员会也曾削减黄埔军校经费,此亦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刺激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发动了“扑朔迷离”的“三二○”事件[13]229。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本意是用以实现国民党对军队的掌控。而北伐战争开始前后,国民党权力急剧向蒋介石集中,蒋担任了中执委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特别是,蒋介石几乎一人独理军事委员会。一般来说,这种权力集中表现了蒋个人军事独裁的初步形成,往往被视为蒋“以军控党”的实现,而与初期设置军事委员会“以党控军”理念初衷背道而驰。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以党控军”的组织措施,就实际效果层面,大体呈现出的是一抛物线轨迹,这与国民党本身的状况密切相关。

以中山舰事件为分水岭,大革命前期,国民党党权代表经历了一个由相对集中统一到几个核心的变化。孙中山在世乃至到中山舰事件之前,对于军队的影响来说,党中央核心是比较稳定的,组织措施的效果就比较好。中山舰事件后,一方面,党中央核心产生了分裂,对于军队来讲,党代表的形象不明;另一方面,此时权力似已过分集中于蒋介石,唯仍有所牵制。集权于蒋介石,固然没有消灭“以党控军”的合法性,可是也使效果能否实现系于一人。除非这个人被公认为党唯一的当然代表,否则,一旦其割裂党中央与军队的直接联系渠道,“以党控军”能否实现就很危险。因此,党的领导核心的分裂,直接影响到军事委员会的履职。迄至北伐时期,蒋介石俨然已在法理上取得了党政军权集于一身的地位。然恰在党内认识上,作为总司令的蒋介石,更多地被视作“军权”的代表;在“党权”方面,他似乎并不及汪精卫或胡汉民的代表资格,因此,彼时蒋的领导地位一般被视为“以军控党”。国民党领导核心的不统一,严重削弱了“以党控军”措施的观念效力和实践效力。

猜你喜欢
军队军事国民党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快过关了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