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析
——以贵州H大学的线上教学为例

2021-12-29 14:30李青宗
林区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课程

付 永,李青宗

(贵州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贵州 惠水 550600)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变,即由过去探究普遍性的教育规律转变为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1],这种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促使了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的产生,其从欧美开始带动了全世界范围内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其影响深远、持续至今。这种新的研究范式源于胡塞尔(Edmund Husserl)(1900)的现象学,像哲学源源不断地为语言学提供养料一样,现象学教育学正是受益于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主张教育过程、教育生活“回到事情本身”、“回到生活世界”,立足于具体的教学情境。范梅南(Max van Manen)无疑是这种新的教育研究范式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成果颇丰:(1)创办了《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y+Pedagogy)杂志(1983—1992),创建了现象学在线网站(Phenomenologyonline. com)[2],为学界提供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动向;(2)主持学术会议(2003普吉岛),进行学术交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香港大学教育学院,2000、2001; 澳门城大教育学院,2020);(3)著有三部该领域的学术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实践现象学:现象学研究与写作中意义给予的方法》,并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国内最早对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进行研究的是学者宁红和钟亚妮(2002),二人以杂志《现象学+教育学》的刊头为契机,简略地介绍了现象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随后,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陆续出现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核心期刊上,也有相应文章刊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报纸上,相关硕博论文从2004—2014年有持续走高之势、2015至今势微,这也说明,国内学者对现象学教育学的探讨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现象学教育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亟须推进[3]。经查阅文献,目前尚未有学者对西部院校的线上教学进行过现象学教育学的探讨,本研究尝试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旨在为西部院校的线上教学增添更多的人文气息,促进线上教学改革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主要思想

现象学教育学反对科学主义研究范式,采用更具人文性质的研究范式,它不允许经验性的概括、公文式的陈述或功能关系的构建[4]。现象学教育学不是纯理论上的心灵探索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张回到生活世界本身。现象学教育学的目标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挖掘有意义的问题并对此进行阐释和探究。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示现象学教育学的思想:

(一)生活体验研究

范梅南认为,“教育现象学就是让我们摆脱理论和预设的概念,将我们的成见和已有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让我们直接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作出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对教育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5]。因此,生活体验研究具有实践性、敏感性、反思性、人文性等特点[6]。实践性指以实践教育活动为出发点,“悬置”我们已有的概念或成见,从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洞见”。敏感性指教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独特的洞察力,理解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独特体验。反思性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育事实靠近”,从日常的教学生涯中顿悟到不寻常的意义。人文性指教师对日常教学投入更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让自己的教学实施“润物细无声”。总之,生活体验研究一改以往的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研究方式,注重教学的观察、体验和顿悟,让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本质,让教育更加接地气和通人性。

(二)教学机智研究

《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学机智离不开教学智慧,两者的关系正如《易经》中的道器说。教学智慧是教师长期积累和可供支配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是教师内在蓄积的知识库;教学机智是能够迅速对课堂突发事件和始料未及的事件的合理处理[7],是教学智慧在具体情境下的运用。总之,教学智慧是“里”,教学机智是“表”,“里”的深度决定了“表”的广度。此外,范梅南提出“机智是指向他者(the otherness)的实践”,教师要从“个体”出发,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主体性、独立性的发展[7]。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仅拥有自信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通常还善于发现潜在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用“诗化的语言”描述、恰当反思,真正为学生的长期发展着想,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替代父母”关系研究

现象学教育学也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存在主义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重视“个体”的作用。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在每位父母心中自己的孩子都与他人的孩子不同一样, 现象学教育学思想也要求教师要承担起一种 “替代父母”的责任,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8],为学生打造自由成长的心灵空间。王川箕[9]指出“替代父母”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关爱学生、对学生始终保持希望、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就强调了教师的教育责任,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留给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自身也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言传身教,这样才能“感召”学生,替代他们的父母做好他们人生的导航灯。

二、线上教学以及问卷调查

2020年2月至6月,贵州H大学实施了一学期的线上教学。在特殊时期,全国各地高校由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倒逼”的课堂改革。线上教学(“点击大学”)亦可称为在线学习或远距离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墙砖大学”),它是以互联网为中介的新型教学模式[10];同时,线上教学又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活力,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时空观、教学观、知识观和治理观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新[11]。由于全国各地的大学发展呈不均衡态势,线上教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东部地区的高校对线上教学展开的研究较多、西部地区较少,因此本次研究的实施较有意义,并且以现象学教育学的全新视角来探讨线上教学必定能为西部地区独立院校的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现象学教育学主张“还原到事件的本身”,落实到具体的情境教学环境中。本次问卷调查实施的情境如下:贵州H大学C专业某班的一名教师休产假,由本人接替她大学英语最后一个月的课,本人为追求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允许学生匿名,调查他们对线上教学各个课程的独特体验。问卷调查的题目如下:(1)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你更喜欢哪一种?(2)你期待本学期结束后继续实施线上教学吗?(3)本学期哪些课程的线上教学最令你满意,哪些课程需要改进?

针对第一个题目,90%的学生表示尽管线上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他们还是更愿意选择传统的线下教学。原因如下:(1)比起公办院校的学生,独立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某些课程时显得比较吃力,线上教学不如线下教学直观,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广大学生来自农村,网络不方便,要承担较贵的流量费用,有时全村停电导致学生无法学习;(3)线上教学不是固定在某个物理场所,教师无法“直观”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学生甚至习惯于“躺着”上课(或者有事时“游走”式上课),容易分心走神儿,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第二个题目,学生的回答趋于一致,他们纷纷认为部分课程(像选修课)完全可以实施线上教学,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应该完全线下教学,这表明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主次之分。

针对第三个题目,85%的学生认为最成功的课程是线性代数,其他个别课程亟须改进。线性代数这门课程虽是公共选修课,但很受欢迎:一是基于科任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上课方式通俗易懂,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教师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学习很轻松”;二是该科任教师对教学投入的时间多,授课方式最为人性化,“授课方式:录课+直播+课后作业”,“在学习通发录播视频,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显然,这位科任教师的授课类型有点像翻转课堂,学生课前消化理论知识,直播时(课上)带着学生讨论,清除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加以巩固,学生课后还可回看直播时讨论过的问题,真正做到理解消化知识。相比之下,某些课程的效果远不及线性代数。这些教师可能是教学新手,他们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教师和学生处于“离心”的状态。教师由“新手”变“专家”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但如果能多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多获得教学智慧),可以少走弯路、应变各种突发的教学情况(形成教学机智)。现象学教育学的初衷不是批判,而是“悬置”各种成见,回到事物的原先状态,即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

三、教学建议

鉴于H 大学线上教学显现出的一些缺陷,我们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提出一些建议,以便让日后的线上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宏观方面的建议

1.采用适当的教学平台和授课方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首先,每个班级的授课教师众多,不宜各自为政(每个教师选一个不同的平台),宜选用内存较大、较流畅的平台(比如,腾讯会议),以此避免上课前学生思绪紊乱、引发不良体验。其次,教师除与学生有交流,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教学QQ群或微信群探讨最有效的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显示,全程让学生看录播效果最差,学生和教师无交流,学生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容易滋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全程直播是绝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学生一方面学习新的知识,一方面又能与教师交流,告知教师他们的需求,这种模式效果较好;课前录播+课中直播的这种方式效果最佳,学生、教师都对此门课投入更多的精力,使知识传输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内,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同的班级制定个性化的学习。针对这三种授课方式,我们可以简略地用公式表示:“课前录播+课中直播”>“全程直播”>“全程录播”。

2.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适时激发教学机智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各个高校每年都会有新进教师,新进教师教学经验匮乏,面对“突然而至”的线上教学他们更是显得比较慌张,难以轻松应对。但有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克服的,比如学生反映钉钉直播卡,科任教师可征求学生意见选用哪个平台好,学生觉得腾讯会议好,科任教师可改用腾讯会议以增进与学生的关系。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经验总结中不断成长。

3.教师移情于教学,和学生做朋友

“干一行爱一行”,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做好教学和科研。比起学生的父母,教师有时候和学生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对于有责任心的教师,学生更愿意倾吐他们的心声。这时候,教师不自觉地承担了学生父母的责任,对他们循循善诱,把他们往好的方向指引。高校学生未完全走向社会,思想难免不成熟,教师不光要传授他们知识,还要适时教会他们做人,有时“社会的无字书”比书本知识更难学。

4.各院校制定恰当的管理机制,对线上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

西部很多院校以前从未实施过线上教学,面对第一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实行难免会有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在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领导层对教师的管理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教师群体是高智商的群体,对他们应该是柔性管理,留住他们的心,减少教师的流动。

(二)微观方面的建议

学生已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资助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教”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现象学教育学的宗旨便是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学习贴近生活,充满乐趣。因此,在线上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适当采取探究型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知不觉取得进步。

比如,在一次讨论课中,一名学生想用英语表达“存在即合理”,觉得这句话十分熟悉,却不知道怎么翻译。这时,科任教师不妨让他们自己探究一番:学生先自己初译一下,然后百度搜索,检测自己的译文和标准译文的差距。通过消化原文,比较译文,学生对知识产生了“饥饿感”,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原文“存在即合理”,其实是对黑格尔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的简写,且原文是德语,英语翻译为“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学生同时发现电影《功夫熊猫》台词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存在即合理(There are no accidents)”,但跟黑格尔名言传达的不是同一种意思,两种英文不能替换使用。翻译无止境,探索无止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这最重要。

四、总结

本研究阐述了现象学教育学的主要思想,并按照其方法论设计了问卷调查,理清了贵州H大学C专业某班级的在线教学情况。首先,授课方式对线上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课前录播课中直播的授课方式效果最佳,全程直播的效果次之,全程录播的效果最差。其次,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智慧和教学机智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体验。另外,教师应当更具亲和力,倾听学生的心声,予以学生恰当的引导。最后,院级管理层要对线上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但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总之,这次问卷调查是对教学行为的“直接体验”,回到了教学本身,是对教学的一种顿悟。

猜你喜欢
现象学教育学课程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从中心到切线:现象学心理学的当代反响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现象学研究力作:《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研究
——兼论现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评介
历史现象学的现状与目标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