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组织与实施

2021-12-29 14:30林志敏
林区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评教教学质量指标

林志敏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0)

引言

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的新阶段,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应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更能体会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高校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诊断与改进是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全国高职院校推进教学工作中提出的[1],在诊改背景下,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分析当前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探究原因并提出可操作的改进措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路径,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一、诊改背景下,学生评教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诊断与改进鲜明地提出价值导向——以教学为中心,其目的聚焦质量,方法注重诊断,通过对高职院校内的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高质量提升。在诊改背景下,学生参与评教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证明,而是意在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的依据[2]。通过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身的课堂教学情况,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度等,有效保障专业教学的质量。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评教中获得激励,增强责任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另一方面,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感。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主要问题

1.教师、学生双方对学生评教的认识不对称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评教工作中的“制度性”被动,造成对评教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教师简单地把教学评价等同于考核,怕学生的评价影响到个人考核,存在迎合学生的“好人”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评教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末,使学生误以为评教结果会影响个人学习成绩,或忙于复习,或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未能正确地对待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工作。这不仅降低学生评教的参与率,也降低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无法根据测评结果及时改进教学,没有达到测评目的和意义[4]。

2.评教指标设置与学生评教能力的契合度不高

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性、合理化,是否符合学科类别、校本特色,是否贯通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是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工作有效达成的前提。当前,各高校虽然重视学生评教工作,但在评教指标设置过程中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因素,指标多体现在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缺乏“以学为中心”的指标项[5]。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按照课程的性质分类制定学生评教指标,但这类评教所涵盖的指标也存在单一的现象。评教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多元性、区分度不足,导致评教工作难以体现专业教学差异性。因此,评教指标体系是否体现学生的直观感受因素,让学生可评、能评、好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教的效果。

3.评教结果应用与反馈不足

在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应用上,因受制于测评方法和工具的影响,学生的评教结果多以分数记录,作为教师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条件的依据,真正利用教学评价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很少。有些学校将学生评教结果简单地以分数的高低排序进行公开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团结。还有少数教师认为只要不是分数倒数,也不打算争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对自身的影响不大[6]。再者,部分高校以一个总分或以优良中差等级区分反馈,而较少对评教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效地分析,这不仅使教师无法根据评教的各项指标高低来调控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其导向、调控、激励、诊断、服务等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制度改进路径

1.加强组织、扩大宣传,提高师生评教工作的参与感

第一,学校要明确评教工作的组织部门。通过认真组织、扩大宣传,进一步促进师生树立诊改背景下新的评价观,意识到评教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对诊改背景下“以评促改、以评促提升”的学生评价观念形成认同感。能客观对待学生的评教结果和评教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进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第二,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师生在评教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能够参与到评教工作的全过程中。主要包括让评教工作的利益相关者(如学校、教师、学生等)加入到学生评教标准、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来;参与讨论学生评教的达成目标、结果的运用范围;确定学生评教的周期和评价方式等。通过建立师生平等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参考和收集师生的意见、建议,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建议,确保评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科学指标、合理权重,注重评教指标体系的引导性

第一,学生评教指标要符合“以学为中心”的原则。评教指标既能让学生可以测评、能够测评、容易测评,合理科学,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能够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第二,指标设置要尽量满足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通过学生的评教结果也能快速了解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并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增强评教效果的应用。第三,在诊改背景下,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应侧重于学生的收获度与满意度,可设置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方面的指标,引导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需求。此外,为了增强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可适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教师的风格设置个性化的评教指标。通过封闭式与开放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使评教体系更加多元化、更具可操作性、更符合诊改背景下的测评意义。

3.改进方法、完善系统,实现对评教结果分析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智能化打破传统PC机“一统天下”的局面,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为评教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技术工具支持。因此,教学测评的平台要满足移动设备可同步对接,在数据抽取分析上实现智能化抽取、信息发布和收集可常态化开展。构建教学质量体检的CT系统,是符合诊改背景下有效开展评价工作的技术需要[7]。移动评价端口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评教工作的便捷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评教测评率,保证测评数据的有效性。学生通过手机端口可实时发表自己对网上评教的改进意见、对任课教师的寄语等;教师也可通过手机端口随时查阅学生对自己的评教结果及留言,发布留言观后感,进行一对一反馈等。如此一来,师生之间有效的教学沟通反馈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优化对评教结果反馈的路径,实现评教结果分析的智能化。

4.增加过程性评价,用于教学的诊断与改进

多数高校在开展学生评教过程中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学期终评价两次进行,特别是倡导增加过程性评价以达到评教结合、以评促教的成效。过程性评价开展时间一般是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对课程前期授课效果的反馈,重点在于通过学生对已完成的阶段性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满意度等的评价,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一般不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条件,只作为学生反馈教学信息,评价教学效果,教师收集教学反馈的路径。在过程性评价中,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特别是能够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考评层次更高、更深入,实现连续性与教学过程相互融合的评价,促进师生之间、教学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诊断与改进,使学生学会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评教理念。

5.合理反馈、加强利用,制定教师发展规划

在诊改背景下,高校应充分重视评教结果的反馈方式和结果的应用范畴。一方面,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方式能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另一方面,结果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成长。因此,作为评教工作的组织单位,应对评教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反馈,对于“学评教”反映较差的教师,管理者应组织学校的质量部门人员进行“会诊”,侧重分析评教结果中反馈较差的指标,帮助教师查找“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治疗。对于一些重要的指标,组织单位要进行专门的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进行结果的诊断,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及时调控教学质量的滑坡[8]。再者,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的结果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发展部门应深入挖掘教师教学测评结果的导向性,为教师的发展规划提供帮助,缩小管理者与被测评对象的心理差距,避免引起反感和情绪上的对立,有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最终为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结束语

在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生评教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测评目的。通过加强组织、扩大宣传、完善队伍、改进方法方式,以及增强大数据的应用等途径,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和融入评教工作的全过程,提高整个评教工作的信度与效度,最终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评教教学质量指标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