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力培育发展机制研究

2021-12-29 14:00李斐斐
科学咨询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院校技能

李斐斐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山东威海 264504)

一、新常态下职业院校文化力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界定文化力概念

本文界定的文化力,是体现人对外界优美事物的接受、适应和改造应用的一种心理反应、气质外化和情感表达的内在支撑力,包括技能文化力、行为文化力、心态文化力以及传统文化力、职业文化力、文化适应力五部分,专指人的“文而化之”能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以载道”的表现力。就本文而言,是指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接受语言、文字、图画、民俗等文化教育,有意识地参与或自觉形成相关的思想或认识、理智或意志、心智或情感,并且在社会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习惯性和自持力。

(二)大学生文化力的思想内涵

文化力指的是文化的力量,作为软实力的核心代表,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前文中提到多种文化力,应用在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之中,能够对他们的思想认知等方面带来有利的影响。在当前的大学学习中,主要是以专业技术的培养为主,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还要在校园中开展日常活动。这些因素的存在对大学生的技能、行为、心态等方面都有所影响,最终推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昂首阔步走入职场,能够尽快适应职场生活,并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聪明才智,为所服务的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个人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动个人的更好发展。大学生文化力的培养,共同构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大学生走出大学院校的发展提供良好动力[1]。

(三)职业院校文化力建设的时代价值

1.服务胶东经济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不断被提及,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更是推进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胶东经济圈在面向韩日不断加快开放步伐的同时,也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各个产业在迅猛发展,职业院校人才的输入成为推动胶东经济圈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力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职业院校主要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主,也就是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一线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文化力的建设,对大学生技能素养、文化自信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其健康成长成才发挥重要作用。

2.新型职业大学再定位

我国社会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关键转型期,产业发展也有密集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高端技术人才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职业院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教育,很显然并不适应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定位。

3.社会经济发展角度

文化是推动民族、社会发展的精神内核,在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中能够富裕职业院校新的思想内核,成为院校发展的新的动力。传统职业院校在教育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力方面的教育教学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在不断变革,社会经济生活飞速发展和变化,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基地,在教育教学上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等进行相应变革。

4.职业教育发展角度

职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成功就业,也是为了我国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职业教育更倾向于技能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技能的学习掌握自己就业所需要的能力,过分注重技能的教育让文化力的培养成为缺陷[2]。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关注和资金;另一方面,也提出要注重高端技术人才的素养及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被社会关注且认可的同时,也使得职业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的过程中,文化力的重要性就不断凸显出来,不同职业学校的文化力镌刻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成为职业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力量。

二、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性需求

(一)职业院校文化力建设现状解析

职业院校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均是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轻文化。其直接的体现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文化和思想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少。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专科教学中必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虽然学校单设人文素质课程如交流与应用文写作以及礼仪等课程,但从思想制度到培育机制,涉及涵养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课程几乎没有。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欠缺优秀文化的渗透[3]。良好的校园文化应是时代主流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但从实际来看,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却偏向于主流文化、安全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缺乏优秀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其后果就是校园没有文化底蕴,学生日常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文化涵养。

(二)新常态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要求

有别于以往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力求高效、集约、质量,这些发展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进行重新定义。高效率的集约社会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的整合,如人口城镇化,这就对社会交互活动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更好的品行、人格。质量型发展方式必然要求产业转型,企业和社会的职业需求不再是墨守陈规的技能人,而是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的高端技能人才。“互联网+”下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要求学生用更高的职业精神和更稳健的职业心态来应对职场生活。国际化产业链和“一带一路”下的经济全球化则要求更多走出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更夯实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的适应力来应对国际经济交流和挑战[4]。

(三)新常态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职业院校文化力建设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初衷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以快速投入职业岗位,但随着企业和社会反馈来看,单纯具有职业技能,无品行、品格和健全人格的技能人才在工作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如职业精神缺乏、职场跨文化适应力差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应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工匠,高技能就是扎实的专业和精湛的技能,高素质是指与高技能相匹配的品行、人格、职业精神、文化自信和跨文化适应力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转变纯技能型的培养机制,在职业教育中进行文化力建设。具体而言,一是厘清学生文化力建设的内容,也就是说构成学生文化力的主要因素;二是厘清文化力培育机制,也就是说在如何将文化建设融入其中。

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力养成的内容结构

(一)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文化力养成,塑造有职业品格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是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强调要将学生的“教、学、做、练”相结合,日常教学中,以最贴合当前社会发展及行业形势等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强调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够和企业的发展相融合。因此,在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力养成中,技能文化力的存在,是帮助学生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之间的无缝衔接。技能指的是技术和能力,在职业院校进行技能文化力培养时,需要将该项技能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向学生进行详细地教学,让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将这些技能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实现技术的创新。职业院校在进行技能文化力培养的时候,需要有浓厚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技能学习和操作,比如举办校园技能节、技能大赛等,让学生形成比学赶超思维,在技能节和技能大赛中不断提升自我,为技能文化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职业院校学生行为文化力养成,造就有品行的适用技术人才

行为文化主要是指个人受到周边风俗、礼仪等影响,在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中的种种表现,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强化文化力方面的教学,比如传统文化的教学,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浓厚的校园文化力影响下,形成尊师重道的思想意识,表现在行动文化力上,能够尊重自己的专业、自己老师、自己的同学,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后,也会尊重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人是群居性动物,一言一行都是在和别人的相处与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在走向工作岗位中都会有所体现,除了将所学的技术能力应用在具体业务工作外,还有他们的日常行为也会在职场中有所展现,给所服务的企业领导及同事留下深刻的印象。职业院校学生行为文化力的培养,以多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奉献、共同合作,各种品行的表现赢得更多的赞誉。在职业院校学生行为文化力培养中,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要率先垂范从我做起,以自己的表现影响学生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形成良好行为文化力。

(三)职业院校学生心态文化力养成,塑造有健全人格的大国工匠

心态指的是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心理状态对个人的行为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个人的生活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也增大了个人的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个人的工作状态也有直接的影响,也为职业院校心态文化力的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是学生走入社会的最后阶段,心态文化力的教学,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环,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形成良好心态文化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在面对职业压力时,可以迅速找到分解方法,以乐观心态面对压力,不断提升自己。在职业院校的心态文化各影响因素中,学校精神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长期动力。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资源和文化底蕴。学校心态文化力建设,应该从研究校史文化入手,提炼出学校精神,明确办学理念,确定教育目标,突出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要素,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明确方向,并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最终将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文化力培养,打造有品位的职业精神

职业院校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立不同的学科,而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在社会上都会对应有不同的职业,学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职业院校中所形成的职业文化力作用其中,最终以有品位的职业精神赢得职场的胜利。职业是由于社会分工以及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所产生的,个人在所从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自己,最终形成职业精神。职业的分工使得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有不同的责任,也对其职业文化力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在职业精神中,包含着责任、担当、技能、纪律、良心等多种因素,职业院校在进行文化力培养的同时,需考虑的是学生未来所进入职场中必要的特质,比如职业文化力,学生在进行技能学习的时候,已经对他们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了选择,不同的职业对职业文化力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关注到这点,但对于普遍适用于职业文化力的特点可以进行集中培养,比如纪律、担当等,在校企联合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企业中所适用的职业纪律对学生进行要求,让他们提前了解自己所要从事职业所必需的文化力,并同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五)职业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力培养,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诸子百家学说各有所长,历代思想家也不断提出新的学说,历经时间的考验,共同构成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出现,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不断有新的论断,但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传统文化力的融入也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高更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这个过程中,也是在不断融合传统文化力的过程,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统文化力的培养,也是在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传统文化力培养中,务必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所要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公共课程相融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把传统文化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自己的现代思想、学科思想等方面找到契合点,融入自己的观念之中,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之中,真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发展之中,以更为优质的文化底蕴打造自己的完美人生。

(六)职业院校学生文化适应力培养,实训走向国际化的跨文化专业人才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适应力就是他们在进入企业工作时,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要求等。企业的向前发展是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学生在进入职场之中,需要不断适应学习,快速上手,尽快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有些职业院校的培养和企业、社会的需求所脱钩,致使学生进入职场之中,无法适应职场环境,导致学习进度缓慢,给自己的发展带来了系列问题,也因此,文化适应力的培养被提上日程。当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同时,文化适应力的培养在交流合作中显得非常必要。在职业院校学生文化适应力培养中,需要对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及国家文化等进行详细了解,职业院校发展中,会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校方的培训基地,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到企业进行实操联系,学生在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对企业文化也有详细的认知。同时,职业院校的发展也和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区域的发展不断输送专业人才贡献力量,比如前文中所提到的胶东文化圈。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充分,职业院校学生适应文化力培养的时候,国际化眼光也是必不可缺的,培养学生长远目光,强化国际交流,适应多元文化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力培育的机制建构

(一)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力培育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对职业院校来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化力及文化底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的使命担当。想要强化学生文化力培育机制建设,文化底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在现实调研中发现,有些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相对较为薄弱,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过于重视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了文化课程方面的教学,这显然对文化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职业院校要注意厚植文化底蕴,挖掘校园文化,推进地方优秀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等进校园,营造浓厚氛围,培育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助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二)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力培育的思想制度建设

体制机制建设,往往是思想先行,文化力的培育,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方面。我国传统教育上,更倾向于本科教育教学,职业教育反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也给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有些职业院校校园环境差、缺乏文化底蕴,更不用提文化力的培育,更多的教育者是把目光放在学生的就业率上,几年课程很快就结束,思想上也并未重视文化方面的建设。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首先推进思想制度方面的建设,从思想上重视文化力培育,不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文化力建设融入学习、生活及校园建设上,让学生不再仅仅作为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让其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充满核心竞争力的大国工匠方向发展。

(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力培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师生的共同继承和创造,是对学校成立以来精神的发扬和创新,也是文化力培育的主要阵地。在对文化力培育过程中,校园文化至关重要,当前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等在校园中大行其道,给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坚持正确思想导向,强化育人准则,以全方位、多样化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推进校园文化节建设,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共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力培养中发挥应有之力,真正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四)学生文化力的培育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建设之中

文化力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深植于心中,外显于行中。职业院校的发展,正在从技术理性向人文价值理性方向发展,学生的成长也在由技术人才向大国工匠方向发展,文化力是这个转变的关键。职业院校基于这一点,可以适时将文化力的培育融入在校园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建设等等方面。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活动中都能够见到文化力的作用,让文化力和职业院校全方位结合,真正推进文化进校园,让文化力培育在职业院校发展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校园学习中获得自己的文化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职业院校技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劳动技能up up!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