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T模型下高职院校垃圾分类可行性研究

2021-12-29 13:30胡欣然孙永虹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桶分类

邱 菊,胡欣然,孙永虹

(沈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一、研究背景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的主要方式。在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当下,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大量提高,这对于自然环境资源、水土资源乃至生态环境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从垃圾分类探讨其与新时期社会发展关系,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垃圾产生的危害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新时期社会发展正处于稳定水平,在这个阶段,经济水平正加速提高,民生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与环境保护相关,而大量的垃圾处理则与民生问题相关。垃圾的处理对于土地资源、水体环境、空气污染、可回收资源再利用都形成了影响,这都与民生、环境息息相关。从经济角度上来看,垃圾分类也与经济直接相关。垃圾分类工作得到落实,垃圾处理效率增高,在垃圾处理工作上花费的成本就降低了。另外,垃圾分类得到落实,大众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垃圾对于环境的危害性,就会减少垃圾的产生,这也是节约资源、减少经济支出的一种方式[2]。所以从垃圾分类与新时期社会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垃圾分类有利于促进新时期社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3]。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其垃圾分类意识影响着我国未来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高职院校的数量占了高等院校总数的一半以上。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规模在持续扩大。一方面,高职院校数量一直以来保持了增长趋势;另一方面,高职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上涨。

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就垃圾分类意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度较高,但是由于其掌握较少垃圾分类知识等原因,限制了其能够高效进行垃圾分类。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对于政策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校园生活垃圾总量呈上升的趋势[4]。为了解现阶段的校园垃圾回收的具体状况,我们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进行了调查。为了更加快速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垃圾分类意识,针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发放了关于“高职院校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问卷回收率为91.25%,符合研究要求。

(一)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的垃圾也逐渐增多,作为产生垃圾大国,我国近年来对于垃圾分类也提高了重视。然而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进行了垃圾分类方面的整改,但是只浮于表面,只在宿舍楼道张贴相关海报或者直接把传统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而这并不会引起学生驻足停留观看以及重视分类。校园内的宣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因为学校每年都会引进大量新生,而新生不了解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那么之前的宣传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不仅对校园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于师生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5]。

高职院校的宣传方式以及途径也有些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宣传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校的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不会精心打理,没有设置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校园广播电台、官方网站、校内宣传栏利用率不高,比起学生的生活活动,学生会等相应部门更关注学习方面,对于垃圾分类也不是十分重视。

(二)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缺少足够重视

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是高素质人群,但是因为专业的限制,无法了解到基础的环境专业知识,不清楚如果垃圾不分类会对生活环境甚至于社会环境造成怎样的恶劣影响。虽然校内开展主题班会对垃圾分类进行教育,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死角,班级垃圾分类职责难以有效落实。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因为时间问题没有给垃圾进行分类,有18.87%的人看周围的人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也跟着不去做,存在着“你不分我也不分”“在学校分、在家不分”等错误观念,导致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一句空话,无法得到有效落实[6]。

(三)垃圾回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1.垃圾桶设置不规范

无论是清洁工,还是学校的学生与教师均存在着生活垃圾分类不准确、不科学等问题。突出表现为,由于垃圾分类知识匮乏而不分类或乱分类、垃圾分类不彻底、垃圾收运不规范等问题。对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理,不少地方是空白;在可回收物中,高价值的有机构愿意回收,低价值的几乎无人问津,且专门回收机构较分散,难以满足处理需求。按照国家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网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应是相融的,但现实中这两张网的衔接时有断点、堵点,使垃圾分类“混为一团”。

2.缺少垃圾分类的氛围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高,大部分学生会关注垃圾分类并且支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但是在生活中只有少部分人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大部分人还是会将所有垃圾扔进同一个垃圾桶。其限制因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分类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生活中的部分垃圾分类方法并不清楚,并且没有动力推动学生去实施垃圾分类,进行垃圾分类费时费力,没有传统垃圾回收方式便捷,并且对于垃圾袋的消耗也十分巨大。另外,校园中缺乏相应的垃圾分类制度和设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繁琐的垃圾分类操作、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高等一系列因素限制了大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造成了其认知与行为出现矛盾[7]。

3.垃圾分类细分不到位

经调查了解到,校园内大部分可回收垃圾都被宿舍阿姨回收了,而且这是学校后勤部门的指令,这在促进垃圾分类的同时也增加了宿舍阿姨的收入。学校食堂也较好地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像是电池、灯管等有害垃圾,大家对其也有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简单分类。除了宿舍和教学办公区的厨余垃圾没有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外,别的垃圾实际上在我们不清楚的情况下已经进行了分类。即使进行了垃圾分类,但这是建立在可回收垃圾有利可图的前提下的,而对于剩下的无利可图的部分总是缺乏动力。而且大家都有“即使将垃圾分类,到了垃圾厂后续也不会将其严格分类”的想法,觉得垃圾收集链条太长,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话,单在一个环节分类是没有用的。

三、PEST模型下高职院校实施垃圾分类可行性分析

PEST模型下的PEST分别代表政治法律(P)、经济(E)、社会文化(S)和技术(T)。

(一)政治法律环境(P)

2018年,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就决定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8]。高职院校理应接过这沉重的担子,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仅要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也要多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将垃圾分类知识和意识普及给每一位学生。

高职院校应该合理运用学校官方微博、公众号、校园广播电台等校内宣传途径,例如在官方账号时常发布环境相关的基础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公众号举行相关活动,推举垃圾分类小能手,为其增加相应学分或者获得食堂餐券,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有效实施垃圾分类;校内广播电台也可以为同学们转播相关知识,提高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

响应相关政府政策号召,高职院校已配套相关垃圾分类设施,并且注重设备多样化、科技化。普通垃圾桶已覆盖校内公寓和教学楼等场所,且每个寝室都已配备分类垃圾桶。针对学生不用的旧衣物,学校配备了旧衣物回收垃圾桶,放于每一所公寓楼楼下,并且定时派专人清空此类垃圾桶。一些学校在指定地点安置了智能垃圾桶,此类垃圾桶通过特定手机程序安置垃圾,可获得相应奖励金,因使用率不高而未能全面普及。

(二)经济环境(E)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含社会意识形态,而垃圾的分类属于社会道德意识形态。节约资源成本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职院校,从当前垃圾产生和处理过程的角度来看,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生是主要的垃圾产生者。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消费也成为现代消费的主力军,深受大学生喜爱。大学生对待新生事物接受度高,追求潮流时尚,对于电商的认可度也随之增高,购买商品更加快捷,物流快递所产生的垃圾也急剧增长。而学校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者,基于学校的职能,学校也是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主要驱动力,学生要为其产生的垃圾付费。从基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垃圾主要生产者的学生要承担所产生垃圾的处置费。学校要利用工人的劳动和学校资源,建立一个垃圾处理厂来完成垃圾处理,或采用市场化手段将垃圾处理外包给企业。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只要平衡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置的收入与支出,这项工作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下去。然而,实际上垃圾分类的效果、垃圾回收率、垃圾处理能力等方面影响着垃圾作为资源的利用价值。当前的垃圾填埋和焚烧发电处理方法不能消除污染,反而会影响环境[9]。

我们可以看到,垃圾的分类回收与环境污染、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垃圾的产生量不仅呈线性增加,而且其污染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步加深和扩大。因此,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是必然选择。

(三)社会文化环境(S)

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提倡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相关产业,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10]。因此,高职院校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前景是广阔的。

学生垃圾分类不到位,和多年进行垃圾的混合收集投放的习惯,以及环卫部门分类收运系统建设滞后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积极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垃圾问题,学生要积极参与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积极参与垃圾源头分类的同时,相关垃圾收集处理工作者也是进行垃圾有效分类至关重要的群体。

以高职校园为例,我们经常看到保洁阿姨清理回收站并整理可回收垃圾,如果可以与分散的垃圾收集者联系并签订合作协议,则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吸入高校垃圾回收处理队伍,成为垃圾回收者。

(四)技术环境(T)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比较成熟,对垃圾的各种分类也有较为明确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流程、设备选用及工艺流程方面都有技术上的依据。我国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水平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11]。

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的垃圾分类体系有初始的模型但还没有进行普及。例如,许多高职院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也已经购进了很多的带有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增加了垃圾桶的数量,并且也有高职院校和相关的垃圾处理机构合作,对收集起来的垃圾进行有效地处理。从垃圾类别来看,高职院校垃圾主要以易腐垃圾为主,其占比达到47.6%,可回收垃圾占比达到了21%,垃圾分类后减少了垃圾处理量,也有利于废弃物的回收,节约自然资源。

总之,我们应建立和改善校园垃圾分类和回收机制,并参考先进垃圾处理模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实施有效的处理。鼓励师生养成分类垃圾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朝着垃圾无害化、可再利用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桶分类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谁最厉害?
飞进垃圾桶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的研究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园,解码垃圾处理的“园区模式”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