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1-12-29 12:07武汉纺织大学周自力
农银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福祉居家养老

■武汉纺织大学 周自力

一、养老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在2050年以前,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将一直继续提高,中国传统的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方式难以为继。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依靠发展社会化养老产业是适应其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多年来,由于政策的鼓励、支持,养老产业的经营主体即养老服务机构在数量上逐渐增加,但现阶段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一直停留在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上而不是为老人营造愉快的老年生活上,使得老年人(相对于城镇老年人口而言)虽然有很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有比较强的支付能力,但购买养老服务的意愿不强,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两大软肋是基础投资不足与专业护理人才缺乏,这是导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不高、收益率低的根本原因,基础投资不足和专业护理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是资本对养老产业的参与度不足。

(一)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模式

我国目前的养老形式主要还是“9073”的养老模式,即90%的老人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辅助以家政服务公司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来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人选择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进行养老,3%的老人住到养老机构里享受全托式照护。简单来说就是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模式。我国养老机构分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三种。公建公营就是政府以公共财政力量主办与经营的城市福利院、在农村经营的农村敬老院,其在养老机构中占比不大,也没有盈利压力,是一种公共福利。公建民营,主要是指政府以公共财政力量解决好土地与建筑物主体建设,由民营主体来装修、购买设施并开展养老服务经营。其前提条件是要按政府的要求营运,比如,要收住一定比例由政府兜底养老的人,剩下的床位才能对外营运。民建民营养老院,顾名思义,就是完全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与运营,这里又分医养结合型、护理照护型等主营方向不同的类型。

2.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指在老人居住的社区附近提供“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特点是离家近、收费低、环境熟悉,老年人既能生活在原来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又能得到就近、便捷、低成本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和照护。老年人可以长期住也可临时住,或者还是住在家里,只是来吃个饭,和老伙伴下棋聊聊天,或者通过安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智能养老软件就让工作人员到家里来服务,比如送餐、康复理疗、洗澡等。目前我国社区养老的场地大都是由基层政府的街道办事处免费或低偿提供,将很多社区老旧用房进行改造而来,所以也可以说社区养老基本上属于公建民营,其服务价格受到政府监督。

3.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中国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居家养老方式很多,基本上由各种家政公司占领着这个市场。近年来也有科技公司在这个市场活动,它们主要是卖监护软件给老人的子女,或者卖保健品给老人。还有专门从事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的装修公司,就是把原有居住环境结合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造,卫生间安个扶手,地面防滑处理,蹲便器改座便器等。居家养老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依托社区养老辐射圈的,也就是说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所以经常会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放一起说。就雇佣家政公司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而言,基本上取决于雇佣方与被雇佣方双方的博弈能力,是一个困扰雇主的问题。

(二)目前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不足

1.养老产业专业从业人才缺乏。无论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其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在营运期间对一线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理论上应该是很高的。因为养老服务机构不仅仅只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简单的吃住场所,还应该让老年人在心理上、精神上有一份归属,让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机构里愉快的安度晚年,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才会有足够的吸引力使老人入住或购买其劳务。这就要求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护理水平,不仅能够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而且能够为老人带来精神慰藉。可以说,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影响了养老服务机构的持续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但中国养老服务的专业护理人才紧缺,现行三种养老模式都存在专业从业人员缺乏而需求量巨大的矛盾。

2.养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养老产业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先进程度是决定养老产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场地、内部经营装修与布局、房间设施、娱乐设施、医疗设施等。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场地基本都选择在比较偏远的郊区,除了风景优美这一理由外,另一个考虑因素是成本问题。但经营场地离中心城区太远其实不利于子女的探望,也不利于老人对社会的亲近。不管是养老院还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房间都布局在一条走廊两边,出门就是墙壁,没有家的感觉。同时单间少,双人间和多人间占比多。养老服务机构一般仅拥有比较完整的基本生活设施(如洗手间、必要的家具、冷热空调,数字电视和广播系统),没有普及智能家居设施(如智能跌倒传感器、智能称、智能家居监控、智能音箱、智能血压检测等),这些智能设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效率,并且给老年人带来便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服务机构配备的娱乐设施少而单一,少数养老服务机构配置了阅览室、书法室、歌厅等文娱活动设施或者多功能活动厅。而恰恰是文化与娱乐活动最能愉悦老年人的心灵,最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当前只有较少的机构配备了新型多功能医护床。

三、中国养老产业支柱化发展的路径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有数量众多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这个市场中开展养老服务,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专业护理人才缺乏,制约了养老产业的服务质量,进而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而要改善这两个方面,需要政策支持与金融扶持。

(一)政策支持是中国养老产业支柱化的前提条件——应尽快出台养老产业护理人员职业资格证制度

可以参考日本的做法。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老年社会,现在的日本更是进入了高龄社会,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现今的日本养老产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日本养老产业所需要的福祉士(护理员)在本国已经供不应求,目前已经面向全球招聘具有资质的福祉士(注:日本的福祉士是指护理婴幼儿、老年人、残障人的护理人员)。日本在1987年发布了《社会福祉士及护理福祉士法》,规定了福祉士应当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和相应工作能力,并推出资格证书制度。在1992年出台了《福祉人才确保法》,从法律层面对福祉人才的培养、福祉人才的经济、社会地位予以保障。自此专业性福祉人才培养得到了迅速发展,培养福祉士的地方包括大学、职业学校等,也催生了一批福祉士资格考试培训机构。2006年又出台了《社会福祉士及护理福祉士法修订》,大大提高了福祉教育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2009年颁布了福祉教育学习指导要领,对福祉教育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规范。为鼓励人们进入福祉专业学习,日本还专门推出助学贷款以资鼓励。比如日本的埼玉县对在其县内指定的介护福祉士培训机构入学并有意愿从事介护职业的在校生提供每月5万日元以内的无息贷款。而且如果毕业后在本县内从事介护职业满5年,则无需还本。

(二)金融扶持是中国养老产业支柱化的保障

1.建议政府对养老资金筹资市场规定最高利率限制政策。为了使商业资本对养老产业投资有兴趣,首先,建议出台政策,鼓励商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建设,同时为商业资本在养老资金筹集上规定上限,杜绝养老产业筹资市场高利率的恶性竞争,同时保障养老产业投资的必要收益率,为其在养老产业上的投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2.金融资本应该积极参与养老产业的筹资与投资业务。各金融机构主体应该有前瞻的战略眼光,积极布局养老产业的金融业务,这样,既拓展了金融机构的自身业务范围,又可以解决养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与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基金市场。(为各种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基金的托管服务,获取托管收益;开展养老基金的托管服务,为各类养老机构托管养老服务个人账户。)通过开展这类服务,既增加了无风险收益,又为养老机构透明的养老收费服务提供了保障,利己利社会。同时,也可以发起设立养老基金,利用养老基金所筹集的资金开展养老产业投资业务。利用其专业管理能力,开展正规的养老基金业务,将筹集的养老基金以长期贷款方式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养老产业,可以一举扭转养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人才缺乏的局面。

3.商业银行应该在政府财政支持下积极开展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服务。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服务机构盈利能力弱,同中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一样,它们难以取得商业贷款,特别是取得商业银行的中长期信用贷款。如果能够获得政府的还本担保,商业银行完全可以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各种期限的信贷服务,甚至为立志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助学贷款服务。

猜你喜欢
福祉居家养老
黄河流域城乡居民福祉测度及其时空演变
养老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福祉与福祉学的基本理念与宗旨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如何理解福祉与福祉学及其实践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