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时间管理研究

2021-12-29 11:26蒋秀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亲子游戏家长

曾 彬,蒋秀兰

(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国人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教育部做出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决定,并要求各地各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微课、慕课、钉钉、云电视等各种在线教学平台成为学生在家学习的重要媒介。[1]在线上教学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时,有一个群体却被遗忘在角落。因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阶段的儿童没有合适的在线教学平台。幼儿失去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和各类游戏活动机会,同样也失去接受心智、身体、情绪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教育机会。相反,因为家长生活作息时间的不规律等因素,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成长受到影响。因此,通过亲子游戏这种父母与儿童双方情感交流与发展的方式提升家长的时间管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满足幼儿好游戏的需求,让幼儿在家也不间断教育培养非常有必要。[2]

一、概念界定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儿童双方为游戏主体方,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增进双方情感交流为目的的游戏活动。[3]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形成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资源,也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桥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润滑剂”。家长与孩子常玩的游戏类型依次为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4]文章主要研究的是0~6岁阶段的家庭亲子游戏。

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有效性和利用率,运用工具、手段等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实现时间的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通过对时间运用的监控,克服时间浪费以期既有效率又有结果的达到预期目标。[5]

二、疫情期间进行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必要性

(一)弥补“失学”期间幼儿对游戏的需求

《指南》在“说明”部分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以说,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们认为,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为了释放幼儿生来就有的原始冲动与欲望。皮亚杰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角度剖析道,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通过同化的作用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满足他自己的需要。[6]可见,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幼儿需要游戏就像需要空气、阳光、水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必需品”。疫情期间,在家庭进行亲子游戏是弥补幼儿好游戏这一内在需要的重要方式。家长根据幼儿特点合理安排亲子游戏时间,是实现幼儿游戏满足的重要条件。

(二)延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来形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实现。换言之,幼儿的生活是其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学习的途径与目的。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的学习达到更好地适应生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没有绝对的划分哪段时间属于纯粹学习,哪段时间属于纯粹生活。从入园、晨间锻炼、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游戏、入厕和喝水到离园,每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互相联系,一日生活每个环节都需要融入教育。[7-8]因此,以幼儿习惯的养成、健康的发展为首要目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安排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疫情期间,家长通过亲子游戏时间的管理,效仿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安排幼儿宅家的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和健康成长的关键。

(三)增强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父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与幼儿生活、情感联系密切、接触最早、最多,对其社会生活的参与与管理也最频繁,对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与幼儿的社会性关系尤其影响较大,亲子关系的质量会决定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发展。积极的亲子关系营造的家庭氛围是充满爱与尊重的,幼儿在父母的爱与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他人及周围环境的乐观认识。幼儿自然乐意与父母以外的人交往,并体会积极的社会交往体验。而不良的亲子关系营造的家庭氛围是压抑与沉闷的,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形成对自己、他人及周围环境的消极体验。幼儿排斥与他人交往,进而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9]显然,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父母亲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宅家”机会,安排足够的时间与幼儿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多与幼儿沟通、交流,增强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感,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三、疫情期间家庭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现状

当前,家庭亲子游戏时间管理存在时间浪费现象,可以从显性的时间浪费现象与隐性的时间浪费现象两个维度去分析。通过以下四个案例来呈现。

(一)家长存在显性的时间浪费现象

家长提供给幼儿大量的玩具和书,但是不参与幼儿的游戏,单纯的“旁观”。表现为:家长坐在幼儿身边,自己拿着手机玩,和幼儿各玩各的;家长眼睛看着幼儿玩,但是没有给正确的引导,只保护幼儿的安全;家长没有机会对游戏进行时间管理,幼儿没有目的、没有时间限制的自娱自乐。

案例1:四岁的萱萱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工作繁忙,一直由奶妈照顾。平时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极少,几乎只有晚饭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受疫情影响,父母在家办公,有大量时间陪伴萱萱。妈妈很珍惜这次的机会,在网上购买大量萱萱喜欢的玩具与绘本。自己也开始阅读相关家庭教育的书,每天都会找时间和萱萱玩亲子游戏。但是,萱萱在玩的时候,妈妈不知从何参与,只能静静的在旁观看。萱萱在游戏中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和妈妈说,自己玩自己的,妈妈只好自己玩手机默默的陪在萱萱身边。

案例1中萱萱平时和妈妈交流较少,对妈妈没有太强烈的依恋感。在游戏中遇到困难也不愿意主动找妈妈解决。而妈妈平时很少陪伴萱萱,对亲子游戏的具体玩法、时间把握都不够了解,临时“抱佛脚”式的恶补家庭教育的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在亲子游戏的实践中,妈妈无法顺利参与萱萱的游戏,只能做一个游戏陪伴者。造成在亲子游戏中,两个人各玩各的现象。妈妈没有参与游戏,自然无法起到引导萱萱进行游戏的作用,更谈不上对游戏时间的管理。这种亲子游戏不但没有起到原始的教育目的,反而造成时间的浪费。表面上妈妈一直和萱萱处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游戏主题。事实上,妈妈和萱萱之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交流。

案例2:四岁半的琳琳和两岁半的慧慧是两姐妹,姐妹俩性格外向,好游戏,妈妈每天都会带两姐妹去游乐园玩。和游乐园的小朋友玩躲猫猫,滑滑梯、抱着转圈圈……每次都是没有两三个小时停不下来。疫情期间,不喜安静的两姐妹天天嚷着要出去,妈妈只好给她们购买玩具。然而,两姐妹经常因争抢玩具而打架,每次姐姐拿了新玩具,慧慧就会去抢。姐姐不给她玩具她就动手打姐姐,而姐姐每次一还手就打妹妹的头。妈妈只好在她们游戏的时候,守在旁边,防止两姐妹打架。

案例2中两姐妹性格都外向、喜欢玩闹,容易为争抢玩具而打架。在亲子游戏中妈妈时常面临的是如何化解他们的矛盾的问题。特别是对争抢玩具你碰我撞的矛盾上,妈妈充当一个“裁判”的角色。作出公正的判断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教育。显然,妈妈在亲子游戏中的注意力全放在保护他们的安全及解决矛盾上,没有多余的精力对游戏时间进行管理。

(二)家长存在隐性的时间浪费现象

家长对幼儿言听计从,游戏时间管理作用不明显。亲子游戏内容大多是幼儿自己选择的简单、重复,教育意义不明显的常见游戏。亲子游戏的种类包括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幼儿影响不同。如,角色游戏会让幼儿分清职业、体会他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等。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同时开发智力。然而,在一些家庭中的亲子游戏,经常重复几种简单的游戏。如,躲猫猫、拔萝卜等。家长在游戏中被幼儿指挥,幼儿要求不能动就不动,幼儿要举高高就乖乖托起幼儿。家长在亲子游戏中不仅没有有效地管理游戏时间,反而把亲子游戏当成家长溺爱的一种方式。无条件满足幼儿的一切要求,游戏中完全被幼儿“牵着鼻子走”。

案例3:两岁半的浩浩妈妈是一名教师,她深知亲子游戏的重要性,每天都会找时间和儿子玩亲子游戏。然而,浩浩只喜欢玩“恐龙乐园”的游戏,浩浩拿着一种恐龙的尾巴,让妈妈找其他部位,拼完整就算成功。同样的恐龙拼了十多遍,浩浩还是会不厌其烦的继续玩,妈妈配合他找一遍又一遍。妈妈让浩浩停止游戏,但浩浩总要再玩最后一遍,最后一遍的最后一遍一直到浩浩自己累了才结束游戏。

案例3中浩浩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玩“恐龙乐园”,妈妈一遍又一遍的配合他完成。表面上看似妈妈参与了浩浩的游戏,是“名副其实”的亲子互动游戏。可现实情况是,游戏的主导权在浩浩手里,游戏的玩法、时间都由浩浩决定。妈妈在游戏中没有话语权,对游戏时间管理的提出,浩浩也无视她的要求。

案例4:三岁的小英自小体弱多病,妈妈对其格外宠溺,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妈妈从不说不。小英要求妈妈扮演白雪公主后妈,不能穿漂亮的衣服,眼睛要化成黑黑的,嘴巴要涂成大红色,妈妈都会依着孩子照做。从化妆到表演到卸妆,每次游戏都会花很长时间。妈妈想跟小英谈在游戏中不想化妆的问题,但怕小英不高兴不敢提出来。

案例4中小英因为体弱多病,妈妈处处迁就她,小英要求妈妈做的事妈妈都是无条件配合。在亲子游戏中,妈妈完全以宠爱孩子,让她高兴为游戏目的。即使意识到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意识到游戏时间过长也不正面向孩子提出来。

四、促进家庭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家长对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正确认识

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游戏时间管理意识是保证亲子游戏科学进行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前提。一些家庭中之所以会出现上文提到的显性、隐性的时间浪费现象,是家长的时间管理意识不正确,没有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所以,加强家长的时间管理意识是促进家庭亲子游戏良性发展的第一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寻求幼儿园老师指导来提高家长对游戏时间管理的认识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托马斯·戈登提出,为了提高亲子游戏的乐趣和意义,幼儿园需要对父母进行指导,为他们提供一系列有用、合理且有针对性的办法,帮助其教育子女。[10]可见,寻求幼儿园老师帮助,是家长的不二选择。幼儿园老师比起家长会更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家长向幼儿老师寻求帮助,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状态。如幼儿对游戏类型的喜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专注度,游戏中的反应、游戏中的角色偏好等。针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家长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制定合理的游戏时间。此外,游戏时间段的选择也相当重要,幼儿老师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如饭前饭后游戏类型不同,以及一天中最佳游戏时间段的选择。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会加深对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认识。

2.通过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来加深家长对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理解

戴莉蓉在其《不同角色类型的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参与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出,家长对亲子游戏的了解渠道的缺少会对家长的游戏参与产生一定影响。针对此问题,她提出家长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深入了解亲子游戏的多样性。[11]可见,网络学习成为家长提高亲子游戏认识和了解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创造了在线教育,通过在线学习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对世界的了解。网络学习成为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重要媒介。在百度文库输入“时间管理”搜索词,找到的相关结果约71 900 000个。家长可以选择性的查阅有关育儿方面时间管理的词条,针对性的学习与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相关的内容。除此之外,可以在慕课、学习通、智慧树、腾讯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上选择与时间管理相关的课程学习。也可以在知乎、贴吧等平台上查找与时间管理相关的内容。或者自己发布关于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帖子,通过与网友的互动加深对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认识。

3.通过与同龄幼儿父母交流来加强家长对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体会

选择同龄幼儿父母交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同龄父母交流没有代沟;二是年龄相仿、时代背景相同、育儿观念也大同小异。同龄父母育儿经验相互分享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针对新手父母。不同的父母育儿观念与方式不相同。有的父母善于观察,会细心观察幼儿在亲子游戏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并根据幼儿的反映适时调整游戏进度。有的父母善于引导,幼儿在亲子游戏中途就失去兴趣,出现游戏无法继续的情况时,会引导幼儿回到游戏中。有的父母善于鼓励,幼儿在亲子游戏中遇到困难而沮丧时,鼓励幼儿继续游戏。与不同的父母交流等于在学习一个个不同的真实的个案。不同的案例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就像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家长在以后的亲子游戏过程中,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迅速调取“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幼儿父母交流,在亲子游戏设计时,对不同主题游戏时间的控制与把握上会更加游刃有余。

(二)让孩子明确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意义

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家长和幼儿都是“主角”,时间的管理也要双方共同“谋划”。假如时间的管理由家长一个人说了算,家长自己计划游戏时间段与时长,而幼儿无条件听从家长的安排。这个亲子游戏将会变成一个被动的拉练活动,无法达到亲子游戏真正的教育目的。鉴于此,幼儿与家长必须站在平等的角度,共同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管理。家长需要作好引导作用,从幼儿的时间管理意识进行教育,让幼儿明确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意义。

1.以谈话的方式告诉孩子时间管理的好处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心理因素。”家长与幼儿要和谐相处,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这是给幼儿营造轻松愉悦谈话氛围的前提。谈话教育的精髓是面对面交流的轻松氛围更容易让孩子敞开心扉。家长在谈话中要理解幼儿的想法,懂得换位思考,了解他们在亲子游戏中的心理过程。用一颗童心去跟幼儿交流,耐心与幼儿交谈。家长不仅扮演的是教育者的角色,也是幼儿愿意向其敞开心扉的好朋友角色。[12]在这种面对面交流的轻松愉悦氛围中,给幼儿传达时间管理的好处,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家长要引入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主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我们做亲子游戏的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你觉得我们每次玩亲子游戏的时间合适吗?你觉得长了还是短了?你希望每次游戏时间保持多长?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适当表达自己对时间管理的看法。通过举一些时间管理的成功例子与反向例子。成功例子让幼儿明白游戏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反向例子让幼儿明白没有进行游戏时间管理的危害。让幼儿根据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家长总结亲子游戏时间管理的好处。

2.父母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通过观察或模仿获得大量新行为,其实质是一种“替代性强化”,即儿童看到榜样或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与榜样类似的行为。替代性强化学习来自于学习者观察到的榜样的行为结果,这种结果既可以促进某种行为反应,也可以抑制某种行为。[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警示我们,言教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所以出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综上观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观察学习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工作与生活的合理时间分配,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父母自身做好了时间的管理,幼儿会以其为学习榜样,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

(三)创造条件合理安排亲子游戏时间

1.根据幼儿性格,以周为单位计划亲子游戏次数

由于性格差异,每个幼儿日常行为也表现出很大不同。在不同性格的影响下,游戏性也表现明显差异性。在幼儿的生活中区别尤其明显,有的幼儿在游戏中善于表现、灵活思考、敢于创造与冒险,并积极主动参与游戏,较容易获得愉快的游戏体验。有的幼儿则相反,很难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遇到问题时常常退缩,缺乏自信心,游戏体验过度消极。因此,家长在安排亲子游戏时,务必要考虑幼儿的性格特点。针对活泼开朗、具有强烈好奇心且能积极投入游戏的幼儿,每周游戏次数可以适当增多。这种性格的幼儿不仅对游戏需求更多,而且游戏活动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性格相对内向的幼儿则要减少游戏次数,他们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一个人。如果家长强迫他去玩激烈、热闹的游戏,会给幼儿心里增加压力。

2.根据幼儿年龄每日固定亲子游戏时间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处游戏阶段不同。0~2岁是练习性游戏阶段,2~7岁是象征性游戏阶段,4岁以后是结构游戏阶段。因此,0~6岁的亲子游戏,应该有年龄划分。[14]3岁前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最初阶段,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至关重要。家长应该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鼓励儿童大胆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们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得自信、主动、大胆,为今后的多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个年龄段亲子游戏以安静、温馨为主,最好选择在晚饭后。家长和幼儿在亲子游戏之后可以听听柔和的音乐,给幼儿讲故事等。

3~4岁(小班)阶段,模仿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主动模仿父母、老师及身边亲近的人。此阶段,父母的榜样作用非常明显,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善良、谦虚、礼貌的素养。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精力容易分散。游戏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这个时间幼儿精力最充沛。4~5岁(中班)幼儿开始有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意识。他们比小班幼儿更加活泼,游戏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显著增强。对于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表演游戏的喜爱程度比小班、大班幼儿高。表演游戏时长一般较长,幼儿亲子游戏时间可以选择在上午。5~6岁(大班)幼儿愿意与同伴共同游戏,已经具备竞争意识,渴望在游戏中获胜。游戏中精力旺盛、表现出积极的主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家长要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往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难度相对5岁前幼儿较大,亲子游戏时间选择在下午。[15]

3.根据游戏类型合理安排亲子游戏时长

邱学青教授把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大类。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性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不同类型游戏对游戏时间要求不同。就角色游戏来说,从环境布置、道具制作、分配角色到正式开始游戏,前期准备工作会花费大量时间。而体育游戏因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限,需要控制游戏时间。家长在开展游戏前,务必根据所选择游戏类型,合理规划游戏时长。

猜你喜欢
亲子游戏家长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