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

2021-12-29 10:17张艳沁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张艳沁,赖 伟

(乐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如何深入学习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切入。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凝练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今兴业路76 号)起航驶入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重要指引。因此,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后,学术界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科学内涵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可以从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精神优势、道德优势四个方面来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2];可以从精神旗帜和政治灵魂、历史责任和政治追求、政治本色和英雄气概、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怀四个方面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3];可以从认知层次、目标层次、特质层次、主体层次四个方面解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4]。在历史逻辑上,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去研究[4];可以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研究[5]。在实践逻辑上,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进行研究[4];可以从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征程、涵养精神世界、推进自我革命等方面提出实践路径[5];可以从加强教育引导内化为思想自觉,完善法律制度形成行动自觉,用好党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三个方面践行伟大建党精神[6]。总之,学术界目前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论研究,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但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各自领域没有形成统一认知,也尚未发现有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大维度相结合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可以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拓宽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

东汉政论家王符在《<潜夫论>卷六·卜列》中写道:“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其有精神也。”[7]这里面就讲到人之所以为人,不是依靠身躯之强壮,而是人有自己的目标与精神。精神,长久以来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内核,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强大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起点,为民族精神提供了新元素,为民族精神的持久发展注入了鲜活因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源,它本身是有理论逻辑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引领

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伟大真理。1842 年,马克思在致达哥贝尔特·奥本海姆的信中讲到“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8],这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这100 年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造就了适合中国道路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伟大真理。

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致力于建立“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11]。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坚信人类社会必然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伟大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因此,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根本原则。这一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真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人破解各种难题、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风险的能力;确保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在党的光辉历程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指引

20 世纪初,面对风雨飘摇、暗无天日的旧中国,面对处于水火之中、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伟大建党精神肩负起拯救劳苦大众的时代重任,承载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一切财产‘归社会公有’[12],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要为被压迫的中国人民谋出路,要为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谋复兴。

当年中国共产党能从上海的一家公馆出发最终走向全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一以贯之,坚定如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劳苦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帮助劳苦群众实现翻身解放,让摆脱贫困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摆脱贫困从可能变为可实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摆脱贫困从可实现变为现实。步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初衷不改的最好证明。

100 年来,从“一大”成立之初的50 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9 500 多万的强大政党,正是凭借着初衷不改的政治优势,与人民群众相依而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目标指引,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坚定不移地朝着民族复兴这一神圣使命前进。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风范

自中国有了共产党,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地主就把中国共产党人视为反动势力,进行惨无人道地镇压和绞杀。“一大”召开期间会议地点的转换,这就预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道路是布满荆棘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年仅28 岁的陈延年曾讲到“一切革命都要有牺牲精神,共产党员为革命牺牲,是不怕死的”[13],面对国民党的屠刀,他慷慨就义。随着革命的推进,这种不怕死的英雄行为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人民的自觉行为,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也成为整个党的光荣行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亟需恢复正常的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带领着广大中国人民消灭了资产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农业化向工业化的结构转变,稳固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面对生与死、前进与后退相交织的复杂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意志风范。100 年前,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如果没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很难坚持到革命的胜利。100 年后的今天,面对新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和重大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必然会继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风范。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旨归

“忠诚”一词最早出于《荀子·尧问篇》:“忠诚盛於内,贲於外,行於四海。”忠诚自古以来就是衡量以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品格和情操的标准,如今也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和法律义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就提到“凡承认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均可以接受为党员”[12],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对党忠诚写入了纲领中,作为共产党人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优秀政治品格。忠诚可以焕发出共产党人的强大活力,激发出共产党人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光辉历程中的力量源泉和价值旨归。

2019 年3 月22 日,习近平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会见时讲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4],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谋私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政治情怀与担当。在2021 年的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7 000 多字的讲稿中86 次提到了“人民”一词,成为整个讲话当中最有情怀的关键词。“人民”一词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成为我们党执政话语体系中的核心词汇,早期共产党人李大钊同志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100 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这种赤诚的人民情怀,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刻在中国共产党人骨子里的价值旨归,正是凭借着对党的赤诚之心,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终身奋斗。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把熊熊火炬,从100 年前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出发,点亮中华民族意识,激发中华民族斗志,照亮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红色基因,流淌到共产党人的血脉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伟大建党精神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时代的发展。

(一)伟大建党精神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成就(1921—1949 年)

自1840 年开始,西方列强频频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清政府次次战败、次次求和,“‘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勿与家奴’”[15]是清政府对外屈辱的真实写照。深重的民族灾难激发了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斗争意识,但无论是农民运动、自强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进入20 世纪,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面对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动力,紧紧依靠和团结广大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探寻出一条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

28 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历史,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基因,流淌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积累的精神财富,凝聚的精神力量,是无数革命英雄和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由少变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靠的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他们拥护真理、拥有理想信念,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他们英勇斗争,不畏惧死亡,对党忠诚,用自己的一生践诺着为人民、为国家的诺言。这就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产生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所支撑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伟大建党精神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1949—1978 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是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迸发出建设新社会的巨大热情和精神力量。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国家一贫如洗变成了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跃升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

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舍生忘死等伟大精神。这其中有抗美援朝战场上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有铁人王进喜为代表“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16]202的大庆精神;有“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17]的焦裕禄精神;有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的红旗渠精神;有平凡岗位上甘当螺丝钉的雷锋精神;还有把热心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的“两弹一星”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发挥出凝聚人民群众、激发民族活力、塑造时代英雄的巨大作用,向世界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

(三)伟大建党精神鼓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1978—2012 年)

1978 年12 月18 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没有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可以提供借鉴,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问题寻求新办法,寻求新办法就需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在这43 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个体户,发行了第一支股票,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先后回归,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举办了我国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这些都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光辉时刻。此外,中国也遭遇了1998 年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2008 年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破坏性极强的汶川大地震等,这些都是中华儿女直面灾害的历史印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奋勇突破、顽强拼搏的43 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斗志昂扬、奔赴小康、创造辉煌的43 年;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43 年。

伟大建党精神在43 年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新的伟大精神。小岗精神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推动力;特区精神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女排精神是唤醒中国人民自豪感和荣誉感的推动力;抗洪精神是中国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精神动力;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人民夺取载人航天任务伟大胜利的精神支柱;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自灵魂深处强大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奥运精神是中国人民为国争光、自强不息的重要体现;劳模精神是中国人民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敢于奉献的生动体现。

这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血脉孕育出的新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的体现,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在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中,鼓舞着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1]

四、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伟大篇章(2012 年—至今)

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流淌出新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使中国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在历史性成就取得过程中涌现出伟大时代精神,其中就有以“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实守法、担当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18]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以“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育人精神”[18]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9]为核心的抗疫精神;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20]为核心的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伟大时代精神的诞生又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之际,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着中国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1]。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局面,伟大建党精神可以召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抱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勇敢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到“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一个人的思想行动会受到“知、情、意、行”的影响,“认知”“情感”“意志”属于意识范畴,控制和调节“行为”,“行为”也反作用于“认知”“情感”“意志”,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征。因此,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可以从“知、情、意、行”四大维度建构实践路径,让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从认知上,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促进思想自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引领,是从认知上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

一要崇尚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习近平总书记讲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1]中国共产党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真理的经典著作,全面掌握其深刻内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胸怀理想,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要学好“四史”,从中明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经之路。此外,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要学以致用,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梦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要将理想信念内化为道德规范,深化为终身信仰;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念,实现思想转变,从而推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更好地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梦的实现。

(二)从情感上,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厚植爱党爱民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旨归,是从情感上厚植中国共产党人爱党爱民情怀。

一要强化对党忠诚的深厚感情。对党忠诚不是先天产生的,这种纯粹的感情需要理性上、行动上的自觉。首先,共产党人要把学习党章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时刻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和道德准则。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其次,共产党人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自觉学习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坚决同违反党的纪律行为做斗争。最后,共产党人要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共产党人要将对党忠诚的情怀体现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在遇到问题敢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中。

二要坚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这强调的在人民群众面前要大公无私、乐于奉献,要心中有民、一切为民。首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时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仅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自觉自愿做好人民的好公仆,还要尊重人民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和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要自觉的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后,要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共产党人要积极作为,把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始终坚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情怀,维护好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三)从意志上,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锤炼政治风骨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风范,是从意志上锤炼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怕风险、敢于斗争的政治风骨。

一要磨练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灾难沉重、炮火连天的革命时期,凭借着不怕牺牲的强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面对新的风险挑战,更需要发扬大无畏精神来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能够做到党章中所讲到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10],能够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灾难面前挺身而出,保护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做好必要时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准备。

二要锤炼英勇斗争的政治品格。英勇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必备的党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的重要品格。首先,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共产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明辨是非,表明立场;在矛盾冲突面前要迎难而上,化解矛盾;在歪风邪气面前要坚守底线,坚决斗争。其次,要掌握斗争方向和原则。弘扬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原则,那就是要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向好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要树立为党的事业斗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斗争,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斗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斗争的立场和原则。

三要学习革命先烈和英模的感人事迹。在中国共产党100 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事迹向后人述说着对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是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要从中学习和汲取“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让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绽放新的光芒。

(四)从行为上,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发行动自觉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指引,是从行动上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中国共产党人要勇于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确保在前进的道路上保持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一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身要勇于担当。首先,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这种担当意识可以促进共产党人更好地维护好和实现好最广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促进共产党人迸发出奋力拼搏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重大责任问题和日常工作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到能尽责、敢负责、勇担责。其次,要有能够担当的能力。勇于担当不是盲目自信、逞匹夫之勇。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承担的使命繁重艰巨,中国共产党人要具备着眼于大局的视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获取敢于担当、勇于实践的高超能力。最后,要有勇于担当的底气。中国共产党人要勇于担当,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只有做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才能拥有担当责任的底气,才能拥有做好党和国家工作的底气,才能做出让党和国家信服、让人民满意的工作。

二是各级党委(党组)要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敢作敢为。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用伟大真理武装中国共产党人头脑,增强中国共产党人信心,增进中国共产党人自觉,鼓舞中国共产党人斗志。教育引导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真理、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使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自觉、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其次,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人才选用机制。本着优秀共产党员标准,选拔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共产党人;本着有为才有位原则,选拔注重实干实效的共产党人;本着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观点,选拔有个性、有原则、敢抓敢管的共产党人;本着能上能下的活动机制,对共产党人的岗位及时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