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秦志军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了“三六八九”(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场硬仗、实施八项战略、深化九项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对实施科教兴冀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省教育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部署安排,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和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加速实施科教兴冀战略,不懈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强力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雄安新区教育,全力服务北京冬奥会筹办,全省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稳步迈进,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向建党100周年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积极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强力推进与京津教育的深度合作,会同京津教育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研究制定“十四五”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共同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质量上水平。围绕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落实落细通武廊教育合作协议,加快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推动三地在学校管理、师资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一体化发展。推动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向河北延伸,北京景山学校、清华附中等28所京津优质中小学校到我省开展合作办学。深化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开展京津冀高职院校跨省市单独考试招生试点,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试点院校顺利开展。深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加强三地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在师资共享、智库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我省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有力提升。与北京市教委合作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千人培训计划”,每年选派200名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赴京跟岗培训。
大力提升雄安新区教育质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层面推动雄安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编制出台我省落实方案,逐条逐项落地落细。全力做好在京高校疏解承接工作,就疏解内容、疏解时序、疏解布局和建设模式等问题密切沟通教育部,研究制定我省承接专项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积极配合雄安新区科学安排高校疏解选址用地,努力为在京高校落户新区奠定扎实基础。努力加快雄安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京津优质职业院校开展跨区域校际合作,新区三县职教中心与天津职业大学及天津“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组建津雄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努力加快雄安新区基础教育发展,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组织石家庄二中、河北师大附小等省域内优质中小学对口帮扶雄安新区学校。截至目前,北京市“建三援四”项目(在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各1所,援助4所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中4所援助学校均已挂牌成立、“建三”项目均已主体完工,天津一中雄安校区挂牌成立,共有59所京津冀优质学校与雄安新区61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实施河北省智慧教育行动计划,在雄安新区积极探索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雄安新区被教育部确定为“智慧教育示范区”。
全力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全省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导推进校园冰雪运动推广普及。连续4年组织开展“双百双万”冰雪运动公开课、冰雪冬令营等系列活动,累计1800多万师生参与。指导全省大中小学举办冰雪运动会,举办全省大学生轮滑比赛,累计1500多万学生参与。实施冰雪师资培训计划,会同省体育局专项培训中小学体育教师3800名。积极创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奥林匹克示范校,累计命名454所。根据冬奥会筹办和冰雪运动产业发展需要,15所学校15个专业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冰雪运动国际交流合作,河北体育学院、北方学院、宣化二中等与日本、芬兰、白俄罗斯等国相关学校、机构开展冰雪项目职业培训与合作办学,有力提升了我省冰雪运动技能与水平。建立冬奥会志愿者院校集中驻地住宿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努力为志愿者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坚决打赢教育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学校安全办学托底,配合省人大制定发布我省首部学校安全法律《河北省学校安全条例》,会同省高院等五部门印发《河北省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办法》,修订《河北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开展教育系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对政治安全等领域7个方面可能存在的22项重大风险隐患,制定防控目标措施责任清单,压紧压实防控化解责任。大力防范化解高校债务风险,通过压减“三公”经费等公用支出筹措资金,有效化解高校存量债务。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重大信访事项全部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办理标准办结。开展全省教育系统“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将安全的触点延伸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在全国率先启动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持续推进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校校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齐抓共管”,截至6月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划分安全网格91.5万个,网格员达42.5万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制发和修订各类疫情防控方案意见,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网,高质量开展线上教学,推动新冠肺炎疫苗应接尽接,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正常。2021年3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报道我省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批示肯定。
坚决打赢精准教育扶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制定实施《河北省教育脱贫攻坚2018~2020年规划》,构建四大体系、三项专项行动、十大工程、两个重点的“43102”教育扶贫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功能型”“造血型”教育扶贫。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出台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实施细则、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助实施细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救助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贫困学生资助救助政策体系实现全学段覆盖。2018年至今,安排各类救助资助资金300.75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74.01万人次。制定实施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开发建设“河北省脱贫攻坚义务教育信息系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全面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不断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2018年~2021年招聘特岗教师31200人,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让30多万乡村教师受惠。全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承德市滦平县、保定市徐水区被教育部等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2018年~2020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1131人,2021年计划培养5000人。2020年,全省教育系统3人、2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教育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不断补齐教育民生短板。大力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连续4年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幼儿园建设民生工程,2018年~2020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85所、增加公办学位8.69万个,2021年新改扩建200所公办园项目已全部主体完工。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2018年以来新增农村幼儿园2632所,2021年在幼儿园建设民生工程基础上,全省再规划新改扩建302所农村幼儿园(点),11月底前将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幼儿园18057所,数量居全国第4位,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87%,高于全国水平5.27个百分点。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2018年新改扩建校舍10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任务3万平方米,该工程自2014年实施、2018年建成,共建设校舍1076万平方米、运动场821万平方米,覆盖13502所中小学,456万学生受益。2018年启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2019年列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当年新改扩建校舍5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8万平方米,2020年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2020年实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工程,新改扩建校舍4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任务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省小学初中校舍面积达到8153.63万平方米,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2年按国家部署分批次扎实推进,2019年将全省103个县农村小学纳入实施范围,2020年对17个省级贫困县提标扩面,目前全省共有148个县(市、区)实施,惠及农村中小学生396万人,实现全省农村小学和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河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读物、睡眠管理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有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全力破解家长“三点半难题”,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起在设区市城区小学和城镇小学启动,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各地全面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比例达到100%,445万小学生享受课后服务,占全省小学生总数的67.32%。今年3月,王沪宁、孙春兰等中央领导对我省课后服务工作批示肯定;6月2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将我省做法向全国推广。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努力解决城乡幼儿园总量不足、区域不合理、师资力量缺乏、投入不够等问题,实施河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年~2020年持续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整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391所,在全国第一批完成,整改完成率100%,国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4次通报表扬,孙春兰副总理批示肯定。深入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有力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目前,我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0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7个百分点。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等问题,实施中小学校舍提升、两类学校建设等民生工程,义务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与公用经费支出逐年递增10%左右,有力推进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9年全省168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评估认定标准,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一县一案”制定具体举措,石家庄市裕华区、廊坊市被教育部遴选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首批实验区。持续开展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83%,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秩序,推行公民同招、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招生等举措促进教育公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88.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强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方案》,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全省特教学校数量达到163所、位居全国第一,实现20万人口以上的县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3%,超过国家既定目标2.3个百分点。目前,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6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努力解决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缺乏、规模不够等问题,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4个百分点。加强县域高中建设,2018年~2019年新建49所、2020年新改扩建45所,全省普通高中达到707所,在校生151.75万人,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加强特色高中建设,形成了一批外语、艺术、体育、科技、国防等特点鲜明的特色高中。加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供给,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276所,占比达到39.04%,享受优质高中资源的学生90多万人,占比达到59.6%。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课程建设,培育出石家庄二中、唐山一中等一大批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普通高中学生升入大学比例超过90%,录取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石家庄市被遴选为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示范区,石家庄一中等3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校。
健全完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解决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弱、高职院校“有高原无高峰”、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相对短缺等问题,研究制定并报由省政府印发《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骨干、职业本科教育为牵引、产教有机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10所鲲鹏产业学院,新建、重组29家省级职教集团,牵头成立4个全国性、17个区域性职教联盟,12家省级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达到26个,全省职业院校合作企业达到2700多家,实现院校全覆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在高职院校启动实施“双高计划”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在中职院校启动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全省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整体有力提升,49所中职学校建成国家示范校(数量居全国第五),11所高职院校获批国家优质校(数量居全国第五),1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数量居全国第六)。不断深化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2019年8月启动首批3个办学试点,2020年混改办学试点顺利有序推进,2021年会同13个省直部门研究起草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省职业院校混改办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在全国推广我省职业教育五业(职业、专业、产业、企业、就业)联动发展经验。2020年5月,我省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4个省份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解决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等问题,全力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指导河北工业大学巩固“双一流”建设成效,支持燕山大学加快向“双一流”目标迈进,推进河北大学部省合建工作,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8所高校21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8所高校49个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5个。紧紧围绕我省转型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持续加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目前我省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达到196个、一流本科课程达到82门。深化高校设置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和独立学院转设,2020年确定8所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2021年5所独立学院实现转设。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建成省级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104个、示范型基地38个,部分高校专业学位在校硕士研究生占比突破70%,在2020年全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我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截至目前,我省高校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11个,其中国家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数量居全国第2位),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项、体现重大基础理论创新的自然科学一等奖12项。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省118所地方高校建成158个众创空间,河北大学等9所高校被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目前,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29%,进入普及化阶段。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2018年以来,查处有偿补课案件288起,处理493人,得到省纪委监委肯定。2019年~2021年连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深化年和巩固年活动,师德师风建设入脑入心,成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抓好教师梯队建设,在中小学实施校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燕赵名师、教育家型教师和骨干校长、燕赵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在职业学校实施青年教师“青蓝工程”和高技能人才“燕赵大师、燕赵名匠”建设计划,在高等学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燕赵学者计划”,专业化教师梯队成长机制有效形成。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8年在邯郸市改革试点,2019年扩大到保定市阜平县等17个县(市、区),目前全省超过80%的县(市、区)实施,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培育引进高层次学术人才,会同省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培养造就“大先生”的若干措施》,截至目前,我省高校拥有院士9人、“长江学者”15人、国家“千人计划”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措施》,制定中小学校和教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清单,取消、合并595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良好环境。努力保障和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支持高层次人才集中的高校提高绩效工资总量,2019年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2021年为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分别以每人每月1000元、800元标准落实了思政岗位津贴。全面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乡镇工作补贴实现全覆盖,2019年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全年受惠乡村教师超过30万人。目前,全省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
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提高教育对外开放规范化、法治化水平,研究制定做好全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意见、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实施方案等,努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汉语国际推广等高质量开展。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6个,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高中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71个,数量居全国第9位。积极推进来冀留学工作,河北大学等3所高校通过全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河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具备招收港澳台本科生资格。大力加强孔子学院(课堂)建设,组建孔子学院中方院校联盟,2018年~2019年新增孔子学院5所,我省海外孔子学院达到13所、孔子课堂达到20所,每年向海外派遣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200余人,汉语国际推广成效有力提升。加强国外智力引进服务管理,河北农业大学被评为全省引才引智创新平台,河北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挂牌省“外国院士工作站”,4位外国专家入选省“外专百人计划”,9位外国专家被省政府授予“燕赵友谊奖”。
坚持和完善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河北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关于主动接受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监督的实施办法等制度举措,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有力有效贯彻落实。努力健全和加强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推动各市县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加强教育工委建设,细化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探索从公办高校选派民办高校党委书记,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推进委厅机构改革,专设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党建处、德育处、学校政治工作处等,稳步推进直属事业单位改革,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目前,全省所有市县全部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委,全省公办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达到100%,民办高校实现党组织设置、党的工作全覆盖,公办中小学(含教学点)基本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研究制定统领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教育现代化2035》。全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并报由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会同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并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实施方案》,会同省财政厅制定《教育领域省与市、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
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在行政审批改革等6个方面深化28项改革任务,截至2020年底,行政审批事项仅剩10项,较2013年前减少80%以上。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全省高校教师主系列职称评审权全部交由高校自主评审,学生转学、转专业等学籍异动下放高校,加快推进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改革,支持高校对高层次人才探索实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高校进人用人权、薪酬分配权、经费使用权等全面扩大。推动高校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在省属高校实行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稳定支持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支持雄安新区在教育对外开放领域先行先试,向雄安新区下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设立审批权。积极向基层下放审批事项,将“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审批”下放至乡镇一级办理。积极推进减时限减跑动服务,对开具自学考试“考生成绩证明”等10项政务事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手续办理等5项事项办理时限压减50%以上。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流程网办,在2020年底基本实现网上可办基础上,2021年又推动16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一项沉甸甸的成绩,无不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的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无不饱含着省委、省政府“推动我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周密部署、坚强领导,无不饱含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三个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坚定落实、持续推进,无不饱含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心关爱、大力支持,无不饱含着全省教育系统的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可以非常自豪和欣慰地说,这是全省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狠抓落实、真抓实干的成果。正如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勇今年6月2日在省教育厅机关“讲政治、强担当、转作风、提质效”大会上所强调:“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我们能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能够发扬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历史关键节点上,全省教育系统唯有时刻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托起初心使命,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才会再上新台阶,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