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为学生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2021-12-29 09:14江苏省邗江中学陈丽丽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7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月色荷塘

江苏省邗江中学 陈丽丽

高中写作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教学任务,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读促写便是方法之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发挥教材文本的教育功能,在写作教学中通过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几点做法。

一、以读促写,丰富写作语言

在写作时,学生常常为了凑字数而“废话连篇”,而写作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描写景物或是表情达意,都应该使用优美且准确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注重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而丰富写作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学习和运用文章中的关键字词,精准的关键字词可以给文章增添绚丽的色彩。

例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么一句话:“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其中的“泄”字用得恰到好处,形象地展现了“月光如流水”的动态美,“静静地”既写出了月光的幽静,同时又赋予了月光流水般的意境。紧接着就是“薄薄的轻纱浮在荷塘里”,“浮”字给人一种月色朦胧的神秘感,这时荷塘里的水气和月光交织在一起,有一种素淡而又清雅的画面感,引发观者的无尽遐想,带给读者轻松自由的感觉。再下面就是“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里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洗”字将叶子和花的干净清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笼”则给人美妙的浪漫感。除此之外,文中还多处使用了叠字,如“日日走过的荷塘”“密密地挨着”“重重围住”等,这些叠字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强化了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解析它们的妙处,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凝练字词,去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

二、以读促写,感知写作技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高中生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教材或其他文本的写作技法,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以读促写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避免他们盲目地“抄袭”或者死板地“套写”。以读促写的第一要素就是感知文本,只有对文本形成正确的感知,才能灵活地将教材中的写作技法正确运用到写作中。

还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对“荷塘月色”这一美丽景象的描写值得师生一起深入探究和学习。如果细分的话,就会发现,朱自清在写“荷塘月色”时把看似浑然一体的景象分成了两部分,即“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首先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里把月色当成背景,在描写的过程中重点放在月色的衬托下凸显出来的荷塘里的各种景: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子;夹杂在叶子中间的零星的荷花像粒粒明珠、点点繁星、出浴的美人;脉脉的流水虽然被叶子遮住了,却因此把叶子衬托得更为风致了。然后是“月色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段描写的背景则换成了荷塘,月光如流水泄在叶子,像是给叶子和花笼上轻纱;月光隔着树照下来就像是画在叶子上一般;塘中的月色虽不匀称却和影子合奏出了一章和谐的旋律……无论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或是通感的修辞手法,都运用得巧妙而自然,使这篇散文俨然成了一幅“工笔画”。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文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写作技法,先带领学生品析,然后再引导他们仿写。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换个角度想,梅和雪是不是也可以像“荷塘与月色”一样“相互成就”呢?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这句古诗,仿照《荷塘月色》展开写作练习,深入感知刻画景物的技法。

三、以读促写,活用所见所思

在对教材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难发现:即使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被作家赋予很多寓意。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通常不知道怎么写,以致把作文写成了流水账。抛开作文没有任何思想情感不说,就连学生自己内心的独白都很少出现,甚至是对事物的描写都找不到重点。这样的作文自然也就毫无吸引力可言,更没有什么寓意。那么,教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把日常面对各种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感受和思绪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这里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单对题目进行分析,其实“地坛”就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那么作者史铁生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感和地坛结合在一起的呢?教材部分是节选,选择了“深爱地坛,感悟生命”和“深爱母亲,感受亲情”两部分,作者把生活给自己的打击、地坛给自己的安慰及母亲对自己的深爱都深刻地表现了出来。面对生活给作者的沉痛打击,学生能想到的大概就是用沉重、悲痛、痛不欲生等词语直接描写,而到底是怎样的悲痛却无法用语言形容,作文就只是泛泛而谈,缺乏真实情感。

认真品读课文,我们会注意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在“黑暗的境遇”里寻觅到了“沉静的光芒”,于是在这光芒的引导下,开始反思人生。当自己痛苦的时候,荒废的不仅仅是时光,更有母亲一去不复返的深爱……于是作者开始振作,把悲痛和遗憾都化作生活的动力,心存希望,哪怕是地坛也能“活”起来。

因此,以读促写就是要引导学生活用生活中的所见所思,以小见大,文中的事物有了生命力,文章才会显得真实。

四、以读促写,激发写作情感

阅读一篇文章,学生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它的“外形”:文章标题很出彩,极具吸引力;文章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文章的结构清晰等。这些都是读者对一篇文章的初步印象。而对一篇文章的鉴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把握其内在的“神”同样重要,只有把文章的“形”和“神”都吃透了,才能将“他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本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再以《荷塘月色》为例,文章在开篇就描写了作者的心理感受,即“这几天颇不宁静”,在下文中,作者的各种思绪和行为举止也都反映出了“颇不宁静”的状态,而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此就已经奠定了,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体会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淡淡哀愁。文中先是写了小路曲折幽僻,“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接着是荷塘四周的林木里透着阴森的气象,使作者本就“不宁静”的心情愈发显得悲凉。当作者径直走到荷塘后,内心被“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安慰”了一番,获得了短暂的宁静。但“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终究只是“好像”,此刻的安宁也只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在不堪的现实面前,淡淡的喜悦感终究是要灭了的。从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带上门出去”,到文章中间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再到文章最后“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在自己的门前”,整个过程简单且连贯,各个行踪更是无时不在传达着作者的内心情绪。因此,深入体会文本就会发现“形”的内在是“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写作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及情感融入文本中,由此描绘出的“美”才是“有表有实”真正的美。

总之,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丰富写作语言、掌握写作技法、活用所见所思,并且注重赋予作文真实的情感,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月色荷塘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小荷塘
荷塘月色
热闹的荷塘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荷塘
荷塘三记
荷塘月色
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