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教育有痕
——创新和优化初中道法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12-29 06:22邢台市第六中学李伟娜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所学法治情境

邢台市第六中学 李伟娜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更重视学以致用,故此,教师要勇于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在内容上,勇于拓展文本,多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形式上,力求让学生唱“主角”,让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情境,积极思考所学知识、道理的内涵。

一、创新教学形式

学生是课堂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自主学习,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故此,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与探究精神。

新编教材内容改动很大,强调生活情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指导自己生活。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应该符合实际情况且具备可操作性。比如教授文明与家园、遵守社会规则、勇于承担责任等章节时,要提前让学生搜索、准备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根据某些情境进行模拟表演,或设定某一主题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的体验、理解。这些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既利于学生吸收、内化所学知识,又锻炼了综合能力。

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处于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知识面窄,这造成课本中提及的很多情境难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对应上。对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比如,在教学中多演示时政热点、国际局势、历史事件的影像资料、图片等。在课堂及课下,鼓励学生就国际冲突、历史大事等展开分析、讨论。如教授“战争的危害”时,要联系历史上及当前正在进行的战争,剖析其背景、后果,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本质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入理解我国实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而对于学生视野较开阔、教学资源丰富的学校,更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多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让学生走进公园、湿地、林区,清理垃圾、管理树木,以亲身体验加深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理解,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措施。

三、重视行为表现评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体现生本位思想,采用“过程+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切忌用书面测验、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项。在学习表现方面,可通过课堂参与(发言、讨论、辩论等)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在行为表现方面(更为重要),要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行动、语言,获知他们的情感、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以笼统的肯与否来评价学生,而要给出具体的指向,如公德意识还需加强、对自身权益不够明确等。

猜你喜欢
所学法治情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非所学
非所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