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锋
何谓把课上成自己?赫尔曼·黑塞有言,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我想,在找到自我的前提下,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已的胆量,用自己的经历与修为去建设课,才易于逼近把课上成自己。
人的痛苦往往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接受现状。是的,班里的孩子难调教;是的,家长们也不配合;是的,手头没有多少教学资源;是的,周边教研氛围较稀薄……不接受现状表明你还在跟过去的执念搏斗,说明你还活在过去的延续。只有接受,你才会获得心灵上的疏解,你才会从情绪的漩涡转向行动上来。你才能真正跟过去挥手告别,才能踏出内心的步伐,走上新的教学征程。
我们的课,设若一味在舒适区航行,这种顺意往往是麻木行进的,缺乏能动去改变航道。
我们的课,要有危机意识。危机才是最大的催化剂,逼迫人克服惰性,赋予人坚毅勇气,走出舒适区,走向“雷区”……人在绝境下往往会绽放出自己都未曾想象过的光芒——这可能是人的生命力最迷人之处。哲学家塔西陀曾说过:“人对安全感的渴求会阻碍人创造一切伟大而高贵的事业。”当你接受了绝境招致的所有不确定性,你便获得了更多生机、敏锐与创造力。这便是我们的课要克服惰性、追求原创的奥义与价值!
思虑万千,不如动手干活。如果一定要说把课上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可以用语言说清楚,那么就还要注意,所有教学思想与智慧落到词句之间,必有磨损,无论何种语言。所以,与其说把课上成自己是夸夸其谈的思想,不如说是专注于行的智慧。
一如这些年,我追求创课,追求“创思想、创教材、创设计、创教学、创反思、创发表”的“六创一体”,每一次创课何尝不是行胜于言的实践?
自己要像一枚坚果。在纷繁的人世间,积天地的精华,忍世间的雨雪风霜,修成一粒坚果。哪怕飘零枝头,也是一枚果。它不会轻易如花样凋谢,它也许还在来年生根发芽,等待另一季。
把课上成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远方。当然,人的心理,是远方的远方。即便是我们自己的心理,我们也对它既了解又陌生。清晰又模糊,这是心理最显著的特征。如果说远方是谜,等着我们去解开,那么我们自己的心理正是这样一个谜一般的远方。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探索自己的远方,从中找到自己。
找到自己,把课上成自己,才是一个教师存在的诗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