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贵 柳诚蕊
写作有门,需要进入。门是关键,是方向,是必走的入口。进入这样的门,才能逐渐窥见写作的奥秘,练就写作的技能,形成写作的素养。写作之门有三扇:第一扇是要基于事实,第二扇是要写真情实感,第三扇是文中有“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对作文提出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写作有建构心灵的强大功能,而求真则是塑造学生求实品格的有效手段。只有求真,学生才会去认真观察、感受生活,感受周围世界的多彩变化,也才能抒发真情实感。三扇写作之门中,基于事实是前提,写真情实感是基于事实的体现,而文中有“我”正是基于事实和抒发真情实感的保障。
基于事实首先要引导学生写作要面向丰富的生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写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不虚假、不粉饰,按照生活的样子来写。它是开放、悠远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
我的学生小妍,期末考试50 分满分的作文只得了23 分,她的问题是文章的内容不是基于事实的观察思考,而是失去真实的胡编乱造。比如她写的《我身边的花草树木——一棵梧桐》,有这样的句子:“一棵梧桐,鸟儿飞扬,枝头流云,我渴求的秋天,鱼儿已经在河中睡着。”基本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样的文章脱离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受,是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是基于事实、求真的文章,只是词语、句子的简单堆砌。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多,也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和素养。
师:你题目是“一棵梧桐”,你是想写秋天的梧桐吗?
生:是。
师:是写一棵还是写几棵或者梧桐林?
生:一棵。
师:这棵梧桐树在哪里?
(学生不语)
由此可知,她所写的梧桐树,不是她见过并仔细观察的梧桐,而是想象出来的。她的写作完全排除掉基于事实的内容,而只是想着堆积有关梧桐的词语。我给她进行了语句的分析,并强调写作一定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基于事实才是写作的基础。
第三部分中将chebyshev映射的输出与kent映射的输出进行二值化后异或,既产生了复合混沌优选序列。
过了几天,她跟随班级又写了《难忘的一次所见》,她有几句是这样写的:“周日,爸爸、妈妈和我决定去临清市聚餐。上午10 点多我坐上了妈妈的车,但是,走到‘新大桥’时堵车了,真是气人!我从车内向外看,一幅景象使我震撼。几只鸟正在挽救一只病了的鸟……由此,我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
针对这篇文章,我又和她进行了对话:
师:你的文章已经有了真的感觉,你坐上了母亲的车,新大桥堵车是经常的,这我很清楚。你写了自己的经历,这是写作进步的开始。但是,你在大桥上真的看到几只鸟儿挽救一只病鸟了吗?
(生无言,羞涩地笑。)
师:你写的这个故事我也听说过,类似动物誓死相救的故事是比较多的。所以,你就把没有见到的事情,移植到了大桥上,但大桥周围光秃,行人也多,鸟儿不可能在这里停留,也就不可能发生你所写的事情。从你文章的最后,可以看出你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伟大。
生:是。
师:这种卒章显志的方法是可以用的,但是,必须基于事实。只有写自己真正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也才能真,而拼凑的、虚假的故事,或借用一下,不管场合,写得再好也是没有价值的。写作,请一定记住基于事实这一前提。
生:嗯!
她似有所悟。她是一个有一定积累、有上进心的学生,她的问题是没有找到写作的正确路径,走的是虚假编造这种永远也不会写出好文章的路子。而当她有所领悟,脑洞打开后,进步就会指日可待。
小镇的冬天
小镇的冬天是冷的,虽然今年还没有下大雪,但早上起来还是会感到很冷。
最难忘我们这里过年时的情景,通了暖气的屋里暖融融的。一到过年,家里人大都围聚在一起,或者来几个邻居,或来几个要好的朋友,到一起聊家常。有的说,谁谁家的孩子考得分数高;有的说,谁谁家今年添了个大胖小子;也有人在角落里默默玩手机,还有的在桌子旁嗑瓜子,而我们学生则安静地写作业。
冬天,小镇上的人们,外出聚餐,大多数要吃的就是涮锅,涮锅一是有热闹的气氛,二是可酸可辣,三是涮锅时对着火炉或电炉,非常暖和。吃涮锅,把自己喜欢的肉啊、菜啊放进滚开的锅里,几分钟后捞出来,蘸点儿小料,男人们喝喝小酒,女人和孩子们喝喝饮料,很是有滋有味。有时,在吃涮锅的间隙,小孩们会跑到门外嬉戏,而屋内的大人们则唠唠家常,或玩玩手机,直到开始吃饭了,大人们冲着屋外玩耍的孩子们,大吼道:“吃饭了,不要再玩了!”孩子们便立刻一哄而散,从门口窜入,坐回原来的座位上,还急急地说“给我留点”,大人们则哈哈大笑。
从表达看,虽然还不完善,但写作的方向已经由原来的编造走向事实,由原来无视自己的生活走向观察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写作走向真实、走向丰富、走向真正提升的开始,当然,更是解决写作困境的开始。
作文教学中,我一直主张引导学生写小事、身边人的事,因为这些人和事构成社会生存、发展的根基。这些写作素材是最丰富的,离我们的学生也最近,因此也最容易保持真实性,最能够体现自我的观察和思考,最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只有求真才能体现其价值,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文章才能丰实,只有文中有“我”才能保证其独特和价值。真正地进入写作之门,还要反复告诉学生:当写作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相联系的时候,当用心灵去感受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人情事理,也就是和你周围所发生的一切相联系,并真实地写下每一行负责任的文字的时候,当你所写是真实的,并且情感是从自己的内心迸发的时候,才是你真正进入写作之门的时候。
写作,基于事实,唯斯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