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创新策略研究

2021-12-29 02:39:51任巧娇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思政院校

任巧娇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一、网络思政的定义和开展网络思政重大意义

(一)网络思政的定义

网络思政这一含义,学术上有很多说法,从字面上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是实现的方式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字面的概念来翻译,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包涵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一定意义上约相当于意识形态教育[1]。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跟“三观”教育其实很像,思想教育好比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教育好比价值观教育。当辅导员跟学生漫谈世界观、人生观时,就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每个人都能谈点世界观、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每个人都能做点思想教育,这也是传说中的“辅导员之痛”——辅导员工作,什么人都可以做。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在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相对西方普世价值,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才是“三观”教育的真谛。我们尝试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定义。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网络为平台载体,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形式,开展以政治教育为主导的思想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政的意义

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活起来,工作思想动起来,用网络思政的特殊形式和方式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和流动性,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网上”的网络时代,面对“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00后青年大学生,面对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不良影响,只有在网络空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确保“立德树人”得以全面落实[2]。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强化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如何强化“互联网+思政”创新,做好网络育人工作,如何让我们的网络思政工作“活起来”、“动起来”、“萌起来”,提升思政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思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亲和力,这些都是每位思政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3]。我国新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对高职院校开展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定,网络思政的工作也有了新的使命和核心,信息网络等是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二、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政遵循的原则

(一)开展网络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任何阶段,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是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使高职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使他们接受以爱国思想为核心的信念教育,立志为国家兴旺发达而奋斗。德育是灵魂,高职院校也要围绕这一原则,以新媒体新网络新信息为依托平台,积极开展网络育人,同时也要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知晓新时代对大学生发展的要求,知晓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状态,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的最新发展情况,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语言交际,也要创新现在的网络思政的工作方式,发挥网络阵地的强大功能,抢占网络阵地的主导权,增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

(二)筑牢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已经是网络的常驻人口,是百分百的网民,他们喜欢上网,喜欢在网上表达自己,获取信息,表达想法,展示个性,倾述感情,交往交流[4]。新媒体的发展,也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方式在网上获取任何想要的信息,但是网络是有双面性的,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不良和错误的思想价值和观点,这样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时,不能正确地辨别和选择。筑牢思想方向,强化价值引领,是网络政治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做到网上,也要做到位做好,让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擦亮双眼,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网络教育有其变数,要扩展网络的空间,缩小范围的变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培养的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院校已经融合了微博、微信、广播等媒体平台,要继续发展新媒体新网络中心,将“面对面”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与“键对键”的新型工作方式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做到哪里。加强网络阵地的主导地位,发挥网络传播作用,开拓网络阵地的话语形式,让高职大学生适应和接受网络思政,线上线下的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把传统的思政方式和线上思政深度耦合,双向协同,提高传统思政和网络思政的实效性和协调发展。

(三)将网络信息媒体与主导思想意识形态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要深度挖掘官网官媒的运行和拓展,发展新媒体发展的制高点,及时发布新的信息,实现时时互动,时时交流,发挥和增强网络思政的实效性,把传统的思政教育载体人对人的模式,转换到一对多、多对一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从被说服教育到主动学习,使学生从被批评教育到自我反思教育转换[5]。推进和发展新的媒体形式,实现与校园网站、电子屏幕、广播电视等传统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的有机整合,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融校园新闻宣传、思想教育、文化建设为一体,发挥校园主流舆论场的功能,形成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强势的校园媒体宣传工作格局。引导和鼓励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网络思政的最大价值。

(四)提升网络思政水平,加强高校网络思政的引导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政,借助于网络平台,但是要想提高网络思政的水平,高职院校除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管理体系,也要对开展网络思政的高校辅导员和其他教师加强转型的训练,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加强培养和培训,熟练掌握和创新网络思政的方式方法,提升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政的水平和素养,以培养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在人员配备上也要顾及到网络技能的专业性和引导思想领域的专业性。高职院校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防控网络思政网络信息的高精尖队伍[6]。而建立和健全这样的一支队伍需要很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这支队伍应该有专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网络技术人员、学生干部、心理专家等各方面的人才。

(五)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保障原则,建立网络思政平台

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是没有法律作为保障的,所以出现过很多网络事件,比如说恶意诽谤,传播暴力,传播色情淫秽信息,网络诈骗,等等。随着网络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好转。对于高校的网络传播我们也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这些制度的同时要注意一定不能与宪法和法律起冲突,要与宪法和法律保持一致。还有,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保护网络的正常秩序,不要过多地利用法律来干涉正常的网络舆情发展。涉及到虚拟的网络空间的管理,这些平台上的传播者和受众都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区,个性十足的年轻人,人群的数量也十分庞大,这些种种都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7]。所以在管理和引导上高职院校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

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策略

(一)创新网络思政平台建设

网络思政平台的创新和发展,既要将校内已有的思政网络平台融合,如校园网、微信平台、腾讯QQ、大学生易班等现有的平台,也要创建新的网络平台进行有机的融合和拓展。通过积极有效地发展新网络平台,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广播也要积极推进,让学生在每日眼睛多看,耳朵多听,网络浏览,拓展全方位的媒体网络平台,也着力于高职院校的网络广播,校刊、校报的发展。开展时事政策解读和播报,引导学生们的格局观念,关心国内外的形势,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国内外的大事情,不做旁观者,不做局外人。利用网络频道的优势,通过网络形象生动地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开展优秀大学生和事迹的宣传,开展先进评选、励志签名等活动。

(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专门的能力和素养,我们现在把思政教育拓展到网络平台上,也要掌握专门的素养和知识。辅导员作为网络思政的主力军,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政工作,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作为工作者,自己本身也要有强大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立场[8]。二是要认真读点历史,学点中国史、外国史。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过的路。懂得过去,才能把握现在,面向未来。三是要懂点经济知识。今天我们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经济复兴,物质文明复兴。对于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心建设,一名思政工作者如果一点不懂,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也是无法做活做深做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三)弘扬高职先进文化,巩固思政网上阵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高职院校要着力于强化网上思想舆论引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冲击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网络[9]。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来引导学生的决心。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建立校园网站,传播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建立网络学生信息员群体,有助于了解和收集学生对于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间人际关系等具体事宜的反馈意见。在网络平台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之风,崇尚科学真理,弘扬爱国精神,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发挥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大力发展先进的高职学校文化,唱响高职院校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四)强化综合育人,促进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三全育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政治觉悟等全面的发展,发挥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的功能[10]。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网络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等功能,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咨询,网络有他的私密性和特殊性,学生也愿意把在平时不想说、不能说的话在网络上发泄乱说,高职院校要挖掘网络平台的优势,建设高职网络平台特色,建好网上学习成才平台,为高职学生履职尽责、成长进步提供有力指导和服务,帮助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坚持创新性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

高校多元文化的覆盖,大学生群体比以往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融入社会,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专业性的特点比一般的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率先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融入社会。高职院校的网络环境是关系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是文化传播和碰撞的阵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地进行甄别和抉择,隔离不良的网络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经济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抵制不良信息和错误信息是重要的事项,网络的发展也充斥着很多信息。高职院校要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领,提升高校思政的治理能力,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和思想状态,继续发扬和弘扬高职思政工作的优良作风,坚持深入到学生集体中、走访学生的家庭等方式,把传统思政方式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做到两者有机融合、有效统一,把运用信息网络开展教育与坚持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相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6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