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区域推进策略*

2021-12-29 08:42冀新花张星昌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研修绩效评价信息化

□冀新花 张星昌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5)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指出,到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5 年不少于50 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两推进”的总体发展目标[1]。2020 年 8 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提出,要构筑浙江特色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新样态,在三年时间内,分三期在中小学幼儿园以“信息化规划为牵引、网络化管理为支撑”的整校推进模式,高效精准地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构建以校为本、规划引领、多方协同、全员参与、聚焦应用、专题研修、成果导向、量化考核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样态”。杭州市拱墅区的卖鱼桥小学、文晖中学等12所中小学作为区域首批学校参加提升工程2.0,截至2021年7月底,首批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已完成,并完成了整校推进绩效评价的工作。基于整校推进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区域推进策略有哪些?有哪些经验、做法可以在区域二期学校中推广应用?这些都是区域管理层面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开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践能力导向的,基于真实教学情境的,可发展、可评估的。

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428 篇相关文献,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218 篇相关文献。从时间跨度看,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文献从2005 年起数量开始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国家层面,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进行了标准表述。教育部于2014 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等五个维度。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

浙江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项目推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如表1 所示,该模型从学习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师发展、学生成长5个维度,分基础、提高、创新3 个层次,提出了36 个能力点,并针对每一个能力点,从能力维度、能力层次、实践问题、能力描述、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实践建议设计了能力指标测评规范。

表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绩效评价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绩效评价指南(修订)》指出,遵循以校为本、应用驱动、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通过实施整校推进绩效评价,诊断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评价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常态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不断提升学校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学校整校推进绩效评价

整校推进绩效评价的对象为实施提升工程2.0 的学校(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它重点关注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实施方案,规范开展专题研修与校本应用实践。整校推进绩效评价包括规划准备、组织实施、应用成效三项指标。各指标评价内容、评分比重等如表2 所示。其中,一级指标“规划准备”和二级指标“实施总结”两项评价材料由学校按整校推进实施方案、总结材料模板报送,其他各项指标采用伴随式数据采集方式,由各机构培训平台及“之江汇”教育广场等系统自动推送。

表2 学校整校推进绩效评价指标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性评价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性评价的对象为参加提升工程2.0 项目的教师,重点关注教师在学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指导下,围绕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开展主题研修与应用实践后的能力提升目标达成情况、常态应用水平,以及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与创新成果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性评价内容包括专题研修、应用实践、成果佐证三项(详见表3),以电子档案袋的形式进行评价。

表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性评价指标

其中,校级管理团队成员的“成果佐证”作业取整校推进绩效评价中的“规划准备”(一级指标)“实施总结”(二级指标)(见表2)。

三、区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策略

(一)精细指导,做实区域统筹协调

在提升工程2.0 推进初期,区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师训员,区智慧教育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参加了区县管理团队培训和省级培训团队培训,重点提升工程2.0的规划、组织和评价能力,提升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制订、培训过程实施、校本应用考核的指导能力。拱墅区成立区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明确各部门职责,如区教育局的领导责任,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指导责任和各学校的主体责任,并组织开展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第一批参训学校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培训机构遴选。整校推进方案的研制对学校管理团队来说是个难题,特别是在结合学校现状与需求选择确定关注点与能力点上有困难。区域管理团队解读《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通知》,结合区域现状与未来需求,有选择性地梳理关注点与能力点并推荐给学校管理团队,同时培训机构专家分批进校调研各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需求,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来选择能力点和关注点,做实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加强对校级管理团队研制整校推进方案的指导。

在整校推进研修过程中,区域管理团队加强对学校管理团队的指导,召开区域提升工程2.0推进会,邀请培训机构就提升工程2.0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学校汇报整校推进过程中的疑难点,区域管理团队及时了解学校整校推进的现状,培训机构专家团队与区域管理团队点评指导并进行任务部署。其他工作还有:统筹协调区域教师数字资源开发比赛活动,如课件、微课比赛活动;在区域教育网开设提升工程2.0 专栏,开设工作通知、活动报道、成果展示、工作简报等模块,分享各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相关活动,营造区域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氛围;举行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学展示活动和典型示范校经验分享活动;开展区域提升工程2.0 第一期优秀成果征集和示范校推选活动,培训机构与区域管理团队共同指导学校进行研修成果的打磨与提炼。

(二)绩效评价,引领制订整校推进研修目标

提升工程2.0 提出了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2]。以校为本,强调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必须是为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服务,同时依托本校教研活动开展;基于课堂,强调教师的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是围绕课堂内外开展,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技术、发展能力;应用驱动,强调教师以真实的教学任务为驱动,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并开展实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精准测评,强调对标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帮助教师找到自身信息技术应用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提升工程2.0提出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支持学校建立校本研修机制,持续、常态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整校推进绩效评价包括规划准备、组织实施、应用成效三项指标,其中规划准备包括目标设定、研修规划、保障机制。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整校推进研修目标的制订,以评促学的理念渗透在研修目标的制订中,在研修开始之前,学校管理团队需要研读弄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性评价成果佐证的指标、组织实施的教师抽测指标和应用成效的研修成果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研修目标,研修目标要可实现、可测量。学校在制订整校推进方案时,要根据管理团队和学科团队两类不同的研修主体,结合学校现状和未来需求选择适宜的研修主题,管理团队重在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修组织管理,学科团队重在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提升。

规划准备阶段的重点是依据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选择符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主题,目标设定要合理。整校推进的规划要主线清晰、研修主题适宜并结合关注要点与能力点,对全体参训教师合理分层分类;研修任务阶段任务明确,符合学分管理要求;课程资源与关注要点及能力点匹配。学校为整校推进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机构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一校一案提供培训与管理服务。

如A校的整校推进目标:

(1)优化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提升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能基于当前教育信息化政策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途径完善、创新学校信息化管理方法和绩效评价,进一步修缮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2)管理团队能在组织、管理、评价、总结教师研修时至少运用2 次大数据分析法,及时、客观了解教师的研修情况,由此改进实施举措,进一步提升研修管理效度。

(3)学科团队组织开展技术支持下的听评课研修至少1次,以提升研修效度。学科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上整体都有较大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推进目标:每位教师至少完成1 个PBL 学习活动设计或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或个性化学习活动设计。

“优质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推进目标:每位教师能选用优质数字资源,高质量完成1个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推进目标:结合教材及学情,教师能进行至少一次技术支持下的测验与练习、合作学习、自评与互评活动等。

“网络信息鉴别”推进目标:运用现实案例与真实情境,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信息,控制上网时间,提升学生对信息的甄别、鉴别能力,提升信息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三)应用驱动,激发教师主体学习意识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发展性评价内容包括专题研修、应用实践、成果佐证,其中围绕研修主题开展的日常教学应用和成果佐证占比75%,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中的36个能力点,每位教师可以选择2个左右的能力点作为研修主题开展专题研修和应用实践,完成成果佐证。这与提升工程2.0 提出的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一以贯之。如能力指标“A2.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的成果佐证:

(1)演示文稿制作:针对某一教学主题,选择任意一种工具(如Microsoft office、WPS、keynote 等)制作支持课堂教学的演示文稿,并说明使用的工具,请以PPT形式提交。

(2)演示文稿制作说明视频:以视频形式(可采用录像或录屏)描述演示文稿制作过程,并说明演示文稿的适用对象、使用方式、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等。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视频格式为1080P、MP4 且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

教师日常教学应用的教学课件、素材资源、教案、微课、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听评课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能力点考核指标的成果佐证,避免了出现成果佐证与日常教学应用两张皮的情况。这有利于通过成果佐证引导教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进而支持学校建立校本研修机制,持续、常态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四)需求导向,加强对培训机构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管理

学校走访和线上调研的结果显示,一线教师日常工作多、杂,不太能抽出完整的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他们开展视频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在研修过程中缺少线上和线下的互动。究其原因,除了常规工作比较繁杂外,有部分教师认为培训机构提供的意在提升技术的部分课程所讲技术不是前沿的技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训机构应关注一线教师需求,进一步加强课程开发力度,用优良的师资和优质课程资源吸引参训教师,同时在绩效评价中增加课程内容绩效评价指标。培训机构应做实做细网络化管理,服务校本研修全程。整校推进组织实施包括线上学习、线下培训、校本研修等三个部分,培训机构应加强各个研修阶段的过程性评价,落实培训机构成果佐证作业批改,通过及时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通过首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参训学校的实践,拱墅区初步探索了以“信息化规划为牵引,网络化管理为支撑”的整校推进培训模式,构建了“以用促学、研学并举”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新样态,各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胜任智慧教育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提供了师资储备。相关研究成果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验证,以期回应提升工程的目标——“三提升两推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创新和学校教育信息化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绩效评价信息化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