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基于儿童经验生长的数学课堂

2021-12-29 10:14江苏省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小数分数经验

江苏省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 赵 妤

教育要从认识儿童开始,认识儿童就是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课标中的这一教学基本理念正是基于儿童经验的体现。

基于儿童经验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差异,构建适合每一个儿童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先了解儿童的经验有哪些?又该如何开展教学?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研究:即以学情分析为基础、活动经验作保障、交流互动促提升,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学情分析是基础——了解儿童经验,确定教学起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是基于自身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有效的适合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发自儿童内心需要的学习,能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找准儿童学习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并唤醒激发儿童的经验,让儿童更有效地学习新知,使他们的知识有效迁移,活动经验得到积累。那么我们要先了解儿童的哪些经验?

(一)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的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是紧密关联的。用自己已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与数学知识相互作用,是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一个过程。自主建构,形成基本数学技能,是儿童对已有经验的唤醒、利用、整合、提升的过程,也是儿童自己对生活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时,创设有效情境,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触摸、思辨、交融等多种学习方法,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三年级的《认识小数》这一课,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他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儿童的知识经验

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知识都分两个学段教学。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在直观研究,建立表象;第二阶段是在表象积累的基础上,提升到抽象的认识。教师要有效利用儿童的知识经验,帮助儿童迁移已有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儿童激活知识经验,把握好知识之间的连续性,运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

例如:教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分数,会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所以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导入。

先让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出示四个一样大的圆片(分别可以表示1/2,1/3,2/6,3/9)。

问:哪些分数大小是相等的?

生:1/3=2/6=3/9

问:你是怎么知道这3个分数是相等的?

生:看涂色部分是相等的。

从而初步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

再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问:分数的基本性质与以前学的什么有点像?

生:商不变规律。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你会用商不变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生:……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知识经验,而且也唤醒了学生的能力经验,学生学习轻松、亲切,从而喜欢数学。

二、活动经验作保障——体验数学,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参与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活动的经验,才能达到理性的领悟,从而更好地推理解决同类问题;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一般情况下先是模糊零散的,不易被学生直接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经验清晰、条理、系统,并留在大脑中。

例如:五年级的《奇妙的拼图——相似》。

教师先用课件出示了三幅图片,分别是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同样大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4个同样大的小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

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发现每幅图都是由4个一样大的图形拼成的。

生2:发现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拼出。

生:至少4个。(学生分小组拼,然后指名演示,猜想正确)

猜想:如果要拼一个再大一些的,要几个?

生:16个。因为一个有些大的要4个,再大一些的就4×4=16个。

全组合作,拼一个大一些的“斯芬克斯”。(操作完成,成功拼出)

师:如果再大一些,要多少个?

生:64个,16×4=64个。

师:回顾这个过程,如果再大一些呢?

生: 256个。

师:得把什么作为一个新的单位?

生: 64。

师:再大一些呢?

生:把256作为一个单位。

……

整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操作经验,经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经验在新情境中的重新组合,经历组合后经验的交流分享,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巩固了活动经验,实现了经验的重新改组。

三、交流互动促提升——回顾反思、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归纳强化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提升,使之成为自己内化的经验,提升数学学习方法,养成反思体验的习惯,从而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如《认识小数》这课,学生在经历小数的认识探索后,老师与同学们做了个游戏,想得到0.5,0.3,0.2,0.7,0.8,学生马上回答5/10=0.5,3/10=0.3,2/10=0.2,7/10=0.7,8/10=0.8。老师问:你为什么能说的这么快?有什么小秘密?学生:我知道了1/10=0.1,2/10=0.2……学生在游戏中自觉积累了经验,从而自己概括出小数的定义,也为今后学习小数的意义打下了经验基础。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能力迁移;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反思,让学生真正学习自己需要的数学,使经验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一课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现在再来看开始时的那个长方形,怎么做可以表示出小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学生将长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0.1的活动过程,同时对学生及时作出评价。结束时的反思可以是知识、技能内容,也可以是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内容。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充分基于学生的经验,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经历生活过程,领悟知识经验,丰富活动经验,提升反思评价能力,增强学习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小数分数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分数的由来
小数的认识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