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干预个案研究

2021-12-28 08:44陈永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7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自闭症

陈永莉

【摘要】以幼儿园小班的一名疑似自闭症儿童为案例,实施融合教育,从个案的优势和兴趣出发,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为疑似自闭症儿童的学前融合教育研究做出尝试。通过干预研究,效果良好,有效地改善了幼儿的问题行为,提高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自闭症;学前融合教育;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融合教育又称为全纳教育,其基本理念体现了人们对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化的追求,已经成为如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全新的领域。学前融合教育对特需儿童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零拒绝、全接纳才真正的可以让特殊儿童在公平、接纳、合理的教育环境当中得到发展。

因此,在发现一名异于普通孩子的个案时,我们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自闭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或者非言语的交流障碍和局限性的兴趣,我行我素、重复刻板的行为等等。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已经成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必然方向。我们希望在融合教育过程中,通过干预能够帮助他缓解不良行为以及提高他的语言发展、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法和措施

(一)个案总体行为表现

1.语言发展迟缓有障碍,不会讲话,不会与人交往,情绪激动或着急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别人无法听清和理解。

2.情绪亢奋,常现不自主躁动,特别是人多和有音樂的时候,会控制不住地满场跑、兴奋地跳动不停,横冲直撞地做出一些危险动作。

3.自我控制感非常差,无规则意识,坐不住,完全不听指令。

4.精力旺盛力气大,常对同伴有攻击性行为,中午从不睡觉,常发出一些怪的声音和做出一些爬床杆钻床底等危险动作。

(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与家长进行了详谈、了解,初步分析孩子问题存在的归因是:孩子自小在老家由爷爷带大,爷爷满口湛江话,讲话语速特别快(连孩子妈妈至今都很难听清其讲话内容),性格很急躁,遇事多是训斥和打骂,平时基本不带孩子出门。导致孩子在入园前跟爷爷生活的三年多时间里,基本没有讲话的意愿和机会,极少与人沟通。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始终认为这只是孩子语言发展比较滞后,行为上只是比较调皮,“长大就会好了!” 爸爸、爷爷更是持相同观点,孩子没问题!为了孩子得到及时介入,我们做了以下一系列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对个案追踪一年( 2014 年9月至2015年6月),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孩子实施个别辅导、课程调整、家园共育、促进发展。

三、具体干预过程

第一阶段(9月—10月)客观引导,家园共育

通过客观反映孩子的在园表现。并邀请市儿童医院心理专家来园,与园领导、保健医生、老师、家长对孩子表现和问题进行“预会诊”。家长在亲眼目睹了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后,家长触动很大,终于承认自己孩子确实有问题。诚恳表示愿意正面现实,要重视孩子的问题,在我们的推荐和支持下,家长立即带孩子到中山三院进行评估,诊断结果为“疑似自闭症”。

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用了整整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有效扭转了家长的观念和认知,家园积极行动和配合,为对孩子及早干预矫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阶段(11月—12月)情景导向、积极支持

主要针对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通过家园配合,让孩子在理解简单指令基础上,愿意开口说话,有表达的意愿。在幼儿园,我们给孩子一个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每天早上个案回园时,作为园长的我在园门口、班上老师在班门口都会给个案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抱抱,热情跟他问好“早上好!”的同时,让家长带着个案回应“园长(老师)早上好!”。

同时,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或事物作为强化物,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如吃水果时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吃香蕉,游戏时很喜欢玩六角积塑玩具,我们就多创造并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多说话,如给他香蕉时,不能光是伸手拿或用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表达需求,如要求他说:“要!”“吃!”“玩!”“车!",必须让他说出来了,才请他吃或玩。及时发现个案与同伴相处时的“哇时刻”,及时给与鼓励和赞赏,引导小朋友渐渐接纳他并愿意跟他一起玩。

在家庭方面,我们建议:改由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和陪伴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方法参照园措施。每天上午在园半天时间,下午带孩子到医院的专业机构进行一对一训练。

自闭症的孩子情感极不稳定,不喜欢与人接触,对情感的体验也不深刻。要想对其进行教育和干预,让孩子接受是前提。于是我们不厌其烦地用温柔亲切的语气与他说话、一次又一次给他爱的拥抱,他才慢慢解除了排斥的心理,愿意接受并跟我们接近。我们用真诚的爱给了孩子心理上的温暖,建立了安全、积极、良好的师幼关系,为有效的干预和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发现,单纯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的鼓励效果不太明显,而当孩子对成人有需求时(如拿喜欢的食物、想拿或玩喜欢的玩具等),他开口讲话的意愿则非常强烈,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观察、发现个案更多的喜好和兴趣,家园及时沟通,让我们找到更多促进孩子语言沟通能力提升的方法和策略。但个案近期在家最爱看《超人》剧集,对电视电玩接触过多,且加上爷爷粗暴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易躁动、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由此制定下阶段的计划。

第三阶段(1月—3月)及时沟通,策略支持

继续强化孩子的语言表达意愿,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巩固孩子双语节表达,争取说出三语节。疏导、稳定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在幼儿园,我们鼓励孩子多说话,使用强化物(喜欢的玩具)激励其口语表达。跟孩子对话时,口腔动作尽量夸张、语速缓漫,以利于孩子对三音节的模仿和发音,如“早上好!”“我要玩!”。尝试用提要求、讲道理、及时提醒等,帮助个案稳定情绪、提高其自控能力,减少兴奋时乱跑乱撞及攻击行为。

在家里,继续每天下午专业机构培训的模式进行干顶;鼓励孩子多说话,在平时加强对孩子进行语言和情绪控制方面的训练;在家里暂停孩子与电子产品的接触,改为纸质的媒介,如书、卡片等

此阶段使用强化物和情景下的模仿学习对孩子进行干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双音节发音较前清晰了许多,偶尔还能断断续续地说出简单的三音节,如早上好、老师好等。在情绪疏导方面,老师使用指令、讲理、紧跟等方式效果不明显,但发现,个案很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动作和节奏感还挺不错。更喜欢做“小老师”,而且非常开心也非常享受这个时刻。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象,我们邀请心理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在两方面调整了措施;一是在户外活动时有意识的让他充分地跑跳爬,用充足的运动量消耗其过盛的精力;二是在集会时,对孩子兴奋行为采用“冷处理”和“及时表扬”的方式,即在他不做危险动作的前提下,不干预他的行为,只用眼睛余光关注他,慢慢地他看见没人理会他,躺在地上也没人拉他,他就自己爬起来,游离在集体外围走来走去,我们对个案的在这方面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连续两周下来,情况好多了。

针对他的乱跑乱跳,充分利用他喜做“小领袖”的特点,采用“后果处理策略”,(后果处理策略,就是在问题行为出现以后,安排立即的后果,使问题行为无效,而使恰当的替代行为有效,并达到与问题行为相同的功能。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良好的行为和减少问题行为。)只要他当天升旗时能在原地站好,就请他在接下来的环节做“小领袖”,站在升旗台上带领全园小朋友做操和跳舞,否则就取消这个资格,并严格执行。采用此策略是我们更多利用正向的后果,强化良好行为,连续几周下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四阶段(4月—6月)融合策略、初见成效

继续强化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愿,巩固孩子双语节、三语节表达,鼓励说出四语节;继续挖掘和实施多种方式,帮助孩子情绪稳定,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增强规则意识。

在幼儿园:继续沿用“强化物”和情景下模仿学习,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意愿和能力;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灵活使用“活动量消耗法”“冷处理”和“及时鼓励法”“后果处理策略”;利用孩子喜欢音乐的特性,在自由活动、吃水果、午睡等环节播放一些轻缓优美的音乐,助孩子情绪稳定。

在家庭:根据专业机构的要求,每天下午前往训练。继续鼓励孩子多说话,在平时加强对孩子进行语言和情绪控制方面的训练。在家播放比较舒缓优美的音乐,助孩子情绪稳定。

在本阶段的干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孩子的另一个兴趣点—非常喜欢看《超人》漫画书,爱不释手,且看这本图书时能相对较长的时间安静下来。由此,当他情绪又亢奋时,我们以此书为“强化物”,做安静5分钟就奖励他看书,有点滴进步我们都及时给予拥抱、表扬,让其充分感受正向激励,孩子的情绪稳定时间越来越长,攻击行为大大改善。另在语言发展上,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孩子已可以比较顺畅说出三语节,更令我们惊喜的是,在一次吃水果时,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竟然说出了“香蕉好吃!”的四语节短句,让我们异常惊喜。

四、研究结果

在园长老师的真情感召下,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从一开始的回避、抗拒逐渐转变为正视、重视。在取得家长认同后,家园配合,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干预。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孩子在语言、自控能力均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在交往和自理能力上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善。我们为孩子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和欣慰,家长也多次对我们的工作和付出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谢意。接下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紧密配合,在心理专家的指引下,坚持不懈地摸索适当适合的方法,尽全力使孩子能得到有效干预、正向发展。

五、结论与思考

(一)早发现、早干预,零拒绝、促发展

“幸福教育”是我园园所文化核心,其中一点充分体现在“家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满足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需要”的融合教育理念上。融合教育更进一步的意蕴旨在强调,让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校环境中达成能“进入”一般教育环境之外,还要能实质性的“参与”所有教育活动并产生良好互动,最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融合教育并非仅仅把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在空间上安置在一起,其最终的目的是促使残疾学生真正融入普通教育环境,且能够得到恰当协助和支援,从而与普通学生开展良好活动互动,进而真正获得进步与潜能发展。

融合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干预之所以对个案有良好的效果,是因为他从一进园的时候,我们有所觉察的时候就开始与家长沟通、进行干预,使家长接受孩子的现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让孩子在干预的黄金时期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支持,让他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有爱心、有耐心、有方法、有效果

在融合教育的过程当中,对于有障碍的孩子,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需要的是有方法。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每阶段的干预策略,都是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调整的。如本个案为解决其乱跑乱跳、无法跟随集体的问题,综合并灵活使用“强化物”“后果处理策略”“及时鼓励法”“活动量消耗法”“冷处理”等方法很是凑效。

(三)家园协同,专业支持,三位一体,合力共育

从本个案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及时干预和发展需要园长老师的努力,需要家长的高度重视、正确认知、积极配合,但这远不足矣,因为我们缺乏特教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因此更需要專业的支持,三方共育缺一不可。当发现孩子的异常时,首先家长应接受事实、积极面对,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诊断,坚持进行个别辅导训练,有针对性地训练提升。同时,幼儿园制定相应的个别教育教学方案,根据专业的建议,结合孩子的学习发展需求,配合进行相关技能训练的同时,让孩子的辅助目标在融合环境里、在融合的教育过程中,真正得到最大化的进步、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猛.融合教育实践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7:1.

[2]李芳,李丹.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1:57.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自闭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角落里的“星星的孩子”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样态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