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教育技术,优化大语文课堂教学

2021-12-28 09:09卓细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4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网络化评价

卓细弟

抗疫期间,宅家学习,网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瞬间教师人人成了主播,学生学习课程有了更多、更大空间的选择。网络化教育环境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的辅助下,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语文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大语文课堂教学。

一、网络化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的角色本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再只是作为学生,而是在不断地转换角色,他时而是发问者,时而是解释者,时而是协助者,时而是评价者,甚至还可能是指导者。在课堂上可以互相学习,在家里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互相指导。这是传统语文课堂无法比拟的,它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有效实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观,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笔者在开展《家乡的变化》的习作教学时,学生单靠图片、文字对汕头近几十年巨变难以形成全面的认识。由此,笔者利用网络教育技术采取如下措施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理清、明确习作要求。(2)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習的具体要求是:(1)从网上收集有关汕头近20年来城市建设的图片资料。(2)查看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同学具体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内容。(3)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发送到班级主页上与同学交流。

学生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广泛汲取写作素材,这样不仅扩大作文教学的容量,还优化大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利用网络,可以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且不会干扰其他同学。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视屏或WEBQUEST将自己的精彩习作呈现在别人面前,请教值得他学习的同学。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优秀习作的修改意见,然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再小组互评,师生点评,形成多元化修改方案。最后学生在电脑上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案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再展示,供大家欣赏和评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学生的角色切换自由,真正体现了学生“想学、乐学”的最高境界。

二、网络化教育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评价形式是用试卷考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而老师是绝对的评价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而网络化教育技术正好提供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优化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例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确定小组的研究专题,组员围绕本组的研究专题,按照分工,深度阅读相关资料,并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整理成为PPT、电子手抄报、网页等,形成综合汇报材料。到活动后期,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是教师的意见,学生利用网络可开展自评、互评等方式。这样的评价不单是针对学习成果,还注重针对学习过程。小组和教师可根据网上活动记录来做学习过程的评价。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获得,还表现在关心他人、合作互助意识的形成、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的建立、动手动脑习惯的养成等多方面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网络化教育技术正好提供全新多元化评价机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优化了大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三、网络化教育技术创造了探究的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指出:“网络时代知识会过剩,会太容易,人们所关心的将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类似于INDEX(索引)之类的东西。”而网络教育技术正好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知识索引库”。学生利用网络随时可以找到与至之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这门知识最新的发展趋势。而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中,我们不仅要继续让学生发扬“钉子精神”去挤、去钻,不耻下问,努力克服畏难、畏苦的情绪,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更新快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问题,思考新的思路,养成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由此可见,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营造了适合学生探究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笔者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阅人类保护或破坏地球资源的资料,并按学习兴趣分组,各组组员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讨论确定本组的研究专题,如“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等专题,根据分工,合作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形成综合汇报材料,如PPT、电子手抄报、研究报告。最后,各小组把本组的研究成果用不同的方式在班级主页上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可以自由浏览、留言评价。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都得到协调发展。他们不仅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培养了团体协作的精神以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的观察力、探究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网络化评价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 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帮助学生走出习作低谷的有效策略探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