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怡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引起了人们对美育的热议。我们究竟该给学生什么样的艺术教育?美育教育又该如何有效传承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据学校的实情及特点,构建科学的美育校本课程体系,发挥美育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在美术新课程理论研究的动力和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中产生的。本人通过主持市级课题“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研究”的研究实践, 认为中国优秀民间美术是学校开展美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学校教育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相联系的切入点,是最有价值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美育;思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民间美术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不仅要“开足开齐美育课”(第八条),更要“统筹整合各方资源”[1](第十五条),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优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曲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民间艺术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民族智慧与人文关怀,传递着隶属于地域与民族的精神魂魄,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是学校美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肯定优秀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美育价值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融入学校美育活动进行深入调研与观察。从民间美术的角度审视小学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能够为美育工作的小学美术教学的深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实践逻辑支撑。
二、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在美育中的意义
民间美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解。它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易为普通人所能理解接受,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民间美术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认识、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把它与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小学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将民间美术引入到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民间美术的民族的审美习惯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最佳素材,也是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由浅入深的启蒙教材。它在教学方面的吸引力也正是我们这些教师解决目前教与学、教与做,激发学生能动性的落脚点。将传统的、单一的知识型的课程教学向生活化、问题化转变,便于启发式、研究性美术教学的开展,一定程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路径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中, 学校课程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为民间美术作为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也成为小学生接受民间艺术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现就《意见》所提出的导向性意见,就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如何开发、运用,有以下相关路径可供参考。
(一)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欣赏
我国的民间美术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欣赏实物,是最有价值的艺术欣赏博物馆。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对学生讲解这些民间美术优秀作品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怎么去欣赏和理解这些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使得他们能够发掘自身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解一种民间美术时,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相关书籍等途径充分挖掘其民间美术作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師在课上解释历史上一些民间艺术家最好的作品,重点要说明这些艺术家是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观点而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能够理解创造力和审美观点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体验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民间美术家丰富、深远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了解广大民间艺术家的情感及艺术价值观,可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认识民间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认识艺术、发现艺术和动手动脑的艺术创作习惯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如在民间美术教学案列《年画》里,让孩子通过对“年画”的学习,认知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教学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从而用身边的艺术来教学,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产生情感,摆脱以往教学中空洞的内容和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会扩宽到历史、人文、艺术等知识面。
(二)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中国有着比任何国家都丰富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宝藏,民间艺术变化万千,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甚至于说起绣球就象征着靖西,说起织锦就象征着云南,说起花馍就象征着陕西,等等。这一种种民间资源,象征着一个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承出当地的地方特色。进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资源,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个民间美术资源的存在,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各地的民间美术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邀请一些本地民间美术艺术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和教学演示,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一些民间美术资源基地和集中地区。这些举措会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受到美术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在书本中无法达到的。
我市是砚都——肇庆,我们的端砚在中国名砚中排行第一。弘扬端砚文化,培养学生进一步浅识到端砚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和中国文房四宝的瑰宝!民间美术的课程内容开发责无旁贷,如在民间美术教学案列《端砚》系列课程里,首先通过诚邀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代岭南文化名家50人之一、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黎铿大师进校园传授端溪石砚的悠久历史,介绍端砚的手工艺术及其欣赏和使用的艺术价值等传承端砚文化。同时,倡议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市端砚博物馆参观,亲身体验端砚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回校后,运用“拓片”方式将端砚上的纹理拓在纸上成品装裱。让学生通过扑墨、擦墨等拓法,感受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拓印技术的魅力,并了解拓片传世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当地历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民间美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多渠道地体验学习乐趣时逐渐体会认识民族艺术的价值,更能通过探索活动,主动地在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美术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
(三)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如扎染、皮影、编织、粤绣、剪纸面塑、石湾公仔等享誉全国。在民间美术课程开发研究时, 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欣赏美、感悟美,更能够传递美、创造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这里,我重点探索一种传统民间工艺——扎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染色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其中针扎用线缝制而成,可以形成较为细腻的图案;捆扎则是用线绳紧系,在染制的过程中可出现对比强烈的纹样。由于扎染作品捆扎的方式與染色的深浅不一样,最后所呈现出变化多样、风格独特的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使学生在创作中自由表达情感, 感受制作过程中带来的轻松、愉快、情趣的氛围,从作品的制作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释放紧张和消极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心身健康,形成良好的心身状态,使学生懂得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爱自己,形成健康人生。
四、反思:民间美术课程开发研究美育的价值归向
民间美术是来自于劳动人民最鲜活、最具 生活气息的艺术样态,对民间美术的认识、理解、体验与表现得以让学生站在数千年民族文化血脉的基础之上,回归人类之“本”、回归文化之“根”、回归生活之“真”。站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新”起点上,民间美术所坚守的美学精神与学校美育所面临的多元困境指向了相同的价值归向,那也是美育最终目的,即“人”的全面而均衡发展。就小学来讲,学生的审美方式与价值取向如何在美育中得到重视与认可是下一阶段学校美育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