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婷婷
摘要:思辩能力是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它对学习者专业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完善以及英语专业的发展目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从而加强英语专业学生思辩能力培养的原因和具体策略,英语写作教学只有坚持语言技能与思辩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创新写作教学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将学习者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写作理论知识、掌握较高实用写作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创新型和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读写结合;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9-0090-02
0引言
写作是在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进行思维的能力(Vygotsky,2015)[1]。写作过程中,语言的准确表述、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及篇章的合理布局等均需思辨能力的参与(文秋芳,2017)[2]。通过在大量的习作中发现,学生往往喜欢模仿背诵作文模板,出现大量相似的范文式作文,无论是语言技能还是所展现出来的思维深度都停留在简单初级的层面,暴露出“思辨缺席”的问题,即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杨露,2016)。此外,学生的英语写作焦虑普遍高于母语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不愿意写作、对英语写作缺乏信心等焦虑现象[3]。
与此同时,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输出性语言技能,写作在文化输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出现“写作焦虑”和“思辨缺席”等问题,学生苦于写作,做不到言之有物。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以便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积极传播中华文化,保障英语人才培养、现实关照与传统文化的输出实现统一,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白晓凤,2021)。
1读写结合的背景研究
研究者普遍认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写作的输出(徐昉,2012)[4]。从古到今,中国文化中历来有重阅读的知识传授传统。有关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的佐证在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论述中比比皆是,耳熟能详的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这些名言提醒着人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大量阅读前人的经典作品。所以,自古至今,强调读写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阅读是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核心方面,写作是可理解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应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除了要掌握英语写作相关技巧外,要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故事。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传播中国声音,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声[5]。
写作教学的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写作课侧重于强调对范文分析和模仿的教学。但随着写作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寻求更加高效的写作教学,写作研究主要集中于读写结合。关于“读写结合”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定义,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Bucer(1985)[6]等人认为,阅读理解和写作被看作是建立意义的过程。Flower(1900)等人提出:“读写结合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即阅读是为了写作”。从写作角度, Hayes(2000)认为读写结合是写作任务的替代品,但读写结合写作并不是简单地将阅读和写作合并在一起而已。之后,Delaney(2008)也提出,读写结合同时,受到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影响,指人们如何从阅读材料中挑选与编辑信息并将其整合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一个过程[7]。
2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Krashe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设——“输入假设理论”,表明了针对目标语言的综合自主阅读能够影响写作能力并改善写作风格。他指出,“写作能力或写作的抽象知识,只能来自于为了兴趣或快乐所自我激励的大量阅读”。他认为写作不是习得的,而是通过阅读理解的输入而获得的,“所有必要的语法结构和写作规则都将以足够的数量在阅读期间自动呈现给作者”(Krashen,1981)。概括起来,该假设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阅读的地位,充分的阅读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写作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输入;二是重视认知水平,强调阅读材料的可理解性[8]。
早期的许多研究成果支持Krashen输入理论,即强调阅读对写作的积极作用。如Devie(1970)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阅读能够提升写作技能;Ekho(1983)对比分析了阅读简单文本的20名学生和复杂文本的17名学生所写出的作文,他发现阅读复杂文本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其词汇、句式以及结构都更加复杂,验证了阅读对于写作有积极的输入作用;Brock(1990)提出,通过在写作课堂上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化知识,语言库,阅读材料以及对话小组和问答活动。其他研究则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教授学习策略对学生有效地使用目标语准确地写作有积极地作用[9]。如:Heeney(2015)认为通过策略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中通过技能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处理文章的能力。
在国内,徐浩[10]和高彩凤(2007)通过一个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在写作能力变化方面,“读写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杨永林、董玉真(2010)的實验采用广义的“体验式教学的视角,讨论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新模式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11]。陈立平、何星、常红梅、纪小凌等则对“从阅读到写作”的教学模式展开研究。陈立平(2000)的论文指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范文教学法应该是写作教学的最好途径;何星(2014)认为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向相反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建立更好的理解,有助于学习和掌握英语语篇连贯写作方法;常红梅(2017)利用阅读材料训练来提升学生写作技能,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最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纪小凌(2019)则通过实验性实证研究探讨仿写和读写结合这两种方法对写作水平的影响[12]。
3读写结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可以通过优秀范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和品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针对部分大学生对英语阅读类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分析文章大意、细节信息和解决词汇、语法等基础性任务之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应以锻炼高级思维为主,如:分析评价、综合应用、思辨创新等,由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应加强学生的阅读输入,拓宽阅读题材的领域,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思考,夯实语言基础,提升语感,拓宽视野。教师可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结合,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最后,推行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英语写作考核与评价机制。传统的英语写作课程测评方式主要为英语写作的常识性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与综合等四个方面。学习者只是被动接受,考前死记硬背教材上所谓的“重点”,考试时文章写作尽量不跑题。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可能客观地检测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为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须对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将课堂考评与期终考评相结合。一方面,增加课堂考核权重,改课堂练习为课堂测试,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相关写作知识的讨论、辨析,只要能有理有据地回答相关问题、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或观点的给予加分,作为期末成绩的来源和依据,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削减期末客观题分值,增加主观测试题型的比例,以此增加对学习者语言和思想输出的考查,增加考评的批判性思维内容[13]。
4结语
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新时代外语类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两者及其相关性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思辩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途径,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英语写作教学只有坚持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创新写作教学中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与时俱进,把学习者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写作理论知识、掌握较高实用写作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创新型和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常畅.国内二语写作研究回顾与前景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20(3):61-67.
[2]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4]徐昉.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43.
[5]毛世花.中国EFL读写结合的写作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03-104.
[6]Bucer S L.The Making of Meaning:Reading and Writing as Parallel Processes[J].Written Communication,1985(3): 317-336.
[7]聂平俊.《二语写作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关联》述评[J].海外英语,2019(18):127-128.
[8]石琳霏,姜亚军.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J].外语教学,2020(41): 61-66.
[9]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48-53.
[10]徐浩,高彩凤.英语专业低年级读写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7(2):184-190.
[11]王俊菊.國内二语写作过程研究的现状剖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3(5):7-11.
[12]许春燕,Laurence Zhang,战菊.动态系统论视角下跨洋互动写作课程学生英语作文的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研究[J].中国外语,2017(6):53-61.
[13]张新雅,吴玲玉.读写结合写作研究的演示玉启示:对《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思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8(3):115-120.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