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四小学 秦晓燕 张国华
准格尔旗薛家湾第四小学的前身是神华准能第一小学,建校40余年,校名几经更迭,班子几经更替,规模由小到大,师生来自全国各地,一批离开一批又来。独特的地域文化,成就了四小人“开天辟地、艰苦奋斗、海纳百川”的创业精神和责任担当,也成就了四小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学校已经步入“文化立校、课程强校、改革兴校、实干治校”的特色办学之路。智慧课程建设与改革卓有成效,“有利于每个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特长提升和潜力积蓄”的智慧课程文化正在形成,“自信自主、和谐合作、互赏互助、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智慧课堂文化已经显现。
学校践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课程观,在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的基础上,梳理整合了六大类46项校本课程,即:校本德育课程、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体育活动课程(一、二年级跳绳,三、四年级踢毽子,五、六年级足球)、传统特色课程(葫芦丝、足球操)、文化艺术活动课程(读书节、科技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语文节、数学节、新年音乐会)等。一大批充满潜力的“小作家”“小演讲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小演奏家”“小歌唱家”“小体育明星”等特色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进校一条线,放学四路行”“上下楼梯靠右行,升旗集会快静齐”“不逛小卖店,不买零食吃”“说普通话,用文明语”……这些习惯要求已经成为每个四小孩子的自觉行为。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工作中坚持落实“培养全面发展、习惯良好,有志趣、有特长、有潜力智慧少年”的德育目标,德育工作由过去没体系、缺抓手的“碎片化”状态,到今天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智慧德育课程体系,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德育课程)和间接的道德教育(课程德育)两大部分。智慧德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使学校初步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学校开足、开好了国家和校本德育课程,能够让德育课程真正发挥育人功能。近几年,学校深挖细研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了“习惯养成、文明礼仪、劳动教育、自主管理、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安全自护、家校共育、爱心互助、成长仪式”等十项校本德育课程。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上,孩子们走过启智门,张贴个人照,留下小手印,迎接新征程。在“开笔礼”上,孩子们跟随老师一撇一捺写下一个“人”字,决心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让一年级小朋友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下,队歌声中,孩子们骄傲地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教育孩子们从小爱祖国、立大志。
七月的暖风徐徐吹来,带来了毕业季的温暖与感动,每届六年级的毕业典礼也是一次隆重的成长仪式,典礼上有对孩子们的鼓励与厚望,更有孩子们对母校的留恋与感恩。
成长要有仪式感,在这样的成长仪式课程中,孩子们真正明白了成长的意义,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爱上劳动,悦享生活 ”,四小学子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锻炼着自己,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学会理解父母,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懂得珍惜。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激励着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积极生活的态度,让“接班人”不失劳动者本色。
学校德育工作围绕德育目标和德育主题,每月确定一个德育重点和两项强化的习惯。例如,九月份的德育重点是培养“能自主、会合作”的文明少年。强化的两项习惯:一是培养学生楼内轻声慢步靠右行、上操集会快静齐的好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倾听、质疑、表达”的习惯和能力。召开“能自主、会合作” 主题队会,重温自主、合作规则与要求,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会围绕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多学科协同共育,即以“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为核心,多学科协同共育,利用语文课上“话祖国,话校园”,美术课上“画国旗,画校园”,音乐课上“唱国歌,唱校歌”等系列课程,围绕同一育人主题,实现协同育人、多元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
十月份的德育重点是培养“爱读书、善表达”的儒雅少年。强化的两项习惯:一是培养学生爱上语文、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讲普通话、能说会写的习惯与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爱读书、善表达”主题班会,组织开展语文节各项活动。同时围绕“国庆节”“中秋节”,结合当月德育重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系列活动中,我们将习惯养成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家校共育课程等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将教学与德育进行了有效衔接,实现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最优化。
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道路上,我们充分挖掘和发挥了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让课程德育效果最优化。于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校总会聆听经典国学的洗礼。此时,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腔爱国情油然而生,这就是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魅力。
德育培养中,我校除了开设有“道德与法治”课以外,还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社团活动、体育活动、传统特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5大类36项德育活动。
体育活动方面,在一二年级的跳绳、三四年级的踢毽子、五六年级的足球颠球活动中,展现了孩子们的矫健身姿与阳光自信。
在传统特色活动中,悠扬悦耳的葫芦丝演奏、动感十足的足球操,总会让师生陶醉其中。
文化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读书节、科技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语文节、数学节、新年音乐会等轮番进行,为孩子们搭建了充分锤炼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德育落地生根。
午后斜阳浅照,温暖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室里轻柔舒缓的古筝曲与孩子们全神贯注书写的“沙沙”声浑然天成。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定不会相信如此安静和谐的教室里并没有老师存在,只有一位小班长在组织。
有时傍晚,教室里会传来讨论声,那是在召开组长例会,小组长们正如数家珍地介绍一周来本组“大事”、组员表现,大家七嘴八舌地提着意见。如此温暖的场景,在我校是亮点,也是常态,因为我们让德育走进了每一个课堂,做到了德育与教学紧密融合、相辅相成。
在落实课程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与评价等方面逐步探索实践、整合完善。为了解决课程育人落实难的问题,学校积极推进“班级精细自主化管理与学习小组建设融合推进”的德育工作策略,用德育的理念和方法抓学习小组建设,打造“自信自主、和谐合作、互赏互助、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智慧德育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好习惯、好品德。通过建设好一个个学习小组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提质减负目标。这样就做到了更好地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将原来的德育和教学“两张皮”变成了现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何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如何将小组建设与班级管理挂起钩来?我们进行了漫长的探索与实践。学校2014年开始全面推进“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将小组建设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小组长例会便是优化小组建设的有效策略之一,也正是受小组长例会的启发,学校提出了“班务工作精细自主化管理与学习小组建设融合推进”的德育工作策略,并将两者融合推进的过程概括为如下“三部曲”。
首先,根据学习小组分组、分工的理念,把各项班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重在精细,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干,让班级各项事都有人干,做到人尽其才、职责明确,事无巨细、责任到人,让每位同学在班集体中都能找到存在感、归属感,成为主人翁,从而愿意为班级、为大家服务。
其次,按照学习小组建设的做法,对每一个“工种”的责任人进行“手把手”示范体验式培训,让大家学会做事,并都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能够干得好,从而产生成就感并爱上劳动。
最后,结合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的办法,对每位同学的履职情况进行周反馈、月小结、学期总评,评选出先进个人和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让大家有集体荣誉感,从而积极踊跃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
老师们普遍反应,从尝试将“班务工作精细自主化管理与学习小组建设”有效衔接融合后,学生“不听话”的常态扭转了,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越来越懂得自主管理,自理、自觉、自律的习惯和能力也越强。
实践证明,当老师有计划地放手时,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以及管理、协调、合作、做事的能力便提升了。
在四小校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人,总是步履匆匆,也会唠唠叨叨,时而喜笑颜开,时而佯装嗔怒,时而沉默凝视,时而唾沫横飞,他们有着不合年龄的“憨傻痴癫”,幸运的是,这一切孩子们都懂,孩子们知道这一切皆源于爱。
爱是立德树人之本,我校注重优化德育工作方式方法,让课程智慧育人,让育人充满温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立足课程育人,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提倡在课程育人过程中要多些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少些指责说教、简单粗暴。以身临其境的榜样示范引领、行为指导训练、实践体验感悟方式来提醒、督促、激励、强化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德。我们始终明白,教育应当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情感与情感的碰撞,是文化对文化的润泽,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更是师爱与生爱的交融。
我校的办学实践证明,立德树人是育人之本、立校之基,只有真正聚焦立德树人、落实课程育人、做到以爱育爱,才能使学校发展多点开花,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