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青,陈丹丹,杨 杨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肺部恶性肿瘤一般生长于机体的支气管黏膜或腺体部位,是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与吸烟、职业环境恶劣、辐射、肺部疾病等因素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吸烟的影响最大,可成倍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1]。对肺癌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且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有一定的临床治愈率。随着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胸腔镜技术愈加成熟。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效率更高,逐渐成为了我国肺癌手术治疗领域的主要选择。虽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清除患者的恶性肿瘤,缓解疾病痛苦,但若要进一步提高恢复效率,还需重点关注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2]。优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方案是促进肺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目标、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3]。本研究采用雷达图多维度显示肺癌患者治疗过程的风险评估结果,以期提供更全面的护理保护措施,保证患者的恢复进程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相关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肺癌者;②符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适应证者;③年龄≥18岁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⑤临床相关记录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确诊为神经类精神疾病或认知失常、无法正常沟通者;②确诊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③确诊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或全身性感染者;④手术治疗后转ICU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9~60(49.15±5.09)岁;病理分型:肺鳞状细胞癌23例,肺腺癌12例,肺大细胞癌10例,肺小细胞癌3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11例,Ⅲ期7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7~61(49.61±6.14)岁;病理分型:肺鳞状细胞癌22例,肺腺癌11例,肺大细胞癌12例,肺小细胞癌3例;临床分期:Ⅰ期31例,Ⅱ期9例,Ⅲ期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①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呼吸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同时对患者行禁饮食、备皮等护理措施。②术中:保障患者全程心电监护,严格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③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辅助患者调整卧位,并禁饮食,做好生理监测工作、镇痛管理、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引导患者有效咳痰,待患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行走、活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雷达图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1.2.2.1 组建专护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相关科室的主治医师、护士长及护士。其中主治医师、护士长负责制定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风险评估方案、雷达图及防治措施,其他护士则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雷达图实施针对性护理。
1.2.2.2 术前雷达图风险评估与护理 ①评估内容: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既往病史、手术史、吸烟史)、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生理功能(肺功能测试、肌力评估、身体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咳嗽咳痰症状、Brog呼吸困难评分、Morse跌倒风险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心理认知评估共6个维度,对每个维度各内容的危险情况进行分级:1级(极低危)、2级(低危)、3级(中危)、4级(高危)、5级(极高危)。②对患者进行个人评估后,绘制雷达图,标记各项内容的风险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与雷达图呈现情况实施系统性且有目标性的护理措施。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情况讲解相关疾病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后续治疗方案形成全面认识。④住院指导:包括血尿标本采集、影像学检查、药物干预等。⑤Ⅲ级护理:患者入院后,每3 h查房1次,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保证其床位干净整洁,保证患者得到正常的休息等。⑥排痰指导:通过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实施。⑦营养:若NRS评分<3分,需进行全面营养规划,若NRS评分>3分,则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营养补充。⑧心理辅导:找出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源头,进行疏导排解,必要时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性心理治疗。
1.2.2.3 术日雷达图风险评估与护理 ①评估内容:患者的生命体征、Barthel指数、Morse跌倒风险评估、耐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等。对每项内容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级:1级(极低危),2级(低危),3级(中危),4级(高危),5级(极高危)。②对患者进行评估后,绘制雷达图,标记各项内容的风险情况,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与雷达图呈现情况实施系统性且有目标性的护理措施。③Ⅰ级护理:即每小时查房1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情况等,严格遵医嘱给予治疗,并实施口腔护理、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气道护理等,保证患者的生理洁净。④管道护理:包括供给性管道(给氧管、输液管、输血管等)、排出性管道(引流管等)、监测性管道、综合性管道,维护管道的固定状态、通畅状态、无菌状态、功能运行状态等。⑤用药指导与雾化吸入。⑥饮食管理:手术前后适当禁饮食。⑦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与配合度为目标。⑧镇痛管理:采取药物镇痛,以VAS评分<4分为镇痛目标。⑨康复训练:包括手掌抓握训练、腕关节功能训练、踝泵运动等。
1.2.2.4 手术次日及以后的雷达图风险评估与护理 ①评估内容:患者的生命体征、Barthel指数、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血氧饱和度≥90%、伤口评估、心理评估、Brog呼吸困难评分、VAS疼痛评估等。对每项内容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级:1级(极低危)、2级(低危)、3级(中危)、4级(高危)、5级(极高危)。②对患者进行个人评估后,绘制雷达图,标记各项内容的风险情况,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与雷达图呈现情况实施系统性且有目标性的护理措施。③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早期肺康复的重要性、必要性,详细介绍术后护理流程、康复运动方案。④根据患者的术后生理情况实施Ⅰ级或Ⅱ级护理。Ⅱ级护理主要内容为每2 h查房1次,给予用药指导与监督、护理安全措施,保证患者口腔清洁。⑤实施管道护理、用药指导、雾化吸入、排痰指导等。⑥康复运动:术后第1天,鼓励并辅助患者坐起、下床站立或行走,术后2、3 d,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与频率,如增加步行路程、时间和循环次数;术后 4 d,逐步增加上肢负重锻炼。⑦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情况选择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完全自主饮食方式,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与恢复条件。⑧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包括倾诉内心法、同伴支持法、音乐疗法等。⑨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自身生理状态选择合适的药物镇痛,以VAS评分<4分为镇痛目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肺功能:以6 min步行距离(6MWT)[4]作为评估方法,让患者完成30 m的平地直线往返行走任务,若过程中发生心率加快、气促、汗多等症状,需嘱患者暂停任务并休息。心肺功能分级:1级(6MWT<300 m),2级(300 m≤6MWT<375 m),3级(375 m≤6MWT<450 m)、4级(≥450 m)。分级越低患者的心肺功能越差。③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在术后1、2、3 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评估工具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胸腔积气、肺不张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例(%)]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传统的肺癌手术为开胸肺叶切除术,可有效清除癌灶,恢复患者健康的生理内环境。但肺叶切除术属于大创伤手术,患者机体内部应激反应更剧烈,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恢复时间延长,对患者的生理恢复、心理情绪、经济状态等均造成一定压力[5]。近年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普及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舒适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6]。但部分患者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仍会出现大反应的不良症状,与患者自身的生理状况、心理情绪、围术期护理方案等有关。因此,提前帮助患者做好术后风险评估、完善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雷达图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法,可更直观地显示肺癌患者的各项风险评估内容及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易读性高的自身风险资料,有助于医护人员进一步针对性完善护理方案,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的标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以雷达图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围术期护理可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范金艳等[7]研究表明综合性的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恢复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心肺功能均低于术前(P<0.01),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不利于患者相关生理功能,可能与手术切除患者肺部的部分生理组织有关;出院后30 d两组心肺功能优于出院时(P<0.01),表明两种护理方案均能帮助患者恢复心肺功能,但需要足够的时间条件;观察组的心肺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雷达图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围术期护理能恢复患者的相关生理功能。与杨慧等[8]研究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观察组在术后1、2、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以雷达图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生理疼痛。雷达图可直观显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镇痛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雷达图可优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风险评估,清晰呈现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项危险因素,便于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9]。究其原因,以雷达图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围术期护理对术前、手术当日、术后3个不同时间段的护理进行针对性规划,术前重点检查患者的过往生活习惯、生理指标、生活能力、心理状态、营养情况、疾病影响等内容,了解其对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并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将风险评估绘制为高直观性、易懂的雷达图,既能帮助医护人员针对性调整护理计划,也便于患者及时了解自身情况;手术当日及术后,重点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生活能力、生理功能、疼痛情况及营养状态,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与手术完成后的生理表现,并进行风险评估与雷达图的绘制,为改善预后护理方案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临床资料,从而加快肺癌患者的预后康复进程,保障预后安全[10]。
综上所述,雷达图风险评估方案可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率与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