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姚平平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提出的。“双创”背景下,为了增强“双创”教育的有效性,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升[1],但高职师资培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由此,为了确保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双创”教育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师资培养模式成了实现当代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创”教育成了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必然趋势,而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质量成了急需面对的首要问题。“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创”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为社会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新时期,高职师资队伍应具备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知识等特征。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由此,健全师资培养机制,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了重点[2]。但目前,高职院校传统师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快速推进“双创”的需求,不能解决“双创”的发展需求——推进和改革师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速,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师资培养质量是“双创”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在“双创”教育中,高职教师应秉持终身学习观念,通过积累自己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提升知识体系,丰富多学科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活动中去。而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就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增强师资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如目前比较流行的电商、微商等创业模式,高职教育应紧跟这些新经济发展需要,加深对这些领域的了解,才能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有效指导。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对人才创新精神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增,学生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希望得到更好、更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3],这就需要组建一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由此可见,“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信心,还能促使学生的就业观念得以提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4]。另外,新时期,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我国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师资培养,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提升他们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创新创业能力[5],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建立“双创”教育的培养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结构,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的综合型教师,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以集训、校内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等方式增强了教师多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但这些政策往往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并没有明确师资培养机制,如怎样引进具有综合素质特征的教师等,无法确保师资培养质量。“双创”背景下,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综合素养和知识,不但包括专业素养、实践技能等,还包括一些非专业的知识[6]。但目前,高职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不足,成本高,难以确保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培训。另外,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陈旧,大部分高职院校忽略了“双创”背景下教师群体的复杂性和独立性,师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师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滞后,无法实现师资培养目标,“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难以确保。
目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院校内部没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大多都非常重视引进人才,却忽略了对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培养环节薄弱。
一方面,基于“双创”背景下,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为了将院校与企业联结在一起,高职院校需要搭建一个共享平台[7]。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免费为教师提供一个挂职锻炼的机会,师资培养质量难以提升。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根本就不关心如何激发、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和培训质量。并且很多高职教师也对企业实践培训缺乏积极性和兴趣,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研究创新创业问题,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错失了很多能力提升机会。同时,虽然一部分高职院校制定了相关的培训计划,但培养政策力度不够、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名额不够,很多教师无法参与培训计划。
另一方面,虽然一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师资培训,但培训忽略了教师自我能力的培养。并且培训内容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忽略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教师科学实践工作的践行力度不够,难以确保“双创”教育的实施。同时,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培训的开放性,依然沿用校内培训模式和岗前培训模式,导致教师培训计划无法落实,影响了高职师资培训的效果。
“双创”背景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要求高职院校增强师资培养力度,但目前我国高职师资培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教师的“双创”意识薄弱。
一方面,一部分教师认为“双创”就是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双创”背景下师资培养就是让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和其他资格证书。这些对师资培养模糊的认识,使教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一部分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前没有具体参加过技能培训,也没有生产实践的经验。并且,由于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缺乏符合“双创”教师培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各院校师资培养质量不同,难以大规模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使政策流于形式,管理仅限于表面[8]。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师资培养模式下,大部分教师存在着不需要学习非专业知识的心态,认为只要确保自身专业精益求精就行,“双创”意识无法增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双创”的实际操作技能缺乏。
另外,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很多企业不关心师资培养,师资培养缺乏保障体系;很多教师不愿意到企业实践:造成目前师资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的局面。
近些年来,高职师资培养多流于形式,评价机制不够合理,实施细则不够明确,严重阻碍了师资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应制定系统的师资培养政策,创新现有评价机制。
一方面,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资格考察标准、年龄、社会经验、学历等。目前,为了提升师资队伍质量,部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教师的高学历,招聘教师倾向于高学历。这样招聘来的教师大多实践能力弱、实际操作技能低,无法满足“双创”教育的需求。因此,应明确教师的资格考察标准,如年龄、社会经验、学历等,并作出具体规定。为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即便是高学历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技能低,还是不予录用;要破格录用具有过硬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年龄较大的教师;可以对社会经验丰富、实践水平较高教师的年龄和学历适当降低要求[9]。从教师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来说,“双创”教育对师资培养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夯实高职院校的发展基础,应对教师和学校的责任进行明确,推行高职教师培训政策,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中。同时,应对教师的课时费制定统一的标准,满足教师的合理物质需求,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时费,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双创”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目前高职师资队伍中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为了确保高职教学质量,国家应增加教师培训费用,通过师资培养,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另外,应按照高职院校定位级别、人才培养方向、办学种类等,创新现有评价机制,并将师资分为“双师型”教师、“应用型”教师、“教育型”教师等类别。其中“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的重点在于教师是否完全掌握岗位实践技能;“应用型”教师评价机制的重点是是否具有了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型”教师评价机制的重点在于是否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为了弥补现有评价机制的缺陷,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应由高职院校、企业、教师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进行重点考核,从而确保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同时,在教师资源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教师全面发展,促进师资培养。
我国将每年五月份的第二周规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样不但能让教师意识到师资培养的重要性,还增强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师资培养的发展。因此,基于“双创”背景下,为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师资培养质量,需要构建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规划师资培养方案。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完善培养机制,如:针对教师学历不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提升;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训练。并且各高职院校之间要增强学习、交流和合作,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宣传各院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评价和任用教师需要根据教师实践培训成果,从而共同推进师资培养进展。
另一方面,应为师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建设专门的教师培训基地,激发、鼓励教师参与“双创”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实现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如从宣传角度上来说,为了增强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高职院校应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宣传力度,从现代化职业教育观念入手,转变教师与社会对师资培养的传统观念;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上来说,高职院校应引入一些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兼任学校教师[10]。
另外,青年教师是高职师资培养的重点对象,这样能够为“双创”教育增添新的血液和活力。因此,为了满足“双创”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重点增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借助教师带头人、兼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增强“双创”教育师资建设质量。如:高职院校应选拔一批“双师型”教师,并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以“带头人”的身份,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带领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到师资培养中。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中,一些退休教授和一线员工,他们的实践经验、技能都非常强,教学经验丰富,并且他们和社会、其他院校都有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应聘请这样的人兼任学校教师,将这些人才融入到师资队伍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满足师资队伍培养的要求,为学校和教师队伍带来活力。
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承担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师资培养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不断增强师资培养的力度和重视程度。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根据国家的政策,不断激发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通过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满足“双创”教育的要求,使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双创”背景下,为了增强师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高职师资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在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培训目标和责任。
另一方面,目前,高职师资缺少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双创”意识弱、实践能力低,严重阻碍了“双创”教育的实施。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除了政府及高职院校给予教师相应的保障措施之外,为了增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师资培养,让教师勇于挑战,不断接受新事物,从而不断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如为了鼓励教师参与“双创”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团队应定期开展专业交流,鼓励他们从不同教师的专业视角上,对“双创”教育工作各抒己见,理性看待“双创”教育问题。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学科知识培训活动,借助知识竞赛、专业知识讲座等活动,来增强师资培养质量,提升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
另外,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创”教育培训,通过增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借助信息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师资培养质量,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线上教育主要是借助行业平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邀请创新创业人士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库建设,如开发在线培训APP等,实现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减少培训成本与时间的目的;线下培训旨在巩固师资的合作意识和质量,主要利用教师寒暑假,以团建的形式,让教师走进社会、企业,与创新创业专家、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增强教师的“双创”教育、多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师资培养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双创”教育的最终目标,而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基于“双创”背景下,高职师资培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完善师资培训、管理和评价机制,还要成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推动者,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