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

2021-12-28 23:52:41程春雨张明磊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教室内设计校企

程春雨,张明磊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1],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之一,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与行业企业很好地适配,即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要求,直接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效能。因此,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职教发展潮流、推进职教质量提高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产教融合内涵着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策略。

一、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为提升人才质量与企业展开的深度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高职人才培养需要产教融合

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核心是技能培养。技能培养离不开充分必要的生产实践,高职院校为了完成自己的人才培养使命,必然要寻求产教深度融合。

(二)企业发展需要产教融合

企业以盈利为前提,盈利的基本方式一是成本降低,二是产品价值提高[2]。以建筑室内设计行业为例,目前该行业人员流动性极大,每个企业都希望保留自己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这相较于频繁更换员工是一种人力成本的节约。结合目前市场情况看,保留稳定员工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校企开展“订单”培养。而高校强大的智力支持也是提高企业产品价值的一项重要依据。以此推论,建筑室内设计企业应该是欢迎产教融合的。

(三)产教融合的具体内容

产教融合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就是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3]。

二、产教融合对于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产教融合办学相对于普通校企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具有更为明确、深入而严格的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可将人才培养模式细化,主要可分解为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方法几大部分[4]。

(一)产教融合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更精准和具体

校企深度融合,要求教学与生产紧密对接,学习技能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这就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精准具体,不仅符合职业和行业的需求,也要符合合作企业的特定要求。

(二)产教融合要求培养过程更加灵活多变富有弹性

培养过程主要涉及三项要素,即时间、地点、人员。由于校企的深度融合,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校企分离的时空状况,传统教学中固定的教学时间不再适用,相对稳定的教学场所变动巨大。同时,学生和教师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既是学生和教师,同时也是员工和组长、经理。以上变化都导致培养过程的复杂化、灵活化。

(三)产教融合要求人才培养的管理和评估制度更加系统严谨

校企深度融合后,从学校角度看,管理的对象发生了一定变化,涉及的对象不再是学校一方,增加了企业要素,要求管理制度更为系统和严谨。评估办学效果增加了企业要素,必然增加评估内容,甚至改变评估制度。

(四)产教融合要求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更为注重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生产效率,根本是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5]。因此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融合,其核心教学工作必然是最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应对策略

(一)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具体

对于实行校企融合办学的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需结合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有的放矢,制定针对性强、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6]。可以结合企业用人需求,适当实施分层教学,结合不同岗位需求,综合考虑学生个人意向以及个人能力特点进行有计划的专项培养。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培养过程的把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缩短适应岗位时间。

(二)人才培养过程管控——弹性灵活

由于建筑室内设计相关行业的工作特性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灵活多变,因此对应的人才培养过程管控也应富于弹性[7]。总体上人才培养以校企合作的小微企业、工作室、项目组为主要形式。具体应从人才培养过程的时间、场地、人员三个要素入手,制定弹性管控体系。

首先,打破固定的上课时间,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弹性地安排授课学习时间。学生在规定学期内完成既定学时并通过相关考核即为通过学校方学习任务,通过实践操作考核完成相应设计作品或者设计施工项目即通过实践学习任务。

其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基本在校企共建的设计公司内完成,公司即教室。此举有利于实行尽可能真实的企业化管理,包括考勤、会议、接洽客户、设计制图、样板展示等项目,均可按照企业实际状况实施。这从形式上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也使其更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业属性,促进其职业化发展。

再次,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是双重身份定位的[8]。学生经过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后进入大二,即赋予其实习员工身份,一边仍以学生身份继续学业,一边以员工身份展开跟岗实践。在以员工身份跟岗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各方面要求均参照企业执行。这对于学生毕业后无缝对接企业十分有利。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也是管理培训的执行人。这在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更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理解,便于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感和企业归属感。

(三)人才培养管理和评估制度——严谨系统

在人才培养实施中,采用“专业+公司/工作室/项目组”的校企合作平台,采取“项目+主题”教学培养形式。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与多家室内设计公司签订了《“五共三融通”新型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权、利。学生跟岗期间与企业实习员工同待遇,完成跟岗阶段学习任务考核合格后,可以直接正式入职企业。明确在建筑室内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各自的主体责任,施行先招生再选拔的方式进行学员确定[9]。考核评估有明确的制度、系统的架构。学校教学任务和质量考核由学校教学管理评价委员会、学生、同行教师共同完成。企业教学任务和质量考核评价由学校教师、合作企业领导小组、企业相关员工、学生共同完成。

(四)人才培养中教学方式方法——科学多样、注重实践

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课件式、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着力形成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法的新教学体系。教学方式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专业能力体系标准为中心,以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为中心,课堂采用课程项目模块化和模拟仿真化的模式,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岗位能力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应特别注重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10]。除了常规的教学培养外,有必要大力组织学生参与各级职业技能大赛、行指委,以及行业协会等举办的与专业相关的竞赛,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进行有益的实践锻炼。

总之,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涉及领域较广、自身特色鲜明,同时又具有广阔市场的专业,如何在当前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将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培养出真正适应当下行业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是一个具有切实价值的课题。我院在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过程管控、管理评价、具体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产教室内设计校企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大众文艺(2023年9期)2023-05-17 23:56:00
室内设计作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 05:38:16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上海建材(2017年2期)2017-07-21 14:02:10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