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瑶,张 晔,谢 剑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相协同、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旨在实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1]。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来进行人才培养已有近百年历史[2],而我国首次提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概念是在2005年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之后经历了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的过程,已经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发展、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决策。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3]。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决定着高职教育在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环节上必须具备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特之处。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强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报告中第一次被提出;在党的十九大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了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脉相承的重要决策。由此可见,合理定位高职教育,应从实际情况着手,改进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来适应现代化的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职业精神、核心素养方面培养的教育功能,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的目的。
人体解剖学课程是学生入校接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无论在学习医学知识还是培养医学素养方面都具有启蒙意义。人体解剖学课程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和功能意义,是为继续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乃至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的一门学科。对于一些理科生而言,在高中接触过生物课,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和作用;而对于一些文科生来讲,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新鲜感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捅破“窗户纸”的尴尬。人体解剖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医学专业术语,如何记住并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同时建立起医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更容易消化医学知识,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感觉到,学生对“套路式”的教学模式渐渐失去了兴趣,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久而久之,学习变成了“为了学而学”“不知学完有啥用”的处境。究其原因,是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无法更好地突出人体解剖学的基础学科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化校企合作的要求,也给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要突破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套顺应时代发展、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课程应始终围绕“岗位知识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岗位素质要求”来开展教学。我们提出并设计了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和核心思想的“2+4”教学模式,并尝试应用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环节中。“2+4”教学模式即2个指导思想和4种教学形式。2个指导思想,即从职能角度和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在讲授“岗位知识”的基础上,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4]。4种教学方式,即模块式内容设计、案例式职业体验、平台式自主学习、网络式资源共享和一体化式的教学流程。
第一,制定课程新标准。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保障。为培养符合校企合作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进行对专业岗位需求及要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新标准,重新设置课程结构,将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如在课程内容和学时的设置上,依据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渐进式地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体现在课程中。在这个基础上,编写人体解剖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大纲。
第二,制定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借鉴科学的评价机制,提出“三个坚持”[5]: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教师和学生双向评价;坚持评价方式多样——期末考试和阶段测试综合评价;坚持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内容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能力的运用和把握,如考试内容可以是一些体现专业特色的实操题,这样可以做到考核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书本知识,而且还有面向岗位的能力测试。二是问卷调查。制作问卷调查模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总结问题,间接地反映教学效果。三是数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数据进行分析。
优化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精选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即实用性强、能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思想的内容,然后以“模块”为依托,将这一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以医学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为例,我们将课程内容和学时分解为三大模块,即基础模块(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专业模块(医学美容学相关专业知识,如运动系统骨骼肌中的面部表情肌等)和拓展模块(与医学美容专业相关的知识拓展,如微整形技术涉及到的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6]。内容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同时在“模块式”内容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了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我们增设了人体解剖学职业化体验小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入职业角色去学习,身临其境更有助于消化专业知识。选择本节课内容中的知识点设计案例,创造案例式的职业体验[7]。教学环节包括交代学习目标、情景布置、情景模拟和集体讨论。通过案例式职业体验,学生消化了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同时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的氛围,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核心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中。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搜集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教学课件、视频微课和动画文件等,运用这些资源,搭建人体解剖学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主动学习、随时学习,实现“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我们借助蓝墨云班课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搭建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美容解剖学网络资源库,其中包含云教材、云课件、考题题库等网络资源内容。仅2019年级学生注册并参加的就超过了500人,授课期间每天在线人数超过90人次。“平台式”自主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把课堂从室内“搬”到任何一个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反映良好。
所谓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教+学”,我们应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做”有机结合的一体式教学流程[8],真正实现“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9]。这种教学模式能切实地达到校企合作背景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能更加形象立体地融入素质培养[10]。教师可以主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某一章节内容,也可以在课上让学生消化刚刚讲授的内容,然后以分组的形式,每组负责一个个论内容。学生在课上经过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讲解他们负责讲授的内容。这种一体式的过程教学使得教师在敦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