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斜杠”教师不变的初心
——记优秀共产党员、枣强县第四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刘运华

2021-12-28 23:32姜蓉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德育处斜杠校门口

本刊记者 姜蓉蓉

初见刘运华时,便觉他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年轻英俊的外表,性格也是格外地好,是学生们心中的“暖男”大哥。其实早在1997年8月他就参加工作了,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

现年42岁的刘运华,是枣强县第四中学的二级教师,是德育处副主任、七(4)班班主任,同时担任七年级体育课教学工作。用时下热门词描述,刘运华堪称一名“斜杠”教师了。所谓“斜杠”,是多面手、多职业、跨界青年群体的代名词。多重身份下,刘运华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不断做出优秀成绩;他时时事事以身作则,在同事及学生面前作出表率,是大家公认的优秀青年教师。20余年教学育人路,他真正体会到了汗水付出之后的幸福人生。

从体育教师到班主任

自1997年 至2002年,初出茅庐的刘运华在枣强县邱庄完全小学任教。在彼时的农村学校,教师教几门课程是常态。一位教师调侃道:“不做多面手,转不开身呐。”也许从那时起,刘运华就明白了,强化自身素质,学校哪里有需要,他就要往哪里使劲儿。

参加工作后,他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2006年又参加衡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进修。2008年,刘运华调入刚成立的枣强县第四中学,担任体育教师。不是体育专业出身的他,凭着一股子爱运动、爱学习的劲头,弥补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成了体育教学的一把好手。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热潮下,今年他带领的学生参加枣强县第二届冰雪运动会,从11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现下正值冬季,他又学习起网络上比较火的运动视频,带着孩子们在室内跳起了健身操。

自打来了四中,刘运华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成为一名班主任。与做体育教师相比,做班主任的滋味可截然不同。如何做好这份工作?用刘运华的话讲,那就是“泡”,把自己“泡”在学生和班级里。什么都不会,只能下功夫“软磨硬泡”,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我基本上一周都回不了家。”刘运华乐呵呵地说道。枣强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半寄宿制学校,三分之一学生寄宿。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刘运华全身心投入,甚少休息。

作为班主任,事无巨细,都要操心。但仅凭苦功夫,想管理好班级还远远不够。刘运华把那股子学习的劲头又拿出来,努力探索独特的班级管理办法,增强班级凝聚力。学生座位安排一直是家长颇为关注的一个敏感话题,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安排在最理想的“黄金地段”。为此,刘运华动足了脑筋。

在学期初,他根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占两行位置,再根据成绩安排同桌,保证同桌两人的成绩既有差距又悬殊不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高带低,又能互相探讨问题。个头偏高的学生尽量安排在靠边位置,不至于挡到后排学生的视线。每个周末班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座位,即每排往后撤一桌,最后一排搬到最前排;每次月考完的第一件事也是调座位,即中间四行分别和两边的四行互换位置。动态的座位安排,既能保证公平,又能促进用眼健康,而且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始终前后左右不分离,有利于团结。

从这些小事入手,刘运华认真钻研,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关爱每一位学生。辛勤的付出,加倍的努力,他所带的七(4)班整体班风良好,月考成绩居于学校前列。“学习成绩先进班集体”“环境卫生先进班集体”“文明守纪先进班集体”的流动红旗经常挂在他所带的班级教室里。

从班主任到德育处副主任

班主任的重担还没有卸下,学校领导又交给他新任务——德育处副主任。“在我看来,作为班主任和作为德育处副主任的工作内容是相通的,都是德育,只不过管理面从一个班级扩大到整个学校了。”面对颇为棘手的学校德育工作,他以至简的想法切入。

四中的学生家长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周末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这就导致了在疫情影响下,孩子们居家上网课,一方面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另一方面品德培养有所欠缺。尤其是由六年级升至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又碰上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因此问题集中爆发。有不少班主任为之无可奈何的学生被送到了德育处。“没有很好的办法,就是要多说,多指导,帮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好的行为习惯有了,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刘运华认准了这个理儿。因此,他还是采用他的“笨”办法,用时间来对付学生的坏习惯。平时只要稍有空闲,他就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晃悠,盯着那些“问题学生”。屡次犯错的学生被他带到办公室,耳提面命,多次说教。在他的管理之下,开学才3个多月,七年级学生的纪律、习惯焕然一新,一扫疫情影响下的涣散之态。

作为德育处副主任,他积极组织德育活动,抓校风建设,促进养成教育,深入细致地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树立良好的校风,建设和谐校园,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每次学校放假,校门口常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德育处需要全员出动,疏导交通。刘运华送了几次学生后发现,每次放假将近一个小时的混乱拥堵搞得他身心疲惫。勤于思考的他便提出放置隔离带来约束家长行为的想法。第一周使用隔离带虽有效果,但家长们又都拥堵到校门口的公路上。针对这一情况,他又同部分家长沟通堵在校门口的原因。原来,有的家长因为一周没见孩子了,急着见孩子,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找不到自己,还有的家长表示,看到别人都挤在那里,所以自己也就往那里挤。根据调查结果,刘运华决定从思想上引领学生及家长的行为。首先,通过全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指导,建议家长和孩子约定好一个远离校门口的固定位置。其次,录制一段文明接送的倡议音频,放假当天在校门口处循环播放。最后,安排执勤人员,对一如既往堵在校门口的家长进行文明劝说。几项措施落实到位后,学生放假时,校门口再也不是乱哄哄、人挤人的场景了。

勤于思考、敢想敢干的刘运华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除了本职工作,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照相、录像、视频剪辑制作等技能,承担学校各项会议的拍照、录像工作。中学部三个电子屏的内容时常更新、学校公众号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他主动参与谋划,用心钻研。生活教师力量薄弱,刘运华还主动承担男生宿舍楼的学生午休、晚休管理……

20多年的全情投入,有付出就有收获,刘运华多次获得枣强县人民政府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转型之路上,唯有师爱不变

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刘运华的身份有了几番改变,但是爱生之心不变。教育是爱的事业,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刘运华始终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与他们同喜同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引导他们,这是刘运华与学生保持顺畅沟通的秘诀。

曾经有个叫博睿的学生,在他6岁时,父母离婚,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但是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小博睿只能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年纪越来越大,照顾他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就把他送到母亲那里,但是母亲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又有了孩子。在母亲那里,博睿不仅没能得到母亲的关爱,还经常受到继父的嫌弃。父爱和母爱的双重缺失,使他幼小的心灵遭受了难以治愈的创伤,总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没人要的。上小学时,他总是隔三差五旷课,作业也完不成,成绩也就不理想。升入中学后,以前养成的懒散习惯和自卑心理让他很难和同学们相处,也不会交往,惹得同学们都孤立他,这使得他再一次陷入孤独之中。

刘运华了解到这些情况,认真地分析原因后,就开始对他进行思想引导。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但是刚开始根本谈不上谈心,因为博睿已经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防备、抗拒成为他保护自己的铠甲。无论刘运华如何说、说什么,他都是呆呆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对老师的话一点回应也没有。后来刘运华发现,他经常在课间时独自在楼道的窗户那里看同学们在活动区打乒乓球,这一发现让刘运华找到了打开他心门的钥匙。此后,刘运华便时常过去陪他一起看,并借此机会和他“套近乎”,问他“是不是也喜欢打乒乓球?”。他说:“喜欢。”刘运华便趁机鼓励他:“喜欢就去和他们一起玩吧!”“我不会打乒乓球,怕同学们笑话,所以不太敢靠近那里。”听了博睿不自信的话语,刘运华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他和博睿约好周末一起练球,从发球、接球、比赛规则等开始,一一教授并训练。通过练球,博睿和刘运华越来越亲近了,休息的时候话也多了起来。凭着对乒乓球的热爱,他的打球水平上升得也非常快。在刘运华的一再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来到活动区。通过和大家一起打球,博睿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多了,也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心灵的枷锁也打开了。至此,刘运华这才开始跟他聊学习的事,借着打球的收获,鼓励他:只要认真积极对待学习,同样也会取得成绩的进步,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像博睿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刘运华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用爱去感化、去帮助他们。后来通过在技校的学习,博睿拥有了一份工作。作为老师,看到曾经的“问题”学生顺利走上社会,自是十分欣慰。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是一种人文思想、人文关怀的滴注。无论是艺术还是哲学,似乎都难以勾勒出教育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特性。作为教师,注定要走一条艰辛而多磨砺的路。在这条路上,刘运华几经转型,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斜杠”教师。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在这条路上,他的初心未变,他的初衷未改。

猜你喜欢
德育处斜杠校门口
我爱青松的校门口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斜杠”时代,请看江淮恺达X6轿卡全能版如何接招?
当青年加上“斜杠”——解析“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捡来的“麻烦”
指使学生厕所偷拍抽烟偏离教育正道
舌尖上的校门口
舌尖上的校门口
扭扭棒小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