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祺
(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 15000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以人为本、保持身体健康以及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坚持传授的理念[1]。新时代应该更加注重课堂与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结合,体育课堂也不例外。智慧体育课堂的普及和开展,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前沿科学领域以及信息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找到前进目标。如何推进高校智慧体育课堂的发展,关乎大学生能否在体育课堂中使身体素质、智力、个性全面发展,找出高校智慧体育课推进的困境并提出对策,这对于学校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智慧体育课堂的含义
智慧体育课堂是指在新的科学技术环境下,如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与传统教学理论指导相结合,将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实现体育训练的智能化、数据收集的完整化、学生完成课程质量的准确化。
2.智慧体育课堂的特征
智慧体育课堂一般包含三个特征:一是智能移动终端。即能够连接网络、拥有开放功能的操作系统,以自身的设备为基础,搭载外界各种操作系统,借用自身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功能,在进行体育健身时使用终端设备获取健身的信息、数据等。二是智慧教学环境。智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智慧教学环境包括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平台:体育课堂主要是在室外(操场)和室内(体育馆)进行,结合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特点,这里的智慧教室是需要配备运动手环或臂带这些既经济便捷又可随身佩戴的新一代运动监测智能产品,有移动4G或校园网WIFI、蓝牙等;智慧学习平台包括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雨课堂、微助教和课堂派等。三是智慧学习资源。智慧体育学习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电子文档、图片、影视、语音、PPT等多种样式的资源;在资源推送的方式上也是多样的,既包括自动推送、人工推送等方式,也可以采取自主订阅学习资源,能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多样化学习需要,让学生可以无时无处不进行学习, 不知不觉中养成锻炼的习惯[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应该仅满足于运动技能的传授,教学方法不光是灌注式的教学,教学目标也不只是让学生通过大学生体能测试。教学内容应多样,与信息技术、大数据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应丰富多彩,可以利用VR、AR一系列技术将一些小众项目进行普及,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全面兴趣;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鼓励身边的人也进行体育运动,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智慧体育课堂可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但目前我国各高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科专业培养布局参差不齐,所以智慧体育课堂在高校的发展仍处于困境[3]。
1.智慧体育课堂的接受困境
高校在面对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心理问题等压力下,往往忽略了体育教育,使智慧体育课堂的发展难上加难。并且大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思想守旧,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示范为主,教学目标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很多教师不主动利用现代化技术丰富体育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甚至对智慧体育有抵触情绪,拒绝接受。
2.智慧体育课堂的推进困境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学环境和课堂的智慧化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重点项目,如学生考勤、教师考勤、网上选课、课堂评价、自习室预约、各平台的精品课程等。但是非体育类院校将现代信息化技术更多地运用在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上,教育经费优先考虑的是传统专业、优势专业,而投入于体育专业上的经费往往用在场地设施维护和维修方面,让体育课堂“十年如一日”。体育类院校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多是用于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上,很少用于体育课堂上。尽管如此,体育类院校在推进智慧体育课堂方面还是强于非体育类院校的。
3.智慧体育课堂的持续困境
智慧体育课堂的建立、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项工作的长期推进需要高校师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制度上的有力保障以及教育资金的适当倾斜。在高校相互竞争的环境下,高校有限的资源难以对智慧体育课堂进行过多投入,使智慧体育课堂陷入持续困境中。智慧体育课堂在智慧教学环境完善的条件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与传统体育课堂相比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中和课后数据分析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因此,在智慧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没有满足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体育课堂智慧化。所以,智慧体育课堂必须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逐步构建,才能优化教学手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建设智慧体育教学环境,加强校企联合,为智慧体育课堂提供良好条件
智慧体育课堂离不开智慧体育教学环境,而很多高校大部分体育设施都较陈旧且改造难度大,只能保障学生体育课堂的基本需求。建议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由企业进行投资建设智慧场馆供学校使用,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面向社会开放。5G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带来更多启发和教学环境建设的创新机会,今后的体育教学环境应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等实体空间,而会有更广阔的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互融合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可按需获得、分享各种更加直接、便捷、高效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体验也将是前所未有的[4]。
2.加强智慧体育课堂整体规划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应与时俱进,依据国家有关体育教育发展要求,精准定位学校的体育学科建设,做好整体规划。围绕高校学生特点,通过智慧体育课堂提供的数据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综合技术水平,实现体育教师全方位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5]体育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参与智慧体育课堂建设,对体育课堂进行大胆改革,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不仅是单纯地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也可以帮助自己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应全面了解智慧体育的运营方式、管理办法、操作模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转变学生观念,优化智慧体育课堂教学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生也通过“钉钉”“智慧树”等各种平台参与趣味体育课,在获得快乐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了体育学习的自主性,从原先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运动技能,到现在利用各种平台、软件学习体育相关知识。智慧体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6]。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学校体育,而智慧体育课堂正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寻找智慧体育课堂的规律,通过智慧体育课堂实现教法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创新。要牢牢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机会,围绕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体育振兴计划,通过智慧体育课堂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