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晖 芳
(青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它的精神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老一代科研工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血脉相传的精神所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真实地诠释了科学家们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勇于奋斗的情怀和精神;“大力协同、勇攀高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彰显,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学家勇攀高峰、不断创造奇迹的信心和决心。
“两弹一星”精神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形成的,是科学家们在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中,在“两弹一星”工程研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正确的文化观为价值引领,从而扎根中华大地的现实土壤而生成的。
1.“两弹一星”精神生成的理论基础。“两弹一星”精神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文化产物,马克思主义和优秀的中华文化是这一精神产生的理论基础。这一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扎根中华大地而形成的,是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寻求自我解放的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指明了方向,五千多年优秀的中华文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现实土壤。“两弹一星”精神正是在中华文明的土壤里孕育,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价值为引领而形成的。
2.“两弹一星”精神生成的历史基础。“两弹一星”精神是在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历史是这一精神生成的现实土壤和历史基础。“两弹一星”精神中阐释的热爱祖国和艰苦奋斗的核心要素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奋起抵抗,用行动诠释着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久经磨难却不被打垮的精神所在,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无数次奋起中的强大精神基因。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始终保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姿态,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两弹一星”精神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诞生的。
3.“两弹一星”精神生成的现实基础。“两弹一星”精神生成于建国初期特定的现实环境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内我国经济薄弱、技术落后、人才紧缺、自然灾害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总体综合国力较弱,对外面对帝国主义技术垄断和技术封锁。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力下,科学家们凭借干劲和热情,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技术难关,完成了“两弹一星”事业,创造了科技领域的中国奇迹。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现实的国情需要“两弹一星”精神凝聚力量,从而形成中国科学领域的新的独立自主的成果,这一精神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诞生的。
在我国,爱国主义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最基本的情感。《韦伯斯特大辞典》认为爱国主义是指“对国家的热爱”[1]。我国的《辞海》把爱国主义解释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浓厚的感情”[2];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是个体对祖国的深层而持久的热爱。而基于公民基本义务出发的爱国主义,蕴含了公民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也包含了公民个人的情感认同。“两弹一星”精神展现了科学家身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对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影响深远。
作为公民来讲,爱国主义是其参与政治生活应当遵循的政治原则,也是对公民做出评价的一项重要的道德标准。公民的爱国主义可以现实体现为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忠于祖国和人民等等。我国民族精神内涵丰富,涵盖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众多内容,但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是要通过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培养公民爱国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坚定他们忠于祖国的信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3],这也对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两弹一星”精神蕴含了很多爱国主义的经典素材,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在“两弹一星”事业的艰难历程中,科学家们殚精竭虑、隐姓埋名,立志发展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为深刻改变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推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科学家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因此,中国“两弹一星”之路,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对艰难困苦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真实写照,在这过程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是对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充分挖掘这些真实而经典的爱国主义素材,可以很好地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两弹一星”精神可以增强公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公民角度出发的民族认同是与国家这一要素相契合的,区别于历史起源角度的民族认同。公民的民族认同是其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和感受,而国家认同则是公民对于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他们对于国家的归属感等。公民身份是具有双重特征的,“一种是由公民权利确立的身份,一种是文化民族的归属感”[4]。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各民族相互尊重、一律平等,共同参与我国政治生活,构筑起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千百万科学家们以戈壁黄沙为伴、扎根高原,克服艰难困苦,心系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祖先的血脉联系,中国人民都是炎黄子孙,他们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故此“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公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2.“两弹一星”精神可以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是指“个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和资格”[5]。爱国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古代建立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组织结构,这为爱国主义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国家是一种政治组织,公民在这一组织中参与政治生活,获得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只有公民有了较强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坚定他们的爱国信念,增强爱国情感。在“两弹一星”研究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们舍生忘死、艰苦奋斗的家国情怀正是其政治认同的重要体现。文化认同是公民身份认同的标志,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有其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所谓的文化认同也正是在这特定的土壤中生成的,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在政治结构和经济基础上被创造和传承的。因此,文化认同应当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6]“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两弹一星”精神可以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3.“两弹一星”精神助力公民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7]从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层面来看,公民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为集道德价值、道德原则等要素为一体的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理性认同,更多地体现为公民的一种自觉能动和理性自觉。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在病床上忍着剧痛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这是作为公民爱国主义情感的真挚表达,是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选择,也是对祖国的情感认同的现实体现。“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处理国家和个人、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准则,它要求和表现着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8]公民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最终要上升为一种行为选择,可以体现为公民自身形成的道德标准、道德责任与道德行动。也只有将情感认同转化为正确的价值选择,才能真正践行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们放弃了安逸与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这是个体对祖国情感认同的表达,也是价值选择的体现,彰显了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情感、价值和责任。因此,“两弹一星”精神有助于提升公民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可以强化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公民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引导他们厚植爱国情感、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老一辈科学家们扎根祖国大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责大于天的爱国精神、攻坚克难的奋争精神、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凝心聚力的协同精神,展现了科学家们为中华崛起和民族强盛而奋斗的铮铮风骨,为我们提供了鲜活又真实的爱国主义素材。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公民爱国主义教育中,将这些鲜活而真实的素材充分运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将有效提升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从公民角度出发的爱国主义,强调的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身份认同,也是指个人在国家中获得实体性存在的有效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的公民爱国主义可体现为公民对国家负有忠诚的义务,从行为上表现为热爱祖国和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9]因此,我们“要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两弹一新”精神融入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可从公民国家、社会和个人入手。
中华文明是一种传承,更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我国最新颁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是赓续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对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规划部署。通过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充实教育内容,为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有效的路径。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充分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中华道德传统与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也充分体现在科学家们在科研工作中对于祖国的忠诚,体现在公民对于祖国应承担的义务。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力宣传在“两弹一星”精神中呈现的爱国主义的经典素材,深化人们对“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引导公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等等,从而增强对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责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衡量个体在发展中的道德标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体现。责任于国家而言,可体现为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于社会而言,它可以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质量上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忠诚、热爱和责任感具体的表达方式是公民的行动。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科学家们把个人利益同祖国发展命运相统一,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日夜奋战,甚至不惜牺牲个体的生命,集中体现了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宝贵精神。这正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公民对于国家的忠诚与责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科学家们对于祖国热爱的行为表达。科学家们心怀祖国,继承了中华优秀的道德传统与文明,将祖国的命运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开创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我国公民应该通过不断努力,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主旋律,“两弹一星”事业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科学家们怀着对祖国满腔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义无反顾地厚植爱国情感、实践报国之行。“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鲜明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因此,要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需要我们在公民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力弘扬、学习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素材,以更好地推进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