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秀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0)
按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育人重点,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工作本领、获得社会认可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素质教育不仅是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要积极重视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将第二课堂与“三全育人”完美融合;要深刻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把第二课堂归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作学校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不仅能更好的辅助第一课堂,还能更好地体现其独特作用,将学生打造成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思想觉悟高、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核心是“人”,根本是“育”,关键是“全”,基础是“合”。
高等教育传统的育人主体是学校,“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三全育人”是一种可以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多方联动起来的教育模式,通过搭建四位一体的育人环境,构成一体化的育人合力。“三全育人”注重校园、社会、企业、家庭等育人环境,构建“线上”“线下”与“课上”“课下”的多维立体性课堂,提高课堂活力与课堂参与度,从而全面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培育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1]
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的各类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文化体育、实习实训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学校牵头或经学校同意的,在第一课堂教学、实习等课程以外所开展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有益于推动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择业就业甚至创业能力,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2]
较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校及社会等各方的资源。首先,第二课堂在课程时间、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上比较灵活,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特点来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其次,第二课堂的活动涵盖了大学期间的全部过程,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到学校学习时间的结束,学生都能够参与各种活动。最后,在第二课堂的实际实践中,涉及了文体活动、新媒体平台、奖勤助贷、心理教育、网络育人等全方位内容。正是因为第二课堂具有丰富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所以它能够更好地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
市场最为缺乏的就是专业技能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不管是在综合素质还是在专业技能上,都与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职业院校生普遍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理论修养普遍不高,而且缺少刻苦学习、精益求精的精神。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不放在心上,学习不认真、不深入,学到的理论知识限于表面,并且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专业技能较弱。
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觉悟存在困惑,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还不成熟;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热情不足和创新能力不高;部分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求职能力、应聘能力等同样薄弱;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比较匮乏。[3]
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有着第一课堂无法取代的作用。第二课堂具有课程内容丰富、活动时间灵活、活动参与自主等特点。第二课堂为学生展示特点、发挥创造力、拓宽视野创造了一个发展和学习的平台。
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难免会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当其发现理论知识不足时,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搜寻课堂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强化理论知识。另外,第二课堂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过程巩固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能在运用知识时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储备的不足。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进一步提升知识应用、信息处理、外语语言等能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在发现与探索性学习中提高兴趣,在学习与实践循环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二课堂有时间空间开放、活动内容丰富等特点和优势,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按照自身需求,借助文体活动、实习实训和各类竞赛等内容,突破学科界限和发散学习思维,相互交流与启迪,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特长,提高专业兴趣,将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另外,通过与社会、外界接触,学生能够知晓社会需求和自己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未来规划,也能让大学生对今后专业的发展路径有更清晰的理解。
总而言之,较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包含更加多样的教育内容,拥有更加开放的教育形式和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无法取代的功能。第二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综合素质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强化学生整体素质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职业院校要重视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塑造,转变教育理念,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第二课堂活动因其独特的灵活性、创造性和丰富性,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有着第一课堂无法取代的作用;职业院校要注重第二课堂的打造和发展,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探索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模式,使总体思路和具体方式都符合“三全育人”的理念,让学校“三全育人”更为通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
职业院校在建设第二课堂时,应围绕“三全育人”要求来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明确符合“三全育人”要求的培养目标。要彰显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突出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第二课堂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职业院校要突出思政教育实效,创新形式和内容,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通过创新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探索素质教育的科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获得社会认可。
科学规划第二课堂的育人方案,要以专业培养方案为重点,扩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标准健全、评价合理的考核制度,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就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考核的重点。
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上,要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年级、特点等实际情况,改善职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现状;加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个性化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逐步成长。[4]
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评价系统,通过调研和探索,科学规划第二课堂的各项工作,将考核标准进行量化,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来细化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并依托学分制改革,将第二课堂考核纳入学分,与学生在校期间评优评先相挂钩,让学校及学生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将一、二课堂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5]
在学校层面自上而下抓落实,同思政教育结合,要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通过让学生了解第二课堂的概念、实践目的、模块设计和评价体系等内容,获得学生的认可。为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进行,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也可以引进外校教师,或是邀请企业到校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了解社会需求。
要构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以教师、团学干部、班级骨干为主体指导第二课堂的开展,增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参与度。其次,规范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活动制度,重视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第二课堂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外活动,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重要教育教学方式。
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活动的思想引领功能,使第二课堂活动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第二课堂通过科学、多样的活动设计,更好地为职业院校育人模式的实施提供有效路径,有利于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精神。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建设要结合思政教育背景,打造思政教育育人新阵地。通过第二课堂的有效供给,让课外活动与思政教育同向,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6]
总之,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长效性的复杂工程,有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妥善执行,可以提升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教育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校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的人才发展。第二课堂与“三全育人”的有效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学校育人工作的有效结合,有利于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