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范背景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2021-12-28 19:37杨冬梅黄继章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全科小学教师学科

杨冬梅 黄继章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罗定 527200)

一、农村需要小学全科教师的依据

(一)现实的依据

1.现实的需要

新时期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从现实来讲,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教师资源区域性分配不均、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年龄老化、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一些教师不得不兼任多科教学。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的学生跟随父母到城里学习,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短缺问题较为普遍,特别是小五科(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老师缺编问题突出。培养全科型农村教师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是新时代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必须构建新师范教育。《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对广东地区的区域师范教育与建设提出了要求:根据粤东西北地区教育普及情况,每年为当地的中小学培养一批师资团队,其中包括学前教育的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熟练进行小学全科教育的教师,以及其他紧缺的学科教师。2018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世行贷款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项目承办学校竞争性申报工作的通知》,公开遴选了4所院校,承担定向招收2400名初中毕业生专科层次(学制为五年)的农村地区负责教学小学全科的教师的培养任务。在“新师范”背景下,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对于补充乡村小学教师师资、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起到很大帮助作用,同时对农村脱贫提供智力支持。

2.政策的引导

在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学教师培养过程中,湖南省最先开始落实,实现了小学全科教师的遴选与培养[1]。2012年,国家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在其中提到“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这同时是“全科教师”这一新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文件中。《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8年发布的进阶版本——《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都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进行了阐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针对我国的教师培养情况,强调要采用“公费培养”“到岗退费”等不同的形式,将小学全科教师资源输送到乡村地区,确保当地小学的全科教育得到切实的保障。

上述文件与政策都体现出国家对乡村地区小学全科教育的重视,并指出要及时向对应的农村小学培养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小学全科教师。现阶段,我国对于农村地区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主要是以国家推行的政策为基础,由上至下地进行。由此可见,政府对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的支持、鼓励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国际经验的借鉴

教育部2018年《2.0意见》强调要以借鉴世界的培养经验为重点,重视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英国首先提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策略,注重“培养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能力”[2],从国家层面提出对小学师资的素质要求,虽然没有使用“全科”的字眼,但其理念与全科教师的理念是一致的。此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在小学推行教师包班上课模式。我们在借鉴国际经验时需注意将其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的实情,实现本土化。

(二)学理的依据

小学全科教育能够在多方面满足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的需要。小学教育是人一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学段,既是知识能力积累形成的基础,更是社会参与、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小学是人生得以启蒙的阶段,小学教育对儿童的启蒙作用都是必要的。儿童具有先天禀赋、自身兴趣与生活体验,并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是一个生成中的“生命个体”和“社会存在”,是一个怀着惊奇与试验的心理不断与外部世界交往的探索者,不断地灌输知识的和教条式的强化培训,增加的不外乎孩子的盲从和迷信,而孩子们的自由和自主的精神却遭到损失。小学教师是儿童的启蒙者,是学生学习的启动者,而不是操控者,不能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孩子丧失自己的主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应该且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寻找属于自己对知识探索的乐趣。小学教师应该是“带着真理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真理”。

二、新师范背景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目标

(一)新师范实施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师数量紧缺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人们渴望教育公平,但事实上我国目前优质教育资源还是缺乏,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人们的诉求与现实的不平衡才是主要矛盾。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普及,但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优质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急需高质量的师资,这就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多方面为农村小学提供基础教育、提高现有的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早日实现。而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教师资源区域性分配不均、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年龄老化、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仍然是困扰乡村教育的主要问题,因此,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孕育而生。目前,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其培养目标应当符合新师范对于教师的培养目标,二者保持一致,促进教育公平。

(二)全科教师内涵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大概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全科是“全学科”,即所有学科教学、管理与研究都能胜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万金油;二是认为全科是“多学科”,即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三是认为全科是“超学科”,即以教育学科为基础与桥梁,跨越不同具体学科;四是认为全科是“个性化”,即以教师的个别化教学为基本特征。这四种观念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不足之处[3]。从现实来看,“全科”不能是“全学科”,因为全学科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确实在时间、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且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全学科”教学对教师个人成长不利也不太现实;全科也不能是“超学科”,超学科等于是没学科,在一定程度相当于取消了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这反而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特别是对于音乐、美术等具有极强专业性的学科而言。全科的“个性化”观与“超学科”观都否认了系统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认为全科应该指向“多学科”,且具备跨学科能力。“多学科”即“N1+N2+其它”,N1是语数外文化科目中任意一门或多门,N2是音体美科目中任意一门或多门,也就是说小学所有的科目中任何一门都要能胜任,可以服从学校的任何教学安排。跨学科能力指在具备核心能力的同时应具备整合各学科知识、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当前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不仅指向农村小学开展正常教学,还是指向优质教学,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全”与“专”、传统与现代、教学技能与教学思想的关系。全科之“全”是以儿童发展为逻辑起点,不是简单地承担多门学科,而是在能够融汇各学科的知识来综合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

(三)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标准必须满足《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中针对教师培养提出的要求。合格、出色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切实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在设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必须明确农村小学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因此,对于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特征进行准确地把握,对“全科”这一概念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全科教师的身份与岗位进行全新的审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

我们应立足农村小学教育实际,紧扣职业岗位需求,培养具备师德高尚、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多才多艺、掌握一定信息技术、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素养的教师。核心素养并非强调某一专门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要求,而是与小学教师的全科性素养内涵具有一致性,强调的是满足特定情境下复杂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实就是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和超越。

农村的孩子们由于家庭、地域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兴趣爱好的培养方面与城镇的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新师范”背景下,非常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包括必要的运动能力和一定的艺术才能。全科教师自身所拥有的艺体专长,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新师范背景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策略

(一)高质量、严要求的录取标准

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对职前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要注重招生时的生源质量。生源质量太差或参差不齐,势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必将影响农村小学师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影响整个农村教育的水平。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农村小学特别需要高素质的全科教师,所以,我们应该优先选拔学习成绩优异、全面发展、有一定艺体专长且乐于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在开展招生工作和录取工作的过程中,考生的语数外成绩、音体美特长不应忽视。目前,广东世行贷款公费定向培养项目从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中选拔生源,录取学生成绩全部达到所在项目县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上,基本可以保证生源质量[4]。

(二)全面、系统、整合的课程构建

根据2021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按照广东省“新师范”建设要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执行的是“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力求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培养计划与课程结构。其中,课程结构需要切实呈现对师范生技能在通识性、“三字一话”、识谱视唱等方面的要求,涵盖体现“综合能力”的文化通识课程、“职业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文化培养”的学科课程”、注重“突显特色”的特长课程、突出“实践取向”的实践课程。对应小学实际开设的课程而开设相应课程,尽量多安排小学切实需要的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师范技能训练、家校沟通、课堂管理技巧等课程,减少理论课程课时,增加实践训练课时,加大音体美课程的比例。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注重农村教育情怀、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关注儿童发展与心理学,增设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等课程。

(三)规范化的实习实践标准

积极探索双导师制(校内和校外),突出教师基本功训练,制定规范的实习实践标准,将实践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第一,校内狠抓基本功训练。通过“三笔一话”、试教等狠抓学生的教师基本功。开设才艺活动课程(含10个兴趣小组)、组建学生乐队,开展全科专场的才艺竞赛,为学生培养艺体专长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为培养情趣高雅的乡村卓越教师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第二,与农村小学共同建立实践基地。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见习和实习,将课程教学拓展到农村小学实际的课堂现场,将某些技能课直接搬到农村小学课堂,让学生直接深入到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一线,直接参与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作业批改、学生谈心、家校共建等活动中,近距离接触农村小学生,通过和其相处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课程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第三,组织学生到附近小学协助教学。当地附近的小学每个老师带部分学生,可以让他们观摩上课,可以让他们批改作业或参与学校的学生活动等等。学生在没课的时间就深入到附近小学作为导师(小学教师)的助手,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岗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且锻炼了教师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现在小学教师的教师育人任务繁重,有了学生助手的协助,老师的任务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担。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培养体制建立缺乏系统性,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评估及机制的构建与优化,将会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完善职前评价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全科师范生在校期间提高自身水平,避免就业定向分配制度造成的免费师范生学习懈怠。我们应根据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符合教师教育规律且适应全科小学教师特殊性的评价准则。选取接受过全科小学教师培养、具有全科小学教师资格的准全科小学教师进行评价,选择评价专家,同时引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

(五)严格规范的教师资格证考核制度

作为正规教师的根基,教师资格证是拥有教师志愿的人员正式加入教师群体的关键资格。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把关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队伍的质量。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规定,我省开始对公费师范生实施免试资格认定。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并非降低教师职业准入门槛,而是更好地促进师范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免试认定涉及到农村小学师资问题、关系到每个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培养学校更应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环节的工作,确保为用人单位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

猜你喜欢
全科小学教师学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学科新书导览】
教师作品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刘辉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