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艺术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2021-12-28 19:37樊婧仪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育校园文化红色

樊婧仪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0333)

文化艺术通常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展示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和趋向,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民族思想与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建设逐渐完善,应当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而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地忽略了红色艺术的价值,大学生美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就红色艺术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红色艺术概述

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红色艺术出现的绝非偶然,红色艺术它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人文内涵,由人民群众总结、创作而成的艺术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凝结的观念意识形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发展的历程,具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红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

红色艺术与红色文化有所区别,也有所交集。艺术是文化的精华。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就本质而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从宏观来说,红色艺术是红色文化相互影响的,红色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表达方式,包括不限于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五大艺术,还有电影、绘画、剪纸等以革命精神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形式。

二、红色艺术的价值

红色艺术产生于革命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毛泽东亲自主持,并作“引言”和“结论”发言,两次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讲话》是我国红色艺术发展的思想指导,红色与艺术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我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

(一)红色艺术的理论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也进入了新时代,其指导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亦即习近平文艺思想。习近平文艺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把人民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之间的紧密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红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和发扬,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同高校校园文化交流融合中,需要红色思想引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使命。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创建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红色艺术的人文底蕴

红色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奋斗经验,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红色艺术诞生于革命年代,有着浓厚的艺术积累、厚重的历史底蕴。艺术是对最真切、自然美的追求,是最纯真、本源的表达。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察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对红色艺术而言,主观角度来说,有两个重要的载体,一是具体的红色作品表达,二是红色艺术作品作者的思考。客观而言,包括艺术创作的主体及客观效果。

(三)红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红色艺术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同时也是微观和宏观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说,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传承红色文化遗产、遗址,如烈士陵园、纪念馆、历史建筑、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非常重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理,各市区、高校都在排摸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经典已然成为旅游的大热点IP,是城市历史文脉的体现。另一方面,从广义来说,红色艺术是弘扬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包括“抗美援朝”“改革开放”“奥运精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过程中,红色艺术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形势。

嘉兴画院从2008年筹建之初,收集藏品,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红船颂”·全国美术名家创作展览活动,形成了红色艺术中国美术品牌,累积了大量成品,扩大了嘉兴地方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提到“党的诞生地”优先想到的就是嘉兴红船。而在此之后,上海也进行了反思,在2017年设计推出了“党的诞生地·上海”标识,2021年6月3日,修缮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放。

三、红色艺术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一)发挥红色艺术特色,提升文化感染力

用艺术手法来表达中国精神,要遵循历史运用艺术载体,讲述好红色故事。其中,《战上海》是海派杂技首次对红色主题杂技剧的探索,运用“声”“光”“电”“影”“景”等现在科技手段,通过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巧妙地以杂技艺术戏剧化呈现的方式来艺术再现上海解放的伟大历史。红色艺术具有特殊的时代特色,是对遵义精神、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等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结,可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挖掘和提升红色艺术的文化精神内涵。在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方面,与红色艺术深度融合,让学生正面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红色艺术能够将形而上、广阔无垠、化于无形的精神世界实体具象化,营造出红色艺术的独特的感染力,彰显出红色艺术与示范党课、主题团日等形式特殊的文化竞争优势。

(二)美育融入校园文化,提高文化竞争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美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远超于物质文明的构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决不能目光短浅、掉以轻心。美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美育或美育被削弱,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就不全面,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就不完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说道,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20世纪初我国思想界最早提倡美育的先驱之一王国维提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情育)是也。红色艺术是美育的特殊文化表达形式之一,是特殊主题的艺术创作,作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其作品融入了中国近代时期发展的历史,以宏大历史观来看,红色艺术也是中华民族表达觉醒、崛起之精神的重要载体。将红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做好美育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以视频、活动、讲座等形式,培养卓越的校园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凝练成校园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短视频为例,2021年河南卫视在各网络平台大火的了一把,凭借着中原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在端午晚会上推出了一些列国风文化节目,特别是《洛神水赋》水底的洛神翩翩起舞惊艳网友,此前春晚的《唐宫夜宴》和元宵晚会的《元宵奇妙夜》,都曾因为颇具传统国风特色的舞蹈设计受到好评。综艺、国风文化与大众娱乐完美融合,是近代中华文化较好的阐释案例,更是当代美育的杰出代表作品,值得高校推广校园文化学习和借鉴。

(三)融媒体助力文化发展,增强文化传播力

红色艺术在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运用好融媒体平台,增加网络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杜绝以讹传讹,注意泛网络化的表达式,防止红色艺术出现“高级红、低级黑”的错误表达。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正向宣传引导,将红色艺术碎片化、通俗化,将艺术形式更贴近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下熠熠生辉,继续为人民发声、为学生传递思想,当好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为例,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经常刷到关于红色艺术方面的讲解,其中一篇由中国美术馆报送的《初春》油画创作,让人印象深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义波创作了一幅以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时的情景。画作风格真实写实,画作情感真情流露,通过油画演绎展示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四、红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挖掘校史校情,加强艺术积淀与创新

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开拓奋进的艰苦时刻、取得荣耀的辉煌时刻。很多高校的建校史,重合了战争年代,见证了祖国逐步发展壮大,同时也为祖国腾飞添砖加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校园“大师剧”是很好的凝练校史校情的艺术表达,通过后人重新梳理、结构、重组,将感人至深的校史故事搬上舞台,面向学校甚至面向社会群众表演宣传。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少沪上高校纷纷推出以高校各自历史为题材的“大师剧”,同济大学的《国之英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清贫的牡丹——王振义》东政法大学《雷经天》,沪上高校共孵化创排了大师剧20余部作品。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将师生与校史校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二)完善文化活动建设机制

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重要阵地,牢筑思想根基,通过红色艺术的手段,将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展示给高校学子,挖掘中国人民在伟大复兴进程中培育出来的崭新精神素质。将优秀的艺术创作融入校园文化的日常建设过程中,将高校美育无声无息地纳入日常活动之中。因此,要完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机制,提高二级学院组织能力,高校基层活动大多由社团指导老师或辅导员担任,因此,要完善活动培训制度,提高对红色艺术文化的融合力和领悟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分类活动开展,打造与红色艺术文化相结合的活动品牌,形成完善的活动机制、组织机制、宣传机制,并形成特色模式。

(三)扬所长,发挥红色艺术无限的生命力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文艺的创新发展,他认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强调“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发挥高校文化艺术创作的特性,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传统优秀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化素养等功能,激发高校的创作热情,鼓励更多学子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创作之中。从硬件方面,增加展览展示的场所,面向师生展示红色艺术,展览主题可以是“主题性”“地域性”,也可以是贯穿全年的系列性、连续性的项目,从而强化品牌效应。

五、结束语

红色艺术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红色主题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的红色艺术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纳多种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并请各行各业人士到高校进行讲座,真正提高高校生活的质量。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依托学院、课程建设,创作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的红色艺术作品,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在红色艺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形成文化积淀与创新,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猜你喜欢
美育校园文化红色
论公民美育
红色是什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