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1-12-28 19:37张营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广大党员

张营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秉持着正确认识、科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将其融入到治国理政实践的各个方面,不断发挥着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从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角度入手,探究习近平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生逻辑,重点分析其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进而彰显这一战略做法的时代价值,对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奋力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生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安邦的宝贵经验与智慧,将其融入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中,习近平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战略做法也并非无本之木,它不仅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之要求,也是传承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

(一)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提出“文化自信”,突出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形成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如“天下大同”“仁者爱人”“德法共治”“民贵君轻”等理念,这些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根”与“魂”,也是推进治国理政、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它们共同支撑着整个中华民族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如今党的建设事业虽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考验,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蕴藏的博大智慧始终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镜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不忘本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之 “活起来”,重视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文化自信之基和为政治国之道。特别是要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中对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政权兴替进行经验总结,从中吸取历史教训,这样才能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巩固政权提供丰厚的经验借鉴。

(二)传承需要: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传统文化思想

习近平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重视传承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继承中国共产党善于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国内实际问题和加强党内建设这一优良传统的需要。首先,毛泽东同志在治党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毛泽东善于把历史智慧与现实国情联系在一起。他曾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正是这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我们党才得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在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毛泽东依然将传统智慧运用其中。比如,毛泽东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并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实事求是,一切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精髓的来源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真向上、务实致用的思想中找到依据。在组织建设上,毛泽东十分注重党的干部队伍培养,结合传统德才兼备的用人理念,他大力推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毛泽东还高度重视党内作风问题,多次领导组织开展了党风整顿运动。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在治国理政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对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他明确指出“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3]即是说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精华与糟粕的相互关系;江泽民指出创新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我们应当“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4]说明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新的道路和发展方向;胡锦涛则深刻认识到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在于经济实力的竞争,关键还在于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又在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遗产,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

(三)现实需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

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闪耀着的“为政以德”“ 仁者爱人”“ 选贤任能”“ 廉政笃行”等治国理政的光辉思想,都是习近平在新时代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强调必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5]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历史特点和严峻考验,我们党承担着新的历史重任,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党的建设事业也不断遭受挑战。习近平在解决这些时代新课题、应对新挑战的同时,坚持不忘不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老祖宗”,以其远见卓识充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政治国之道,既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走向新的胜利的需要。所以无论是解决党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还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

二、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未停止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运用。在新时代党的各方面建设中,习近平也充分借鉴和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厘清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学习其精神实质,有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得到合理继承与发展,并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更加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在全国范围形成不断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风尚。

(一)为政以德思想与政德建设

儒家文化主张为官者要施行仁政和德政,这一理念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借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也多次强调了政德建设的重要性。2018年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6]同时,他还强调加强政德建设,就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好“三德”。孔子也曾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7]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为政以德即政德建设的思想前提就是要明大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其次,为政以德还严格要求守公德,领导干部要提高党性修养,做“公家人”就要办“公家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外,严私德也是为政以德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严以待己、严于修身,一方面要以身作则,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严育家风,加强家风建设。习近平善于借鉴并创新传统的为政以德思想,从领导干部抓起加强党的政德建设,不仅赋予传统政德思想新的内涵,还推动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知行合一思想与思想建设

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习近平十分重视对广大党员理想信念的树立,他认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8]所以必须进一步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党员树立坚定信仰,正确认识、合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固本培元,增强“四个意识”,夯实思想文化之基。“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一个命题,即认识事物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习近平在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中,结合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赋予“知行”新的时代内涵,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坚持知行合一的道理,要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不能光是嘴上说一说、纸上写一写,这样的假把式要坚决杜绝,要切实地用行动忠于理想。不仅要与时俱进地加强理论学习、武装头脑,还要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20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的第一点就充分肯定了广大党员通过积极参与这一学习活动提高了知信行合一的能力。可见,传统“知行合一”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和创新。

(三)选贤任能思想与组织建设

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依靠组织建设为其提供有力支撑。而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干部的任用,我们党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选拔原则,把德才兼备作为好干部的根本标准,这也与传统尚贤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机制。例如儒家文化中“举直错诸枉”的思想以及墨家文化中的“尚贤”理念就包含着选贤任能的用人原则。“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9]句经典也指出了人才对于治国经邦的重要性。在新时代,习近平深知国理政的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他多次强调培养好人才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并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新时期的好干部标准,并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0]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举直错诸枉”标准的传承发展,对传统任人唯贤、选贤任能的治国用人理念的吸收借鉴。

(四)正己爱民思想与作风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风建设的核心,也是党的优良作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认识民众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的传统民本思想与新时代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着共同的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知顺应民心、体察民意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他着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持续整治党的“四风”问题,不断改善党的面貌,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的爱民思想也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执政者、国家和民众三个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这一思想在当今不仅能对广大党员在坚持群众路线中起到行之有效的文化辅助作用,也是我们党在实际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和巩固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除爱民思想外,习近平还多次强调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深刻道理,他重视党员自身建设,借鉴传统“修齐治平”“正己正人”“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等思想智慧告诫广大党员要想形成优良作风,必须不断修身自省、以身作则,力求做到敬事而信、取信于民,在工作中起正确的带头作用,不断在全社会释放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五)清正廉洁思想与反腐倡廉建设

传统治国智慧中的清正廉洁思想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份重要历史镜鉴。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不断地推进下去,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真正取得群众信任,赢得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道理,便在党的建设中不断地深入挖掘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资源,始终坚持利剑反腐,以匡正驱邪的态度“抓虎”“拍蝇”。习近平还在不同场合引用先秦时期为政以廉的箴言,反复告诫全党“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11],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干净做人做事,始终保持为人简朴、为官清廉的优良品质。于2016年1月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还规定广大党员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在20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更以“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诗告诫党员干部要坚定地进行自我革命,不能违背初心、忘记使命。这些都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对传统治国智慧的丰富和发展。

(六)法治从严思想与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在大禹辅助舜治理社会这一经典故事中,伯益将“罔失法度”放在不要流于放纵和不要过分享乐的前面,足见规矩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仅将传统“为政以德”的道理运用于治国理政中,还深知“罔失法度”这一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他特别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依规治党、依法治党,从党章、法律角度入手,加强对惩治腐败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法规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还在讲话中强调要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充分发挥法规制度对广大党员的激励约束作用。可以说这一治党理念也是对孔子提到的“克己复礼”思想的发展。“克己复礼”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克制自己的欲望,对规范和礼制进行恢复,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通过法规制度约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欲望和权力,是对“礼”的作用的发挥,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将“礼”这一传统演变成了党的纪律和规矩。

三、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不断变化,习近平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重新认识和审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时代作用,并结合我们党的建设实际,重新规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理念来推进党的建设事业。这一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国智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历代领导人都自觉担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并结合具体国情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发展阶段,形成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着我们党的文化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将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地传承下去,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还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密切关系,三者之间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在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治国理政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方针进行继承的基础上,制定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战略,更加突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内涵在新时代更加深刻、内容更加丰富,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共同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我们揭示了新时代治国理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密切依存的辩证关系。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12]2017年,中办、国办以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论述为重要指导,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其中专门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这一指导性文件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将其作为重大工程实施,一方面在全社会起到了鼓舞作用,激励全国人民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使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文化根基更加坚实。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地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治国理政思想,说明治国理政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也更加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三)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3]的确,只有文化繁荣兴盛,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到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习近平在新时代党的各方面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示范作用,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有助于带动我们每个人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担负起续写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另外,习近平关于“四个讲清楚”和“三个独特”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为凝聚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只有不断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才能在传承创新中全面复兴,一个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才能最终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广大党员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怎样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以仙居为例,四问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신시대
组织找你了解情况 千万别做这些事
“四个全面”学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