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韶平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指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在新时代,加强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把青年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学习和借鉴《青年团的任务》中有关加强青年对共产主义认同的方法,能为我国加强新时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一方面,人是社会存在物,青年处在相互的联系之中,通过把“把全体青年都团结和组织起来”可以渲染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渲染。另一方面,青年在年龄、爱好、价值观等方面较为接近,渲染良好的氛围能使青年之间形成相似的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套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党和国家需抓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发挥好其模范带头作用,营造人人主动争做时代新人的氛围,能“把全体青年都团结和组织起来”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俄国刚刚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新生政权还不稳、阶级力量薄弱。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足以抵抗破坏势力,把“把全体青年都团结和组织起来”渲染认同氛围,“以便把散居在辽阔国土上的分散而互不联系的千百万人意志统一为一个意志”[3],组成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统一战线。其一,这里的“全体”不单指工人阶层的青年,还指在全社会范围中思想上认同并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的青年。因此,“只有学会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斗争中获得胜利,而我们得到巩固之后,就会成为真正不可战胜的力量”。其二,不是所有的“团结和组织”都会得到人民的认可。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和组织”是建立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具有主动性;资产阶级的“团结和组织”建立在剥削压迫基础上,带有强迫性。所以,无产阶级手段获得人民认可,资产阶级手段遭到人民唾弃。在这“和谐”的认同氛围中,“让青年自己把这个工作负担承担起来”而不是采用行政命令式的强迫手段,让青年自己站出来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4],只有这样全体青年才能主动积极地为大家的利益而工作,才能成为“团结一致的自觉的劳动者”[5],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精力全部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在新时代,“把全体青年都组织和团结起来”渲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氛围,离不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把全体先进青年团结在一起的群体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同时,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强调,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把全体青年都组织和团结起来”。因此,为了建成富强民主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主义青年团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凝聚青年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在这种认同氛围,更多的青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和建设者。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要求全体共青团员积极参与到党史学习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模范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为全体青年作出表率。其次,发挥好组织化学习的优势,让更多的青年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领会党的理论创新,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额的认同。最后,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展示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走的学习成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紧紧交织。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明确指出广大青年肩负着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的任务,因此,需要更加重视青年的工作,实现“把全体青年都组织和团结起来”。当今,新时代青年则是我国最年轻的血脉。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青年的工作,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党和国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对青年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认识到自己的新时代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6],从而营造人人主动争做时代新人的氛围。在这良好的氛围中,有助于带动青年团结起来,继承先贤遗志,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奋斗目标,自愿自觉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7]历史已经证明,列宁倡导青年加强对共产主义相关理念的学习,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后期苏联领导人在建设发展中逐渐偏离这一理念,尤其是奉行“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的错误理念,加速了苏联解体。因此,我国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引以为戒,把教育活动“落实、落细、落小”,号召青年积极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理念贯彻好、落实好。
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指出“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8]虽然青年在学校获得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更新了自己的价值理念,但如果不能把所学与铲除剥削者这一斗争结合起来,理念就不能成为行动的先导,青年也不会真正认同共产主义。一方面,列宁通过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书本不能说服人,真正能说服人的是生活中的经验。农民以前维护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政权,现在成为“自觉的、经过艰苦磨炼的共产主义拥护者”,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农民根据亲身的经验已经懂得和清楚地认识到旧政权只会让他们遭受资本家和地主残酷的奴役,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他们。无论多么愚昧无知的农民,只要根据亲身的经验也会懂得和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沸腾的实际生活”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全部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沸腾的实际生活”中,青年必须通过劳动贯彻对共产主义的认同。“共同劳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经过艰苦努力和创造,要在斗争进程中才能实行”[9]。尽管是“最微小、最平常的任务”也有利于共产主义任务的完成。所以,无论是扫除文盲的工作、实现全国电气化的工作还是菜园子的工作,青年都能在劳动中贯彻对共产主义的认同。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的检验重在社会实践。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基于青年具体化的实践,不能是大而空的、口号式的,要在“沸腾的实际生活”中“落实、落细、落小”,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理念的认同。首先,要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者要学会寓教于乐,减少一些填鸭式的理论说教,多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青年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教育效果。其次,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教育资源。教育者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等,充分挖掘本地的名人故事、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增强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立足长远,持之以恒。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10]。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贯穿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青年需要通过一点一滴地积累、一言一行地磨练,逐渐增加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认同。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青年在“沸腾的实际生活”中必须通过劳动贯彻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时代的场景在切换,“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观念没有变,习近平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1]长期以来,各地区和部门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现象屡见不鲜,充分反映了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被淡化。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促进新时代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助于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引发正确的劳动行为,增加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认同;错误的劳动价值观有助于树立消极的劳动态度、妨碍正确的劳动行为,减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认同。由此可见,青年是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是否在理念层面达到认同,关系到能否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的思维能探索与发现事物内部本质联系与规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所以,青年要在思维上夯实意识形态的认同。列宁认为只是会教条式的记忆和背诵,不会把共产主义的知识融会贯通,做不到对共产主义的透彻理解,就达不到对共产主义的认同,应该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以致在思维层面达到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新时代青年要在思维上达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在外国优秀文化上贯彻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上采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在从国内战争过渡到和平建设的转变关头,苏维埃俄国出现了要创造一种纯而又纯的无产阶级文化的极“左”思潮,主张要把无产阶级与旧文化彻底决裂,彻底的否定和抛弃旧文化。列宁认为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只会把学习局限于“教科书、小册子、著作”,把青年培养成“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牛皮家”,因为这些人只是会教条式的记忆和背诵,“却不善于把所有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 。”[12]只有在思维层面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这要求青年对共产主义的学习树立科学的态度。在学习目的上,虽然旧式学校教授的内容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但其中又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合理的成分,因此青年“只吸取我们实行真正共产主义教育所必需的东西”[13]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在学习内容上,对学到的一切知识都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因为青年“不是用一堆无用的垃圾来充塞自己的头脑,而是用对一切事实的了解来丰富自己的头脑”[14];在学习过程上,需要有“下一番极认真、极艰苦而巨大的功夫”[15]的决心,不能因害怕困难而对共产主义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消极态度;在学习结果上,运用“自己学到的共产主义的现成结论来炫耀一番”[16]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共产主义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开花结果,而不是成为“空中楼阁”“空字招牌”。如果青年对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在思维上实现融会贯通,在列宁看来,这些班门弄斧的吹牛家不会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对资本主义文化没有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是采取批判性继承,这启示我们在思维层面正确把握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关系。当前,经济全球化潮流使各国文化之间交流交融交锋程度不断加深,文化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厘清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文化要采取包容的态度。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由闭关锁国惨痛的历史教训可知,我们如果对文化采取自负和自满的态度,那么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将停滞不前,成为“空中楼阁”“空字招牌”。我们要增加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应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促进我国意识形态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主导意识形态对多样文化批判性借鉴。包容文化的多样性不意味着全盘的肯定,不讲斗争,粉饰太平。在外来文化交流互见过程中,一些敌对势力打着学术研讨、交流学习的旗号,灌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要保持警惕,对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由此可见,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我们应采取融会贯通的方式,在思维层面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在《青年团的任务重》中,列宁认为对学到的一切知识要善于融会贯通,采取批判的态度,包括本国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才能被本国人民所认同和容纳,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青年要在思维上夯实意识形态的认同,就必须实现本国传统文化采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要求青年对于那些至今具有借鉴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形式上的改造和创新,使其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青年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给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表达形式。比如,通过文艺作品、主题教育等方式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创新性发展要求青年补充、扩展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其生命力和活力。比如,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等应根据时代的要求丰富其内涵铸就我国意识形态的“根”和“魂”,实现与现代文化的相通相融。只有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才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以达到增强新时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强烈认同的效果。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同志一再用这个比喻,强调信念的重要性。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强调,刻苦学习人类已有的全部知识来增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当前,我国青年一方面需要刻苦学习人类已有的全部知识,另一方面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认同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学习运用新兴媒体技术,扩展主流意识态的传播空间,积累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多次强调,青年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增强离不开刻苦学习。但在文化和道德上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造成了学习不深入,领会不到位。“共产主义”包括共产主义文化和共产主义道德。列宁有首先理有理有节的说明共产主义文化与现代知识是否相冲突的问题。如果青年以旧学校是“死读书”的学校为借口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只学习共产主义的教条和口号,那么青年显然犯了极大的错误,因为共产主义知识不是无产阶级人士杜撰出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17]但“我们应当吸取旧学校中的好东西”[18],好的东西是指人类所积累起来而为人们所必需的一切,比如现代科学技术。所以说,学习共产主义文化,还应学好现代科学技术。在处理共产主义道德方面,列宁认为“说我们共产主义者否定任何道德”[19]是错误的观点,否定的是资产阶级借助上帝的旨意所宣传的道德,这种道德旨在愚弄农民和禁锢工人的头脑,“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不是“一个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人”的自私自利的道德[20]。是一个“我眼中有你,你眼中有我”的互相关爱的道德。这些理论问题的合理解决,使青年越学越觉得有信心,越学越觉得有力量。
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产生历来都以时代为背景和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为了增强青年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认同,提出学习共产主义的相关知识。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波折,地区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在国内,我国经济社会“成长中的烦恼”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引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危机。因此,青年要在信念层面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清醒地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紧密结合我国的世情国情党情,认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新时代青年作必须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弄懂它怎样坚持、继承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又要弄懂它如何发展、创新的,只有做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来。
列宁认为,增强共产主义认同信念不能仅仅依靠共产主义知识,还需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因为共产主义教育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为载体。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社会舆论多元化。一些“意见领袖”和“舆论精英”利用新兴媒体炒作社会热点问题,故意推动或引发“意识形态的群体性事件”,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群众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青年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拉近与受众者的距离,吸引受众者关注,为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发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战斗力。自媒体队伍的壮大,不只局限于本国青年,还要善于利用他国青年。如果他国青年能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发言人,则更加强了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念认同。比如,夏波波和郭杰瑞等外国友人利用微博自媒体讲述了中国在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其他国家战胜困难。在官方媒体的引领下,青年合理利用好新兴媒体技术有利于扩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空间,提高传播速度,坚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念认同。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疫情表彰大会上,称赞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勇挑重担,向世人彰显青春蓬勃的力量,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今天,重温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挖掘其中关于意识形态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有助于进一步团结广大青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贡献智慧、展现风采,担当得起民族复兴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