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章臻
(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 合肥230039 )
宋代宗室群体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如今有很多关于宋代宗室研究的著作与论文。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贾志扬的 《天皇贵胄:宋代宗室史》[1]与何兆泉的《两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为中心》[2], 这也是仅有的专门研究宋代宗室的著作。 其他如张邦炜的 《宋代对宗室的防范》[3]、祖慧的《南宋宗室科举制度探析》[4]、何兆泉的《论宋代宗室的法律管理》[5]、晁根池的《宋代居住问题述论》[6]等文章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宋代宗室进行论述,有着各自独特的观点。 但此前宋代宗室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对宗室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而很少涉及宋代宗室的经济状况。 但宋代宗室的经济状况与其他朝代存在着诸多不同, 尤其是宋代宗室群体间的经济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宋代宗室间经济状况的差异与宋代朝廷所施行的宗室政策息息相关。 宋代建国之初便确立了敦睦宗族的传统, 因此宋代统治者并未遵循此前各朝沿用“五服而断”的政策,宋代皇帝五服之外的族人依旧称为宗室, 这造成了宋代宗室数量众多的状况。 但血缘关系的亲疏使朝廷施行的政策不尽相同,这造成了宗室间经济状况的差异,而且使得宗室走上了庶民化的道路。 尤其是在北宋宋神宗推行宗室改革与南宋建国后, 朝廷宗室政策的两次调整使得宗室群体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北宋建国后不久,便确立了以防范为核心的宗室政策,对宗室群体进行严格的限制。 因此为了对宗室进行补偿, 朝廷给予宗室诸多优待与经济特权。 这使得宗室群体皆享有较好的经济待遇,生活状况十分优越, 并一直持续到宋神宗推行宗室改革之时。
北宋前期, 宋太宗即位后不久便确立了以防范为核心的宗室政策, 其中宗室群体被严禁参与朝廷政务,他们不再担任实权官职,而仅担任具有仪式性的虚职。 朝廷为了弥补宗室群体,便给予他们赐名授官的特权, 即宗室在年幼之时便会被授予官职,此后终生享有朝廷的任命,此项政策给宗室带来优厚的俸禄, 这也是宗室群体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真宗下诏提升宗室的俸禄,“增皇侄已下俸月十千。 先是初授官俸三十千,稍加五十千,再加七十千”[7]100,宗室此时享有的俸禄非常之高。 天禧元年(1017),宋真宗下诏令宗正卿赵安仁制定宗室任官法,“安仁请以宣祖、太祖孙初荫授诸卫将军,曾孙授右侍禁,玄孙授右班殿直,内父爵高听从高荫,其事缘特旨者,不以为例。 又诏中书、枢密院详定行之”[8]2042,此后宗室任官有了定制, 宗室享有的俸禄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但即便享有如此优厚的俸禄,宗室群体也并未满足。 景祐二年(1035),宗室上书请求宋仁宗推广封赏, 宋仁宗便大规模地提升宗室的官职,“宗子诸司使领诸州刺史者十二人换诸卫大将军、领诸州团练使,诸司使十九人换诸卫大将军、领诸州刺史,诸司副使十九人换诸卫大将军;内殿承制以下一百三十人,并为将军、率府率副率,用乙未赦书”[8]2763,这些宗室所享有的俸禄也进一步提升。同时宗室授官政策被进一步调整, 此后宗室官职升迁变得更加容易,“故时自借职十迁至诸司副使,及换西班官,自率府副率,四迁即为遥郡刺史,俸禄十倍于旧,国用益广,至今为患”[8]2763,这使得朝廷在宗室俸禄上的花费较之前增加十倍有余。
宋代朝廷对宗室的防范不仅仅在参政任官方面, 宗室的出行与交游活动也受到朝廷严格的限制。 自宋真宗时期开始,宗室群体开始集中居住,被置于朝廷的统一管理之下, 与外界的往来变得十分困难。 宗室长期生活在有限的空间内,朝廷为了有效地对宗室进行统一管理, 便对宗室群体的衣食住行全权负责, 而且宗室群体日常的花销由朝廷来担负。 如在此时期,宗室的居所皆是由朝廷出资修建。 宋真宗即位后不久便下诏为宋太祖与赵廷美系的宗室修建新居所。 宋太祖系的宗室居住在南宫,之后朝廷还不断地对南宫进行扩建,先是“南宫惟正等诸院移居新修西宅”[7]100,后又“修怀远驿为南宅, 赐皇从侄惟正等”[8]1826来满足宋太祖系宗室的聚居需求。 而赵廷美系宗室则被安置在北宅居住,宋真宗曾多次前往北宅探望廷美诸子,咸平二年(999)“幸北宅视德愿疾”[9]108、咸平六年(1003)“幸北宅视德润疾”[9]121、景德元年(1004)“幸北宅视德钦疾”[9]124。 宋仁宗即位后,宗室成员数量急剧增加,南宫与北宅变得拥挤不堪,不能满足宗室的居住需求,因此在景祐二年(1035),宋仁宗下诏“即玉清昭应宫旧地建宫,合十位聚居,赐名睦亲宅”[10]1083, 将新修建的睦亲宅作为宋太祖系宗室聚居之地,同时将宋太宗系宗室也迁入其中。 庆历六年(1046),宋仁宗下旨将北宅改名广亲宅,“先是,以秦王宗子蕃多,而所居隘狭,乃命以故宰臣王钦若第增修之,及成而赐名”[7]103,将之前王钦若的住宅赐予宗室以便扩建北宅, 供赵廷美系宗室居住。 此后宗室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睦亲宅与广亲宅也不能满足宗室的居住需求, 于是在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下诏“建睦亲、广亲北宅于芳林园”[11]2412,在芳林园建睦亲北宅与广亲北宅来安置宗室,分担宗室的居住压力。 以上府宅的修建与扩建的费用皆是由朝廷担负。
北宋前期,宗室严禁参与朝政,而且活动范围被限制在有限空间内, 为了使宗室不将精力放在朝政探讨上,朝廷积极引导宗室从事文化活动。 皇帝时常组织宗室参与各种文化集会, 并对其中表现较好的宗室给予奖励, 这使宗室获得了诸多经济收益。 如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对朝臣言“朕每戒宗室,令读书、作诗、习笔札、射艺,如闻颇能精熟,朕将临观焉”[8]1788。 后宋真宗便多次前往诸王府宅考察, 如宋真宗曾在赵元佐府宅与宗室宴饮, 考察宗室的学习状况并进行赏赐,“召宗室从官及宫僚宴射于相王元偓宫,赐以御诗并衣币有差”[8]1788。 皇祐四年(1052),赵克继将夏竦所集古文韵六卷献给宋仁宗,宋仁宗对朝臣言“宗室中向学者鲜,独克继孜孜于字学,宜降诏奖谕”[8]4132,对赵克继进行奖赏。 皇祐五年(1053)“右龙武大将军克悚上拟试诗、赋、论十卷,且请随举人赴殿试”[8]4202,宋仁宗便令翰林院出题测试赵克悚, 赵克悚成绩优异并因此升为右卫大将军。同年“右武大将军宗谔上治原十五卷”[8]4213,宋仁宗下诏对其进行奖励。朝廷的优厚奖赏使得宗室积极地参与到文学研读中,形成了较好的文化传统, 并因此得到了朝廷优厚的赏赐。
除却以上朝廷政策给宗室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在日常生活中,朝廷也会给予宗室诸多恩赏,这使得宗室经济状况更加优越。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下诏对自己的兄弟赵光义(宋太宗)与赵光美(赵廷美)进行封赏,“开封府尹光义、兴元尹光美各益食邑,赐功臣号”[9]16。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幸武功郡王德昭第,因幸齐王廷美府。 赐廷美银万两、 绢万匹。 德昭及兴元尹德芳赐各有差”[8]434,对赵廷美、赵德昭与赵德芳进行封赏。即便是赵廷美因意图谋反遭到贬谪, 宋太宗也给予其优厚的赏赐,“遂罢廷美开封尹,授西京留守,赐袭衣、通犀带,钱千万缗,绢、彩各万匹,银万两,西京甲第一区”[12]60。此后宋真宗与宋仁宗也经常赏赐宗室成员。 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前往泰山封禅归来,便下诏赏赐宗室,“以封禅庆成,赐宗室、辅臣袭衣、金带、器币”[9]140。宋真宗与宗室宴饮,“元偓奉觞上寿,赐袭衣、金带、器币、缗钱”[9]8702,赵元偓向宋真宗敬酒并祝长寿, 宋真宗便对其进行封赏。 明道二年(1033),宋仁宗祭祀天地并宣布大赦,“宗室任诸司使以下至殿直者, 换西班官”[9]200,宗室受到封赏。 宝元二年(1039),宋仁宗下诏“宗室遇南郊及乾元节恩,许官一子,余五岁授官”[9]205,给予宗室官职升迁更多的便利。 北宋前期宗室数量较少且与皇帝关系亲密, 再加之朝廷对宗室施行防范政策, 这都使朝廷给予宗室群体优渥的经济待遇。
宋神宗即位后, 朝廷面临着宗室花费过多的问题。 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诏三司裁定宗室月料、嫁娶、生日、郊礼给赐”[13]675,查明宗室日常花费过多。 再加之宗室的俸禄非常之高,“时京师百官月俸四万余缗, 诸军十一万余缗, 宗室七万余缗”[14]132,宗室俸禄远远超过京师官员的俸禄,仅少于全国军队的花费,这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为了解决宗室花费过多的问题, 宋神宗便推行宗室改革,对此前的宗室政策进行调整。 根据与皇帝血缘关系的亲疏, 宗室被划分为五服内的宗室近属与五服外的宗室疏属, 自此宗室间的经济状况开始出现分化。
朝廷对血缘关系亲近的宗室近属依旧施行防范政策, 因此宗室近属在任官与居住出行等方面的限制依旧存在。 但相应地,他们依旧享有此前优越的经济待遇。 宗室近属依旧享有赐名授官的特权, 居住在朝廷所提供的居所中并接受朝廷日常的封赏。 如在崇宁年间,宋徽宗曾下诏“宗室公使并生日支赐并依元丰条例, 其元佑条例更不施行”[7]131,对宗室近属所享有的俸禄等进行调整,“每年支赐使相、节度使各二千贯,节度观察留后一千五百贯,观察使一千贯,防御使使七百五十贯,团练使五百贯,刺史二百五十贯”[7]131,朝廷依旧给予宗室近属优厚的俸禄与赏赐。 普通宗室近属尚且如此, 与皇帝关系更加密切的宗室诸王待遇更加优渥。 元祐元年(1086),宋哲宗皇叔扬王赵颢、荆王赵頵出居外宅,宋哲宗下诏“各赐银、绢、缗钱各五千,岁各增公使缗钱五千,仍给见钱。 本府官吏赐与有差”[7]45。 绍圣四年(1097),宋哲宗下诏对自己的兄弟进行封赏,“申王佖、 端王佶每年特赐公使钱各六千五百贯,内一半见钱,一半折”[7]47。 元符元年(1098),宋哲宗下诏对申王赵佖、端王赵佶再次进行封赏,“申王佖、 端王佶岁赐实给公使见钱八千缗;及迁外第,特各赐银绢五千匹两、钱五千缗;府官吏赐有差”[7]47。 宋徽宗即位后,郓王赵楷深受宋徽宗喜爱,为了方便其出入皇宫,朝廷花费重金在皇宫与其居所间修建了新通道,“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9]8725。 在宋神宗推行宗室改革后, 宗室近属的经济状况并未发生大的转变,依旧十分优越。
而宗室疏属与皇帝血缘关系相对疏远, 对皇帝统治不再构成威胁,而且宗室疏属的数量众多,是朝廷宗室支出增长的重要原因, 因此朝廷推行宗室改革,主要针对的即是宗室疏属。 朝廷对宗室疏属的管理政策发生了调整, 宗室疏属受到的防范与限制逐渐消失,但相应地,他们的经济状况较之前出现了变化。 在任官参政方面,宗室疏属不再受到诸多限制,他们被允许出任外朝官员,政治才华逐渐得到施展, 但他们也逐渐失去了此前享有的赐名授官特权。 而且并不是所有宗室疏属皆能出任外朝官员, 这意味着很多宗室疏属不再享有任官的俸禄, 因此失去赐名授官特权使得部分宗室疏属失去了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他们的经济状况较之前发生了下降。 而在居住与出行方面,宗室疏属不再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 他们可以与外界进行自由接触与往来, 但他们需要离开宗室聚居之地。 在改革之初,朝廷便允许部分宗室疏属在京城散居,“祖宗袒免亲以下,见有官不愿出官、父祖俱亡者,许在京居止,随处置产”[7]117,此后随着宗室疏属数量增多,朝廷的政策也逐渐放开,大多宗室疏属都散居在京城。 但朝廷此后不再担负宗室疏属日常衣食住行的费用, 此需要宗室疏属自行解决,这无疑增加了宗室疏属的经济负担。 此外宗室疏属离开聚居之地后, 朝廷对他们的关注逐渐减少,朝廷日常的封赏与他们无关;婚丧嫁娶等重要事宜,朝廷给予的赏赐逐渐缩减。 朝廷政策的调整使宗室疏属享有的经济特权减少, 经济状况与宗室近属的差别逐渐显现。
朝廷施行宗室改革后, 宗室疏属的经济状况虽有所下降,但依旧优越。 宗室疏属与皇帝的关系已出五服,但他们与宗室近属的联系紧密,而且受到朝廷的重视。 因此朝廷未将宗室疏属享有的特权全部消除,而是逐步调整对宗室疏属的政策,这使得宗室疏属的经济状况依旧十分优越。 如赵令畴家境殷实、生活优渥。 赵令畴曾向友人苏轼抱怨自己所作诗词有所欠缺,对此苏轼作《秋阳赋》来教导赵令畴,其中“公子何自知秋阳哉? 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帷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 何自知秋阳哉”[15]9,言明赵令畴生活优渥、不知民间疾苦,这使其创作思维有所欠缺。 赵令畴还喜好收藏古物字画,这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其曾花重金收购一面汉代古镜,背有铭文“汉有善铜,出丹阳,取为镜,清如明。 左龙右虎”[16]379。 赵令教与李之仪交好,二者曾谈论“美”字,“荆公解美字,从羊从大,谓羊之大者方美。 今同华间羊之胡头者,其重至百斤,食之信天下之美味不能过也”[17]579,王安石解释“美”字,认为肥美的羊最为美味,时人也多认同这种说法,但唯独赵令教不以为然。 赵令教认为人的口味是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味的。 李之仪认为赵令教有这种想法, 是因为他生活优渥所造成的,“盖贵公子辈特以人为轻重,高下未尝毫发,出于已审如是”[17]579。赵令穰是北宋著名画家,其喜好名人字画,家里藏有诸多晋唐时期书法名画,多是其花重金求购。 赵令穰曾重金收购唐朝钟绍京真迹,“唐越国公钟绍京书《千文》,笔势圆劲。 在丞相恭公孙陈并处,今为宗室令穰所购”[18]595; 赵令穰还曾与米芾有所往来,米芾曾“以头陀碑一幅及智永三行帖,换宗室令穰欧书语箴一幅,与薛绍彭分收”[19]41。
宗室疏属数量众多, 其中少数宗室疏属因故而经济状况堪忧。 朝廷对此些贫困宗室十分重视,给予他们优越的补助政策, 使他们享有较好的经济状况。 宗室改革之初,宋神宗便下诏书来帮助贫困宗室疏属,“袒免亲以外两世贫无官者, 量赐田土,其孤幼无依及老贫失所者,不以世数所在具名闻奏,当议特加存恤。 今所降新例内合具条件者,令所司议定闻奏”[7]117。此后朝廷始终给予宗室疏属必要的资助,元祐二年(1087),宋哲宗下诏“孤遗宗室非袒免亲外,如父祖俱亡,无官俸贫阙者,委大宗正司及所在官司体访验实以闻, 仍令户部计口支钱米”[7]124。 元祐三年(1084),宋哲宗再次下诏“袒免外两世亲,除已有计口给钱米指挥外,其间外任孤遗,别无依倚者,与量破舍屋居住,或给赁钱”[7]124,朝廷不仅给予贫困宗室钱米,还给予其住宅补助。 宋徽宗即位后,朝廷对贫困宗室疏属的补助更加优越。 其先是申明将会遵循父亲宋神宗的遗志, 对贫困宗室疏属给予补助,“神宗尝诏宗室年长者推恩,又尝诏袒免外两世贫无官者赐田,又尝诏外任者许居于两京,今宜遵先志”[7]129。 后在政和四年(1114)下诏“自今应宗室无父,宗妇无夫若舅亡殁,仰大宗正司管勾葬事”[7]134,申明对贫困宗室疏属的丧葬事宜给予补助。 此后宋徽宗还在南京与西京建立了敦宗院来专门安顿贫困的宗室疏属。 北宋后期,朝廷的宗室政策保障了贫困宗室疏属皆能得到诸多经济补助, 可以维系较好的经济状况。
南宋建国初, 朝廷对宗室疏属的政策再次发生调整,宗室疏属基本失去了朝廷的政策支持,这使得宗室间的经济差异逐渐拉大。 而且因南宋初期朝廷的宗室政策发生调整后, 此后未再发生大的调整,因此宗室的经济状况也未再发生较大变化。
南宋时期,宗室近属依旧受到朝廷的重视,享有优越的经济待遇。 北宋末年金军入侵致使北宋灭国,京城开封沦陷后,居住在开封的宗室近属大多被金军掠往北方,再加之此后连年的动乱,到南宋政权安定后, 与皇帝亲近的宗室近属已经所剩无几。 朝廷对所剩无几的宗室近属十分重视,沿用了北宋时期的政策,给予宗室近属优厚的待遇。 宗室近属依旧有赐名授官的特权, 并享有丰厚的俸禄,但他们依旧不能出任实权官职,仅能担任仪式性的南班官,此后被称为南班宗室。 而且朝廷在临安与绍兴修建了府宅供他们集体居住, 并将他们置于朝廷的统一管理之下, 依旧对他们的出行交游活动进行限制。 除此之外,皇帝非常关注宗室近属的生活状况,时常给予他们赏赐与经济补助。 如绍兴五年(1135),宋高宗见宗室近属居所狭窄,便令临安府审查情况并解决此事,“诏南班宗室见居屋宇窄隘,令临安府相度检计,申尚书省”[7]153。后宗室近属上书表示临安物价飞涨, 致使日常花销过大, 因此朝廷给予他们购买食材的补助,“特依御厨第等食折支钱例支给, 其见折支羊肉钱更不支破”[7]153。 宋高宗关心宗室近属的过冬问题,便给予他们额外的补助,“南班宗室当此时寒不易, 朕前日各赐绵绢,共支过绢三千六百疋、绵一万两”[7]153,宗室近属经济待遇的优越可见一斑。 此后继位的皇帝皆延续了南宋建国初确立的政策, 给予宗室近属优越的经济待遇,
在南宋时期, 宗室近属与宗室疏属完全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群体, 彼此间的联系已经不再如之前那般紧密, 宗室疏属与皇帝的血缘关系更是十分疏远。 因此朝廷对两个群体采取完全不同的管理政策, 这使得宗室近属与宗室疏属间的经济状况完全区分开来。 而且由于宗室疏属群体受到朝廷政策支持变少, 朝廷政策对他们的经济状况影响变小, 这使得宗室疏属间经济状况也出现较大差异。 居住在泉州与福州的宗室疏属经济状况整体较好。 北宋末年居住在两京敦宗院的宗室疏属,在南迁之后定居在泉州与福州, 朝廷依旧设立外宗正司来管理他们。 因为外宗室司的存在,这些宗室疏属也享有诸多朝廷的政策支持, 从而享有较好的经济待遇。 他们享有的经济补助虽不及宗室近属,但较散居在各地的宗室疏属要优厚。 如北宋后期那样, 朝廷在福州与泉州修建了居所来供这些宗室疏属居住, 而且并未对他们的出行交游活动进行限制。 朝廷时常对他们进行补助,而且标准较高。 绍兴二十八年(1158),宋高宗下诏对临安与绍兴的宗室近属进行补助, 补助标准便是参照外宗正司的标准,“勘会行在、 绍兴府孤遗宗子、宗女、宗妇等,所请钱米微薄,不可赡养。 可比附两外司孤遗体例,将见请钱米之人籍定名字。 如十五岁以上,每月添支钱一贯、米一石;十四岁已下,减半添支”[7]156。不仅如此,在朝廷的政策支持下,泉州的南外宗室司曾积极地开展海外贸易, 他们凭借泉州的地理优势获取了诸多经济收益, 这使得泉州与福州宗室疏属的经济状况更加优越。 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使得部分宗室官员以权谋私, 如绍兴三十一年(1161),一漳州商人黄琼与其父亲出海贸易,其父客死他乡且空舟返航,“所有逋负,官司追索,估卖其舟。 知宗士衎借名承买”[7]3579,赵士衎利用职位之便勾结同党,低价买取了货船,此后亦多有宗室因非法夺取商人利益而受到控诉。 后朝廷下诏严禁宗室官员私自参与到海外贸易之中。
大多宗室疏属在南渡后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他们不再受朝廷的重视,不再享有朝廷给予的特权,生活状况基本与常人无异。 这使得宗室疏属内部出现分化,他们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彼此间经济状况的差异变大。 而且相较于朝廷的政策支持, 家世传承与任官等状况对他们经济状况的影响更大。部分宗室疏属有较好的经济状况。如赵伯驹、赵伯骕两兄弟是南宋著名的画家,二者因擅长作画而得到宋高宗的赏识。 之后得以担任朝廷官职并时常受到朝廷的赏赐, 二者的绘画才能使他们家族得到了较好的经济状况。 赵伯驹的儿子赵师睪曾花费巨资来攀附权臣韩侂胄。 韩侂胄生日时,赵师睪献给韩侂胄一盒子,内盛“粟金蒲萄小架,上缀大珠百余”[9]8749,之后又送给韩侂胄四枚北珠冠,听闻韩侂胄的妻妾分配不均,便“亟出钱十万缗市北珠,制十冠以献”[9]8749,其家财之雄厚可见一斑。 赵汝鐩家世显赫,其祖父赵不倦曾经官至少师,其父赵善坚曾官至户部尚书,其母是朝廷重臣楼钥的孙女。 赵汝鐩的父祖凭借自己的才能出任朝廷要职, 并为此后家族享有较好经济状况奠定了基础。 赵士礽的家族在北宋时期迁居至铅山,大观元年(1107)赵士礽参加“锁厅试”且名列第一,之后其赴多地担任要职,因此其家境殷实。 而且其后人多有才情, 赵士礽子孙中有九人先后考取进士或赐同进士出身, 其家族也因此逐渐成为地方大族,家境殷实。 赵士礽的儿子赵不移曾花巨资在家乡修建赵氏藏书楼, 保存有一万五千七百多册古籍且对外界开放。 但南宋时期宗室疏属数量众多,家境优越的宗室疏属仅占少数,大多数宗室疏属没有显赫的家世, 也未受朝廷重用而担任要职,他们大多过着贫困的生活。 如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赵令德袭封为武德郎,“时安定郡王令詪换文阶, 大宗正司奏令德授定武军承宣使,袭封。 令德贫,几不能出蜀”[9]8684,赵令德生活贫困,以至于由蜀地前往临安的费用都不能担负。 赵师秀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宗室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一生都在地方担任基层官吏。 赵师秀生活贫苦,他在给好友徐照的信中曾提到, 他为了生计常年四处奔波,“因贫为远别,已是十三程”[20]191。 赵汝回家境十分贫寒,其曾作诗《峨眉山廨》,其中“褐衣蔬食苦吟身, 肌骨虽清鬓雪新”[21]782将其生活贫苦的状况描绘出来。 赵汝绩更是苦中作乐,作诗《贫居》来诉说自己的生活状态,“适爱贫居好,全怜鸥鹭乡。布衾魂梦稳,蔬食齿牙香”[22]33622。
南宋朝廷延续了对贫困宗室疏属进行补助的政策, 以表现皇帝对宗室的敦睦之情。 绍兴三年(1133), 嗣濮王赵仲湜曾上书 “孤遗宗子散居州县,支请钱米,乞令诸路转运司下逐州军委检察尊长检察诈冒”[7]142。 同年三省官员上书言,宗室此时多散居在各州郡, 希望朝廷继续给予贫困宗室补助,因此宋高宗下诏“诸路宗室有官人及不厘务人请给按月支给,专委通判检察。 其无官宗子、宗女钱米,亦委通判检察监支”[7]142。绍兴五年(1135),宋高宗再次下诏“出内帑钱赐宗室贫者”[9]520。 此后对贫困宗室的补助一直得到延续, 但补助的标准却远低于北宋时期, 这些补助仅能使贫困宗室维持生计,并不能使他们有较好的经济状况,对他们生活的改善十分有限。 而且朝廷对给予宗室疏属补助并不重视, 以至于在给予补助的过程中时常出现问题,致使贫困宗室疏属得不到应有的补助。 绍兴五年(1135),宋高宗下诏“应在外宗室等合得请给,并遗孤钱米,令所在州军按月支给。 如州军应副请给之后,尚有遗漏之人,仰所属具姓名申尚书省”[7]142,提到给予贫困宗室补助时,经常会出现遗漏的状况, 这一方面是因为宗室疏属分布较广且散乱, 另一方面是因朝廷日常不重视对宗室疏属的管理。 而且因为朝廷不重视宗室疏属, 再加之“宋王朝的腐败无能, 促使民族矛盾逐渐激化”[23]41使宗室疏属也受到牵连, 地方官员在施行对宗室补助政策时并不积极,有的甚至多加阻挠。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大宗正司上书“宗子散居州县,皆仰俸廪。 累降旨挥,令按月支给,而长吏不切奉行。 欲望戒敕,无至拖积。 尚或违戾,许经台省陈诉。 庶几获沾实惠,不至他营,抵冒法禁”[7]159,便提到这种情况。 乾道元年(1165),朝廷再次提及此事,“勘会州县寄居宗子等孤遗钱米,累降指挥,令按月支给。 访闻州县不为依期批勘,致有失所,未副惇睦之意。 仰监司常切检察”[7]160。 贫困宗室疏属得到补助的过程十分困难, 朝廷政策对这些宗室疏属经济状况的影响很是有限。
宋代朝廷所施行的宗室政策决定着宗室的经济状况, 宗室政策的调整使宗室群体的经济状况不断发生转变。 北宋前期宗室数量相对较少且与皇帝的血缘关系近, 朝廷施行以防范为核心的宗室政策,对宗室群体进行严格的限制,朝廷为了弥补宗室而给予他们较好的经济待遇, 所以在北宋前期,宗室皆拥有优越的经济状况。 而在宋神宗宗室改革后, 宗室被分为宗室近属与宗室疏属两个群体。 宗室近属经济状况未发生转变,而朝廷对宗室疏属的政策发生调整, 宗室疏属的经济状况因此发生转变,与宗室近属出现差异。 但因宗室疏属与皇帝血缘关系相对较近, 朝廷还是给予他们诸多特权,这使他们依旧享有较好的经济状况。 而在南宋建国后,宗室近属优渥的经济状况得到延续,宗室疏属的经济状况再次发生转变。 因宗室疏属与皇帝血缘关系十分疏远且数量众多, 朝廷对宗室疏属的政策再次发生调整, 宗室疏属不再享有此前的特权, 这使得宗室疏属与宗室近属间经济状况的差异变大。 而且失去朝廷的政策支持后,宗室疏属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使得宗室疏属群体内部的经济状况也出现了巨大差异。
宋代朝廷所施行的宗室政策与宗室经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宋代宗室的庶民化。 由于宋代宗室政策的特殊性,宋代宗室数量众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部分宗室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变得十分疏远,朝廷逐渐不再给予这些宗室特权。 失去朝廷的政策支持,这些宗室仅保有宗室身份,而不再享有此前的贵族待遇, 自此他们逐渐融入到世俗社会之中,成为普通的社会阶层,这即为宋代宗室的庶民化。 北宋宋神宗宗室改革是宋代宗室庶民化的开端。 宗室改革中,宗室被分为宗室近属与宗室疏属,朝廷对宗室疏属的政策发生调整,宗室疏属享有的特权减少、经济待遇下降,自此他们走上了庶民化的道路。 但因此时期宗室疏属与皇帝的关系相对较近,他们还享有部分特权,而且生活状况依旧优越,这使得宗室庶民化的进程推进较慢。 南宋建国后,宗室疏属与皇帝关系疏远且数量众多,朝廷的对宗室疏属的政策再次发生调整。 宗室疏属不再享有此前的特权,经济状况也出现较大差异,他们内部分化成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失去朝廷的政策支持后, 宗室庶民化的进程加快并最终得以实现, 此后宗室疏属与其他社会群体并无大的差别,他们成为仅留有宗室称谓的普通社会群体。
总的来说, 宋代宗室政策的特殊性使得宋代宗室数量众多,并出现了宗室疏属这一特殊群体;朝廷宗室政策的调整使宗室群体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并出现差异; 朝廷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状况的变化致使宗室疏属完成了庶民化, 成为普通社会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