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路径实证研究

2021-12-28 06:56孙海燕
兰台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双一流图书馆

王 妍 孙海燕

“文化”一词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6。不同时代、不同群体都会对文化有不同的界定。文化可以是开放,可以是平等,可以是文明,可以是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认识,可以是一人倡导的理想信念,任何形式皆可为文化,只要有明确坚定的主旨、主张或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提到:“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2]1高校图书馆天然就具有文化的气息,是知识积累和传播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是对馆藏资源的深度解读和揭示,是对读者服务的延伸和创新,是对业务工作的凝缩和升华,优秀的文化建设能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结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立德树人”,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3]。

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利用现代化文献检索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信息筛选和分析,对馆藏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精选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积极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结合点,将其融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整体构架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文化建设的思路,为文化建设的初步构想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探索性研究。另一方面,研究探讨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方法,贯穿文化展览、标识标牌制作、对外宣传活动等各项工作中。通过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在校读者群体的特性需求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综合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完善自身文化建设体系,使各项文化宣传工作主题鲜明,读者来馆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服务体系建设。

二、借力优秀地域文化助推高校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精神特质,地方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推进作用不可或缺。以笔者所在的中国海洋大学为例,其身处山东省青岛市,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与现代西方文明在此交流碰撞,孕育出儒家文化、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各有体现的独特的青岛文化特质。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是国立青岛大学,20世纪30年代以国立青岛大学创校校长杨振声为首,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等一批文人大家在青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授、研究与创作活动,使青岛出现文化高峰,赋予了青岛这座近代开埠以来素无多少文化根基的城市以博大和深邃,对当时青岛人文气候的营造贡献良多,同时高校学子更是受益匪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时至今日,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若能将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水产学科特色相融合,必将极大助益于涉海特色文化的建设。

在统筹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地缘特征,充分融合地方文化,借力优秀的地域文化,从而实现高校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传播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21世纪的城市不仅仅是经济硬实力的较量,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高校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对地方文化建设起到支撑作用、驱动作用、引领作用和升华作用。高校图书馆的海量馆藏资源,尤其一些地方特色资源,是保存、积淀城市历史文化的宝库,也可以为了解地方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进展提供帮助,其特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也是展示和宣传地方文化发展水平的窗口。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可以借力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既能创造出和谐、高雅的城市地方文化,又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身的建设发展。

三、新时期,“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与“互联网+”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数字图书馆,到现阶段是信息化、智慧化图书馆。新时期的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空间。

以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其一贯重视围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师生需求,注重吸收新理念,持续投入经费,利用各种最新技术进行空间再造,提高服务质量。为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诉求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将新媒体触控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引入馆舍信息化升级中,成功搭建了图书馆可视化数字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图书馆运行数据墙、时间轴、数字墙、综合信息终端、虚拟翻书机、电子图书下载机等;引进座位管理系统、自助借还机等自助服务设备,自主研发研修间预约、读者违约金自助缴纳等自助管理系统;近年随着朗读文化的普及,引入朗读亭设备,集朗读、练习、录制、演讲训练等功能为一体,及时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朗读体验服务。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借助可视化数字服务平台、各种自助设备和管理系统,结合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新颖的信息化服务,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了阅览环境,营造出轻松便捷的信息化文化氛围。

为适应“双一流”建设新时期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准确把握形势,立足自身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科学谋划,在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合“互联网+”。一方面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融入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内,进行内容融合;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络作为传播媒体,宣传图书馆文化,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为读者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开展文创工作使高校图书馆文化形象更加丰满

近年来,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热销掀起了多轮社会热潮[4]84,收到了很好的文宣效果,同为文化机构的高校图书馆应当以此为鉴,将文创工作纳入到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之中。

首先在做好空间美化、文化标识、文化展览等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图书馆文创,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更加丰富和生动。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与创意相结合,凝结成一个个具体的文化产品,或者穿插在图书馆阅读推广、读者培训、文化展览等各种读者活动和服务中推广给读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一个图书馆、某一展览甚至某一本图书的文化内涵。其次,文创带有图书馆自身的特色,承载着图书馆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以文创工作为载体,链接起高校图书馆和读者,通过文创将图书馆的价值观传递给读者,用人文关怀触动读者,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服务,可以将浅层服务转变成深层沟通。同时随着被赋予图书馆更深内涵的文化产品被传播出去,图书馆的文化也就被广泛地传播出去,使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不再局限于馆舍空间之内。通过文创产品的多元化、艺术化传播,可以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影响范围,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五、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构想与成果

1.总体构想。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应当脱胎于学校文化,统筹设计,分步实施。利用馆舍内的大型空间,通过壁画为主的形式,可以集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岛地方特色文化与海大海洋特色相结合的主题,不必太鲜明,以保留想象空间,集学术、教育、文化、艺术于一身。实现主题的载体,可以考虑用紫铜、汉白玉、砂岩、玻璃钢(树脂)、3D手绘等立体形式,亦可用铜版画、磨漆画、油画等平面形式,其中磨漆画是脱胎漆器衍生的一个新画种,轻巧、美观、耐用,色彩瑰丽,且手工打造,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其工艺“脱胎”可契合图书馆文化脱胎于学校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等寓意。细微之处,可以通过统一的文化标识系统化馆内的标识标牌,从细节入手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的作用;可以不定期地利用展览空间举办精品文化展览,积淀自身文化涵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可以设立涂鸦墙、“悦读”空间等,利用其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借此鼓励读者自由表达,以营造和谐愉悦的阅览氛围,加强沟通。

2.已有建设成果。

(1)早期探索建设阶段。2012年1月,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曾邀请分管校领导与学校宣传部、法学院、经济学院、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到馆就海大馆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载体进行集体研讨,并达成初步共识。2013年5月,对馆内一楼大厅、二楼平台和走廊进行实际测量,初步构想建设大厅壁画、文化墙、走廊挂画、走廊展厅等,并对各种材质、加工方法和造价进行广泛调研,形成《图书馆文化建设整体方案》。2013年11月,在学校90周年校庆项目工作中,向学校申报图书馆VIP读者U盘卡、图书馆考研书吧建设、图书馆一楼大厅主题壁画、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沙盘建设等文化建设项目,其中考研书吧、主题壁画被列入校友认捐项目,学校沙盘被列入学校基建项目。

(2)2018年开始重启图书馆文化建设。①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准备,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对原有馆舍进行创新再造,新建王蒙文学馆和林少华书房两处文化展馆面向读者开放。王蒙文学馆是集文化展览、学术交流、革命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学馆,馆内分设“青春万岁”和“王蒙在海大”两大板块,通过王蒙先生300余种不同语种、版本著作,以及几百幅图片和大量王蒙先生珍贵手稿、书信、实物等,生动、立体地展示了王蒙先生作为一代“人民艺术家”丰富的人生历程、杰出的文学成就和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为更好地展示王蒙文化,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还自主研发了多媒体交互平台,通过动态和静态两套系统分别展示王蒙先生历年来的音视频资料和图文材料。林少华书房将海大教授、著名翻译家、作家林少华先生的工作室与译著、文集、手稿等展示室集成建设,打造了一处书卷气分外浓郁、典雅的文化场景。两处场馆开放后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名家作品及手稿,领略大师成就与风采,感悟他们的贡献与情怀,同时均陈设别具风格的阅览桌椅和书灯,环境典雅幽静,特别适合师生在此研读经典著作、进行研修学习和研讨交流。作为海大的顶层设计和亮点工程,王蒙文学馆和林少华书房为海大人文振兴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校新的人文景观。②海大图书馆结合空间现状,采用壁画、题字等方式,展示优秀文化。邀请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设计,引进大型壁画《海洋世界》,邀请海大文学院教授根据图书馆史料撰写《图书馆记》,制作成巨幅书法作品,悬挂于入馆大厅墙面上,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文化育人。此外,图书馆对馆内天井进行改造,采购安放星巴克休闲桌椅和太阳伞,建成休闲阅读区,开设咖啡厅“MO咖啡”,努力构建集学习支持、文化休闲、合作交流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图书馆服务。③根据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新校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图书馆积极筹划西海岸新校区图书馆建设,对建筑施工、综合布线、采光通风、各种功能空间等进行设计和构建,使即将建成的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上充分适应学校未来发展规划要求。新馆设计在建筑上有机结合适用空间、视觉空间和结构空间,在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形式和功能相统一,既充分发挥建筑的性能,又具有统一、和谐而又富有变化的艺术表现力,极具文化气息,其建成后将聚集文献服务、文化传播等图书馆服务职能为一体,必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文化中心、交流中心和文化地标。在功能上围绕师生学习需求将馆藏空间改变为学习空间,通过发挥场所的服务、育人功能,助力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健康发展,支持学习发现,努力满足信息时代师生的多层次需求。

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环境建设是创建一流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一股重要力量[5]83。高校图书馆在整体建设中,应当对照“双一流”大学建设任务,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涵养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于提高文献信息服务水平,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双一流图书馆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on Purchase Decision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图书馆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