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路径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1-12-28 09:24赵艳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库共青团建设

赵艳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21)

引言

共青团智库指专门从事青年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聚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各界精英,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咨询、调查研究和决策等服务。共青团组织是我党与青年对话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肩负着引领青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历史使命。高校共青团智库工作起步较晚,它既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参考决策机构,又属于依托高校智库的二级智库机构,其地位介于高校团组织与高校学术机构之间,其成员是从事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学院辅导员及相关教师,以及从事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研究专家或学者。对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对于建设好青年工作的“智囊团”、对于共青团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智库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

高校共青团一般由校级团委、二级学院团委以及各团支部组成。它既需要做好联系青年学生的日常工作,还需要在智库建设上开展创新性工作。共青团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中选择一批专注研究青少年问题和致力于共青团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新型智库,通过专题研讨、委托课题和联合攻关等形式,引导他们积极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共青团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新时代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划(2019-2023年)》,更是强调了以做强正面宣传和拓宽传播矩阵为主,深化共青团宣传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智库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

当前,就江苏省高校共青团智库发展而言,全省高校数量众多,部分地区高校密集,体现出研究主体多样、工作案例复杂等特征;且全省从事青年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的智库机构较多,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中心在专门从事青年研究工作中成绩不俗,为本地区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江苏省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比如重视程度低、投入力度不足以及缺少中长期规划等现实问题。经过新一轮探索,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相关科学论述的基础上,江苏省部分高校率先致力于共青团智库建设,依托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在各级团组织的通力合作基础上,将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列为常规工作之一,并给予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由此以点带面,在全省高校中发挥共青团凝心聚力的作用,重视并发挥共青团智库的决策咨询与专题研究的作用,为上级部门掌握青年思想动向、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功能定位

高校共青团拥有良好的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自身建设上以高校智库为依托,围绕青年发展的时代主题,吸引社会各界、各类组织的支持,发挥研究咨询的作用,其工作内容包括智库的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主题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

(一)紧密跟踪青年思想动向

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工作离不开其自身行使的职能和肩负的责任。围绕青年思想动向开展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常态化工作。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各有不同。高校共青团智库应发挥自身具有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在与青年学生充分沟通和交流后,掌握最新的社会思潮,获得前沿性强、可信度高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于高校团委展开日常的服务和辅导,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将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予以提前化解,提升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学界影响力,同时,提升与高校相关研究中心的合作水平,以青年工作为主题,紧紧围绕服务青年、培养青年的中心任务,在高校团委、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中建立舆情跟踪服务中心,掌握青年思想动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赢得青年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二)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

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打造专职人才队伍和兼职专家人才库对于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专职人才队伍需要设定专业的行政和教师岗位,这离不开高校组织和人事部门的政策倾斜。而兼职专家人才库是高校共青团智库职业化人才的后备力量。[1]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形成内外兼修的合力,在工作中可采取招投标形式或横向课题的形式,赋予专兼职人才库专家研究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此激发研究人员和社会相关研究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由于重视不够,相关高校存在智库经费短缺和智库专家严重匮乏等问题。部分专家学者虽冠以“高校共青团智库专家”的头衔,却鲜有露面,对智库建设贡献甚微。而部分专职工作人员虽身在岗位,但却仍从事着其他相关事务,以至于无法从行政事务中分身。这些问题影响了服务青年工作的效率和进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的必要支撑,因此,高校共青团智库要汇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兼职专家人才队伍,将研究力量组织起来,提升高校共青团智库的运转活力。

(三)创新研究青年工作方法

青年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开创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建设应当立足青年实际,依靠高校团委和关工委等职能部门,以高校智库为依托,开展针对性强的集中调研与专题研讨。同时,高校共青团智库还应区别于二级学院和其他相关智库机构,做到部分师资共建共享,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时定期召开理论研讨会或学术交流会,共同探讨青年工作的研究动向,明确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2]着力打造以专题研究或决策咨询为品牌特色的智库研究机构。共青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高校共青团智库应当立足当下,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提升智库的研究水平。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高校共青团智库更是党关于青年工作研究决策的重要机构,是各级团委与之相互依托、互利合作的重要“智囊团”。打造政治立场正确、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型智库,是高校共青团智库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为青年问题提供咨询与参考

共青团智库当以对内服务参考、对外决策咨询为宗旨,突显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服务高校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当下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各类社会思潮频现交织与碰撞。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却谋抢占意识形态高地之实,处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阶段的青年学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高校共青团智库当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发现社会问题和青年问题为己任,开辟具有自主特色的咨询通道,引导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争取学校的支持,与各级团组织合作,撰写相关内部资料,及时反映社会问题;借鉴先进经验,精准聚焦青年工作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自身决策咨询的作用,开展跨部门、跨机构、跨领域交叉合作,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参考。

三、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江苏省部分高校在共青团智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制度欠完善、引智不力、缺乏宣教力度和联系青年不足等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足

当前,江苏省部分高校关于共青团智库建设仍然存在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常表现是关于共青团智库的日常办公制度、专家人员的日常管理制度以及相关决策咨询的评审和报送制度等不健全。[3]这不利于共青团智库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智库组织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当下的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以行政指令为指标任务建设的相关智库极易遇到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有些还缺乏第一负责人,难以为智库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且从组织架构的设置到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再到工作模式,共青团智库既需要向理事会负责,还需要向高校职能部门负责,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二)引智工作不力

引智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的关键,也是自身发挥决策咨询和专题研究的重要保障。引智既需要引入高校内部相关的青年问题研究人员和专家,还需要吸纳社会各界关于该领域有所建树的专业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共青团智库引智工作往往位列于学校其他事务性工作之后,缺乏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引智工作应当建立在专家学者的常态化管理和有序化办公的基础之上。当前,江苏省部分高校在共青团智库建设上的投入少,引智工作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且引入的智库专家更多是作为业务爱好者身份入库,缺乏有效管理,长此以往,极易造成专家引入不久后又外流的现象,使智库专家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招引力度的不足或者人才流失将会降低共青团智库的决策咨询和研究水平,影响其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

(三)缺乏宣传教育力度

当前,江苏省部分高校对共青团智库的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对共青团智库不甚了解,从而影响智库的引智工作和相关的投入。共青团中央虽然鼓励高校团委建立相关智库,但在资金上并未有相应的支持,所有工作依赖于高校内部机构的运转和组织领导的重视,以此来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显然,学校内部并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共青团智库对外宣传的作用,从而忽略掉了这一重要而关键的环节。除了在校媒各大平台要进行大力宣传外,对社会大众进行的外宣工作可以增加青年群体和社会大众对高校共青团智库的了解,知道其动能及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提升大众对智库的认知度,可以有效争取到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金支持。实际上,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对外宣传工作应由专职人员来担任,制订年度计划,具体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选择主流媒体和粉丝量大的新媒体进行宣传,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相结合,同时邀请多家媒体入校采访,策划有亮点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社会大众对共青团智库的职责与作用及其开展的工作有一个持续的关注。

(四)联系青年不足

高校共青团智库是立足高校青年工作和青年问题研究的专业化智库,其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不仅取决于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专家学者,更取决于对青年问题的紧密联系程度。当前,由于江苏省不少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存在缺乏政策支持和人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共青团智库对青年热点问题的追踪和研究,进而影响到相关的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高校共青团智库无法保持对青年热点问题的追踪,就意味着与青年人的脱离,未能立足岗位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对策、建议以及问题研究的水平就会大打折扣。调研工作的滞后以及联系青年的工作不力也同样增加了省内高校共青团智库日常工作的难度,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影响力。

四、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

江苏省在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对高校共青团智库出现的问题加以梳理和整合,逐步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这对其他各地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提升高校共青团智库常态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智库制度,是保障智库建设体系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措施。江苏省部分高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二级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人才队伍、后勤管理、考核评估和对外联络的工作体制机制,设定专门的负责岗位,由高校主要领导兼任共青团智库负责人,提升了其管理的科学合理化水平。[4]在多数岗位制定专职工作人员灵活变通的任职守则以及兼职师资库的日常管理规范,实现对人才队伍的有效管理,为共青团智库的日常化办公和常态化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对智库建设的成果设定专门的考评标准,打通高校共青团智库与其他智库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渠道,实现外部协调沟通机制的合理化运行,以保证智库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二)加大引智工作力度

学校能否给共青团智库以政策上的支持,对高校共青团智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共青团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高校共青团内部要设置职级。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应借助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政策支持,将有利政策落到实处,实现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在人才、物资和资金等方面保障有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人才队伍建设优势,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智库专家队伍。

(三)增强对外宣传推广的力度

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外部影响力,一方面,来自于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取决于自身对外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和水平。在自媒体时代,江苏省高校共青团智库通过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的对外宣传推广模式,依托微博、微信或互联网等平台,融合报刊等传统媒介,打造多元的对外宣传推广模式,潜移默化打造高校内部特色智库。[5]高校共青团智库应坚定政治站位,充分开展市场调研,了解青年和社会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决策咨询功能。通过对外宣传和推广,建立市场拓展队伍,提高自身产品的研究能力和成果质量并形成工作机制。明确决策咨询供求清单,完善决策咨询平台建设,以固定的形式和方式向社会发布信息,持续有效地发挥自身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的功能。

(四)关心青年,联系青年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补充,高校共青团智库充分发挥其密切联系青年群众的功能,也是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不仅是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高校共青团智库,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共青团智库联系青年的工作力度,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实情和掌握第一手调研资料,而且能够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共青团组织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省内高校积极制造专家团队、教师团队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定时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与问卷调查,开辟专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关心青年、联系青年,使青年智库工作得到常态化推进。

五、结语

文章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功能定位是紧密跟踪青年思想动向,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创新研究青年工作方法;发展方向是为上级部门掌握青年思想动向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总结了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的路径。

猜你喜欢
智库共青团建设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