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生态治理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2021-12-28 08:55董慧囡
兰台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碑刻少数民族资源

华 林 李 莉 董慧囡

一、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问题提出

云南省遗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这些碑刻档案是少数民族先民在历史上为保护森林水源、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公议订立的。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按其性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专门保护生态环境的碑刻档案,如明代洪武七年《保山孝感泉四村班水碑记》、宣德□□年《大理府卫关里十八溪共三十五处军分民定水例碑文》、万历四十三年《禄丰县前所军民与彻峨庄丁分水界碑》;清代同治十年《通海县芭蕉乡封山碑文》、光绪三年《江川县万古如新护林碑》等。其二是涉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乡规民约碑刻档案,如康熙五十三年《官渡区阿拉彝族乡小麻苴彝族村乡规碑》、道光二十二年《曲靖雅户乡规民约碑》、中华民国十年《元江县因远白族乡规碑》等。

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内容丰富,其内容有劝诫乡民爱护环境的,如道光十九年《易门县罗衣岛合境遵示封山碑记》说:“此撙节爱养心之心,因天地自然之利,材木不可胜用,田亩得以滋培,禾稼可以丰收,国赋可以全完,民生以逐利赖无穷,非吾乡之厚福也哉!”[1]道光二十三年《江川县土官田永垂不朽种树护林碑》记载:“我土官田居旷野,人烟稀少,营头建立关圣营,营后栽青松一嶺,一以培植来脉,一以培植风水”。松林茂盛的原因是“人心浑厚”,从而导致“嶺上青翠,村中人财兴旺,功名显达”[2]。有管理山林的,如嘉庆二十三年《禄丰川街阿纳村土主庙封山育林乡规民约碑》记录,该村为保护山林设有“树长”“山甲”之职,并规定“请立树长须公平正直,明达廉贞,倘有偏依贪婪,即行另立。山甲须日日上山寻查,不得躲懒隐匿,否则扣除工食”[3]。有严惩破坏环境的,如道光十六年《元谋县新华乡大河边村永顺乡规碑》规定:“一禁牧畜,不得践踏田地粮食。割草男女、为多名爱,取田地粮食、别人之物。查获者,定罚钱伍千文,以抵完夫焉。二禁不得上山挖取允(永)生不长柴,罚卖换酒。查获者罚钱伍千文。不得护□吱唔推辞,若有护□吱唔,罚钱叁千文,入库用。三禁不得将高粱、玉米以及豆麦取换酒。见查获者罚钱叁千文,见证不说者罚钱叁千文,以抵夫马完纳。”[4]

2020 年6 月20 日修订通过的《档案法》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内容丰富,承载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山林水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保护的文化内涵。此外,这些碑刻档案大都分布在山区野外,长期遭受风雨侵蚀,产生破损、断裂、毁坏等问题。开展其资源建设工作,不仅可将这些散存乡村的碑刻档案通过迁移、拓印、拍摄和数字化等方式进行集中保护,还可构建专题性档案资源,创新利用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二、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1.认识滞后带来的工作理念问题。云南省长期重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2007 年10 月实施的《云南省档案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记述和反映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2010 年《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2016 年《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都先后提出了对云南15 个特有少数民族档案进行征集抢救,加强地方民族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方针。在此背景下,云南许多综合档案馆都把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纳入档案工作范畴。具体就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而言,存在问题有:一是对少数民族档案工作不重视,许多档案馆尚未开展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也就没有对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进行征集;二是对少数民族档案缺乏理论上的认识,从而忽视了对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的收集保护。因此,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档案工作政策,以及边疆生态治理方针,开展少数民族环保档案理论研究,对树立工作理念、做好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建设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散存分布带来的保护征集问题。云南现存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数量丰富,大多散存在各民族地区乡村。以清代环保碑刻档案为例,如昆明市宜良县万户庄彝族村乾隆十四年的《万户庄乡规碑》、乾隆五十四年的《种树碑记》、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洒巴乡立于清代的《樟木子树护林碑》、普洱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蛮旧村嘉庆十八年的《景东封山碑》、道光二十二年的《景东封山育林碑》、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吊草彝族村咸丰元年的《永远护山碑》、祥云县东山彝族乡恩多摩村光绪十八年的《祥云东山彝族水利碑》、曲靖地区道光二十二年《曲靖雅户乡规民约碑》等。少数民族环保碑刻大多分布在各民族村寨,对其征集抢救工作造成的困难有:一是这些环保碑刻主要建立在山区或半山区,长期遭受风雨侵蚀,风化破损、断裂、漫灭、缺角等问题普遍存在,保护修复极为困难;二是地处偏远,远离县城,加之档案部门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与专项经费,无论是拓印复制或是拍摄征集都较为困难。

3.规范缺失带来的管理简陋问题。就目前碑刻档案保管状况看,收集管理的机构主要有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和民族研究所等,由于缺乏专门的碑刻档案管理规范,各保管单位只对保存的碑刻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编目。以昆明碑林博物馆为例,1982 年全国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官渡地区的碑刻,官渡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集中保管碑刻的通知》,并在官渡古镇文明阁内修建了碑廊,集中保护辖区内的碑刻,2009 年在原文明阁内所藏碑刻基础上成立了昆明碑林博物馆。昆明碑林博物馆馆藏碑刻自明英宗天顺元年至民国三十五年共计61 通,分别陈列在四个碑廊里面。馆内藏品除碑石外,尚有昆明其他区、县碑刻拓片数十幅以及少数柱础石等。其分类整理方法为:一是按碑刻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纪事碑、功德碑、宗教碑和墓碑等类型;二是对各类碑刻进行编目,登记项目有编号、碑刻题名、高(厘米)、宽(厘米)、厚(厘米)、时期、年代、公历和形制[5]。标准规范的缺失对少数民族环保碑刻管理造成的影响有:一是整理方法简陋不利于科学管理。由于各保管单位只是对所收藏的碑刻档案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编目,缺乏著录标引层次以及内容的完整性,极不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与数字化资源建设。二是编目标准混乱,不利于开展资源共建。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对所保存的碑刻档案实物、拓片等都有各自的编目方法,著录标准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目录体系构建、数字化资源整合以及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框架和元数据设置等。因此,整合档案、文物等相关著录标准,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碑刻编目方法,对开展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共建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应对策略

1.贯彻方针政策,规划建设工作。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6]。同年5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7]。开展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工作,首先就要落实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树立服务边疆生态治理理念,做好档案资源规划建设工作。其一,依托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在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框架之下,规划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其二,构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体系,在其资源体系建设框架之下,规划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其三,从服务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的政治高度,依据资源建设规划,从资源建设框架范围、工作任务、建设方式、时间安排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制订具体工作计划,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资源建设工作,构建专题性生态档案资源,为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提供档案资源条件。

2.创新工作方式,推进资源建设。

(1)征集整合散存档案。其一,征集民间散存档案。鉴于大量的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散存民间,为保护这些档案文献,建议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之下,整合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民委古籍办和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力量,分工合作,对当地少数民族环保乡规民约碑刻进行普查,并采用文字抄录、实物迁移、拓印复制,或拍照、录像以及三维扫描等方式进行征集。基于收藏单位保管条件的差异性,碑刻档案可迁移至博物馆珍藏;拓片、照片、录像和三维扫描数据等,除原件移交到档案馆珍藏外,复制件可分别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民委古籍办和民族研究所等单位保管,以为开展其资源开发工作提供条件。其二,整合单位散存档案。鉴于档案文献的多元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民委古籍办和民族研究所等单位都开展过少数民族环保碑刻的征集工作。为形成资源优势,建议采用接收、交换、复制和数字化等方式,将散存碑刻拓片、照片等档案集中到档案馆保存,以开展专题性档案资源建设,为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奠定档案资源基础。

(2)规范建设档案资源。其一,制定碑刻档案管理方法。就少数民族碑刻而言,迄今尚未建立分类整理方法,为实现其规范性管理,建议从三个模块构建管理标准:一是档案材料标准,包括文字、照片、录像、拓片、摹本、电子文件等档案材料标准;二是内容标准,包括记录与反映少数民族碑刻形成背景、地理位置、碑刻内容、基本状况、价值意义和相关研究等;三是整理标准,即少数民族环保碑刻分类、组卷、案卷排序、目录编制等整理规范,以及档案材料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等。其二,对碑刻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在具体分类整理方法上,建议按照“朝代—民族—问题”的分类方案,对实体或数字化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进行规划整理。首先,将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按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等年代进行划分;其次,按照白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民族进行分类;再次,按照相关乡规民约碑刻、封山育林碑刻、渠塘水源碑刻等类别进行分类排序。其三,编制碑刻档案目录。依据碑刻档案编目标准,编制建立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目录,实现其档案资源的有序整理,为更好地检索利用碑刻档案提供有效快捷的查询工具。

(3)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基于档案多元属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民委古籍办和民族研究所等单位都收藏有大量少数民族碑刻实物,以及拓片、照片和录像等档案,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环保碑刻。为保护与利用这些珍贵档案,建议依托档案馆,建立资源共建联盟,开展资源共建工作。其一,编制联合性目录,开展资源共建。为更好地发掘利用各个单位保存的碑刻档案,建议参照《档案著录规则》(DA/T 18-1999)、《档案主题标引规则》(DA/T 19-1999)、《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 0017-2013)等,从序号、题名、形成时间、民族、内容简介、碑刻来源、地理位置、碑石形状、保存状况等方面,编制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保管联合目录,以实现其档案资源的跨馆查询利用。其二,构建专题数据库,推进资源共建。首先,建议依托资源共建联盟,推进收藏单位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其次,依托数字档案馆,整合规划相关单位数字档案资源,构建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特色数据库。再次,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少数民族环保碑刻档案资源共享,为开展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碑刻少数民族资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碑刻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及其舞楼、碑刻考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