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施与思考

2021-12-28 07:03李根
辽宁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值日志愿者劳动

李根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不仅指出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而且强调了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地位,为改变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弱化乃至缺位的现状,使其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指明了方向。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也间接影响到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置身于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找准契机、创新形式,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是全体教育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我校立足校情,依托班情,紧扣学情,探索和思考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路径和新价值,旨在创新劳动育人模式,指向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立足实际:让常态化“值日劳动”提升劳动教育新内涵

在学校教育中,“值日劳动”是最普遍的一种劳动形式,然而其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值日劳动”就是每天安排相应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扫地、拖地、排桌椅、擦窗户、擦黑板、倒垃圾等,保障教室内外的环境干净整洁,为全班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常态化的劳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品质,而且在疫情防控时期,不仅能有效做好防控工作,还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

以笔者班级“值日劳动”的具体实施为例,受疫情影响,在新学期学校全面复学复课以后,班级防控工作和任务需要得到重视。因此,常态化的“值日劳动”成为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从早晨到校开始,值日生就开启了一天的劳动。无论是开窗通风,还是清扫教室地面,或者是擦拭桌面、窗台以及各种柜面,每一个环节的消毒消杀,值日生都要做得井井有条、细致认真。午餐后,学生又要第二次打扫教室卫生。除了常规的消毒消杀工作,还增加了清除餐后残渍和清理教室地面的工作。快到下午放学时,值日生又迎来了第三次卫生打扫任务,给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纵观班级“值日劳动”情况,短短的一天时间,三次高强度的劳动,参与其中的值日生所付出的心力和体力都是平常的数倍之多。然而,当笔者问及学生对这种“值日劳动”的态度时,他们大多都是积极踊跃,乐于接受。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值日劳动”保障的是教室里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值日劳动”虽然是学校常规化的体力劳动形式,但它不仅能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劳其筋骨,而且还能历练心性,实现体力劳动的教育价值。这或许就是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赋予常态化“值日劳动”的新内涵,让劳动教育助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立足疫情防控需要,审视劳动教育实际,常态化的“值日劳动”绽放着不同寻常的光彩,为学校劳动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促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紧扣能力:让个性化“志愿服务”开辟劳动教育新路径

常态化“值日劳动”这种劳动形式,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一种日常途径,而个性化“志愿服务”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疫情爆发和防控的紧要时期,社会资源短缺,无数的普通民众穿上了抗疫服,成为了抗疫志愿者。他们走街串巷,挥洒汗水,展现了劳动者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在学校全面复学复课的特殊时期,疫情防控压力给学校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此时调动学校内部的志愿者服务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这种以志愿之名“行劳动之事,塑劳动能力”的教育形式,正是开辟了劳动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以笔者班级“志愿服务”的具体实施为例。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保障班级学生复学复课工作平稳有序,保护班级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安全开展,笔者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能力的发展现状,设置了班级“志愿服务岗”,紧扣学校疫情防控需要,设置体温登记、消毒管理、物资保管、两操监督、课间巡查、午餐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岗位。体温登记志愿者主要职责是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晨、午体温检测工作,并在纸质表上登记全班学生测量的体温情况;消毒管理志愿者主要职责是指导当天值日生定时开窗通风,正确使用消毒液清理地面、擦拭桌椅以及消毒使用频率高的教室物品;物资保管志愿者主要职责是负责班级防控物资的保管工作,协助班主任做好物资分配;“两操”监督志愿者主要职责是监督班级学生“两操”完成情况,协助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做好“两操”过程中的纪律管理,维护班级学生路队秩序;课间巡查志愿者主要职责是组织班级学生分批次有序如厕、洗手,检查和督促班级学生带好口罩,提醒班级学生课间不聚集、不打闹,文明活动;午餐管理志愿者主要职责是就餐前提醒班级学生餐前洗手或者用酒精湿纸巾擦拭双手,并在学生就餐时组织分发餐盒,维持就餐秩序,学生就餐后提醒其有序收拾餐盒和做好个人卫生清洁。上述班级“志愿服务岗”的六个方面根据任务量的轻重,酌情安排志愿者1~2名,各志愿者之间协同工作,齐抓共管,共同结成严密的班级“志愿服务网”。

一学期结束后,体温登记志愿者让每天的体温登记工作变得井井有条,消毒管理志愿者让教室的环境更安全,物资保管志愿者让班级里的每一份物资都得到合理使用,“两操”监督志愿者使得班级学生的锻炼更加卖力了,课间巡查志愿者让班级学生遵守秩序、纪律良好,午餐管理志愿者让班级学生养成了讲卫生、争“光盘”的好习惯。这张班级“志愿服务网”,让学生朝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前进,既造就了个性鲜明的小小志愿者,也磨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为班级阶段性的防疫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种特殊形式的劳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舞台,也是教育者应有的初心和使命。

个性化“志愿服务”,立足疫情防控,紧扣学生能力发展,开辟了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促进了学生劳动能力生长和综合能力发展。

三、指向素养:让特色化“劳动打卡”彰显劳动教育新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是对劳动教育价值的精准解读,更是对劳动教育实施意义的谆谆叮嘱。确实,作为“德智体美劳”之一的劳动教育,承载的价值导向和发挥的育人功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教育者在紧抓防疫工作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了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其实,越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才越应该抓住教育契机,让劳动教育与疫情防控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出的劳动素养作为促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坚实力量,彰显劳动教育的新价值。

以笔者班级“劳动打卡”的具体实施为例。这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以我校“21天好习惯打卡”活动为依托开展的特色化劳动专题打卡活动,其初衷在于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助力学生成为出色的劳动者。所谓“劳动打卡”,实则是学生以每天签到打卡的形式,将自己围绕劳动教育中某一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和登记,以此来鞭策自己在长期的坚持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技能。例如:有的学生针对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状,给自己制定了洗衣服、学做菜的劳动小目标;有的学生针对自己不会打扫卫生的情况,给自己制定了学扫地、拖地的劳动小目标;有的学生针对自己不会收拾书包、物品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了整理书包、叠放衣物的劳动小目标……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情,能做好、会坚持也是一种成功。整个“劳动打卡”过程以学生个人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和家长参评相结合,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指向打卡的核心,即学生劳动能力的加强和劳动素养的提升。以笔者班级学生小王的“劳动打卡”经历为例。他选择的打卡内容是在学校每天清洗自己午餐的汤碗和饭勺,他给自己制定的清洗要求是干净整洁、无污渍残留。打卡正式开始以后,起初他连油渍都清洗不掉,后来慢慢学会了使用洗洁精以及正确漂洗。如今,他已经能将汤碗和饭勺清洗得干净整洁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每一天打卡的成功,都离不开小王自己的坚持,也同样少不了同伴的陪伴和帮助,更少不了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鼓励。班级里诸如小王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借助特色化“劳动打卡”这一形式,学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创造性地探索劳动形式,学会了劳动技能,磨炼了劳动意志,提升了劳动素养,明白了劳动价值,迎来了劳动教育的新局面。

特色化“劳动打卡”,打的是卡,指向的却是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每一次“劳动打卡”,每一天内化积淀,每一项参与体验,都指引着学生在劳动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为学生打上亮丽的人生底色。

疫情防控是一节难得的“人生大课”。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目光长远,抓住疫情防控的教育契机,指导学生探索劳动教育新内涵,开辟劳动教育新路径,在彰显劳动教育新价值上下足功夫,让劳动教育发挥新的育人功能,指向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提升,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猜你喜欢
值日志愿者劳动
志愿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是志愿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热爱劳动
值日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小熊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