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义敏
(东港市水资源服务中心,辽宁东港 118300)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改善农田的土壤条件与水利条件,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涉及两大类:1)蓄水、引水及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对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实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2)灌溉与排水等工程,能够调节农田水分情况,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对低产土壤进行改良。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相关部门给予重视,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农田经济发展的效益,并更好地造福广大民众。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使大部分农田均已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然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的产权归属模糊,无法将相关主体责任落实到个体与单位,这就造成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管理,而出现严重的损坏情况,如设备故障、部分设施管道遭受人为破坏等[1]。同时,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都存在严重的“三缺”问题,即管理组织缺失、管理人员缺失及管理经费缺失,这就难以确保农田水利设备管理维护的有效性,严重影响设施的使用年限,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发展。
现如今,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资源的节约,我国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章,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从设计规划到具体施工的管理。然而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却存在无人管理的问题,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致使其功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同时,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权利不足、人手短缺等问题,致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难以匹配其建设规模,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重建轻管”问题,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营期间频繁出现各种问题,最终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无法满足设计目标。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而言,当前我国很多相关管理部门都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如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不能科学配置资源,严重影响到资源的整体效益。同时,在日常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没有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导致其管理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且管理技术水平较低[2]。此外,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忽视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的运行管理,忽视对高水平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中十分欠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而大大降低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能。
当前,很多基层行政执法更加注重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而忽视执法,加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水利执法提出强制性的规定,基层管理部门的管理经费不足,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和欠缺一些执法所需的设备设施,导致执法部门无法有效遏制、及时打击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违法行为,进而严重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效果。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快设立专项资金,并将资金落实到工程的日常管理中,有效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重建轻养”问题。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控,以此确保该工程的高效节水功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且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加强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从而贯彻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体制,基于制度与措施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明确各单位、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实施严格的考核,从而促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与完善;2)各级政府部门需强化相关制度的建设,清晰地界定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的产权归属问题与责任,并将产权责任落实到位,从而让相关管理人员和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产权与管理责任问题,最终显著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效果[3];3)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状况与农民经济利益相关联的方式,提高各方人员维护和管理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与责任性,从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为切实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相关部门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机制,争取更多的项目筹资渠道。1)相关政府部门需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政策支持,如从现有的投资渠道出发,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吸引外部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4]。2)恰当调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确保资金投资利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采用合理的措施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保障资金的恰当利用,避免资金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3)借助多种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如通过向农民宣传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与自身日常生活的价值与作用,使之积极主动的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并向农民筹集一定的资金;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地方贷款等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从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5]。
为有效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效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做到以下3点。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专业且系统的培训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教育等,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最为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理念和技术,并熟练运用相关设备设施的维护方法与技术。同时,相关部门应挑选出优秀的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并积极向社会招聘高素质管理人员,从而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2)合理提高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促使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质量,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安全运行。并定期对管理人员严格考核,尽最大可能避免管理人员因操作不规范、专业能力不足而引发事故问题[6]。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在整个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督促管理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面发挥自身潜能,从而显著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质量。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效的巡查,针对工作表现良好的管理人员,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针对工作表现较差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从而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管理工作,具体做到以下3 点。1)制定建设、管理、考核、奖励等办法,合理改革水价,让民众享有产权,贯彻落实权责,责任明确,保障工程运行管理的有序开展。2)结合具体情况尽快出台相配套的法规,让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法可依,并严格执法,针对阻碍项目开展或是破坏工程设施等行为,严厉打击,在当地形成遵纪守法的氛围,从而在根源上有效遏制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3)全面发挥人大、政协作用,保证涉水法律法规贯彻执行。
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相关部门既要注重工程的建设工作,还应提高对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视。通过明确影响该工程运行管理的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对策,即强化相关产权责任与意识,加大资金支持,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法制建设等,从而有效提高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确保工程的功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