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2021-12-28 04:22刘惠娟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叶鞘多菌灵灌浆

刘惠娟

(山东省东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东明 2745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种植者的收益,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计。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了小麦的优质高产,对小麦生产上发生的最普遍的病害和预防方法总结如下:

1.小麦赤霉病

属真菌病害,也是受气候影响较重的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遇阴雨天,多雾天病害发生较重。

1.1 表现症状

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最严重的是穗腐,阴雨或潮湿环境下,病穗产生粉红色霉状物,造成半截白穗或全穗干枯,籽粒呈紫红色或白色,细小瘦秕,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2 防治防法 坚持预防为主,抽穗扬花期遇连阴天或多雾天气或田间湿度大应立即施药。扬花期忌大水漫灌,减少灌溉次数。

1.2.1 选择抗病品种;深耕灭茬。

1.2.2 种子处理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g湿拌100kg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率。

1.2.3 齐穗到5%扬花时开始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25%咪鲜胺乳油50-60g,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1.2.4 科学施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如自主植保无人机等,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喷。隔5─7天,再喷药一次。

2.小麦白粉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类真菌。春季气温回升快,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温度15-200c,相对湿度大于70%时有利于病情发展。18-200c发展较快。低于1 00c或高于300c,病情发展受到抑制。

2.1 表现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秆、叶鞘等,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出现小白点,逐渐发展为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粉状霉层。中期呈灰白色,后期呈浅褐色。中下部叶片严重较上部叶片严重。

2.2 防治方法 小麦拔节期阴雨天较多,或因浇水田间湿度大,小麦群体过大,都要提早预防。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

2.2.1 整地时深翻消毒,减少菌源。种植密度合理。

2.2.2 选用抗病性品种。

2.2.3 药剂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ml,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3.小麦锈病

真菌性病害,是一种气传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秆,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使麦粒瘦小。在病叶率达到0.5%,进行统防统治。

3.1 表现症状:分为条锈、叶锈、秆锈,识别口诀: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条锈的孢子堆与叶脉平行排列,呈长条状,初期形成鲜黄色孢子堆,叶片、叶鞘、茎干都可发病。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片上杂乱无章地布满了鲜黄色或红褐色孢子堆。秆锈病主要发生在茎干部位,孢子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块“大红斑”。

3.2 防治方法

3.2.1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

3.2.2 药剂拌种:15%三唑酮湿性粉剂70-100g拌麦种50kg,拌种时将药液喷洒到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焖种4—6小时。

3.2.3 小麦拔节后,发现病株,应及时用药防治: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g,加入叶面肥,兑水均匀喷雾防治。使叶片快速恢复光合作用的功能。

4.小麦纹枯病

土传病害。小麦各生育期都可受害,造成病苗,死苗,花秆,白穗,致使小麦大幅减产。

4.1 表现症状:小麦播种后就会感染病菌。因冬季气温低,症状不明显。2月底至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拔节期,茎基部的叶鞘上出现浅褐色或黄褐色的尖点状病斑,随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颜色加深,病害向叶鞘内侧和茎秆上浸染。叶鞘和茎秆上产生云纹状的病斑花纹。田间湿度大时,根部、茎秆、叶鞘内侧有白色丝状菌丝体。

4.2 防治方法:

4.2.1 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降低播量。

4.2.2 种子处理: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ml/100kg种子或16%戊唑醇.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00-500g/100kg,兑水拌种。药剂拌种后,能起到防病的作用,但有药效期。春季田间湿度大,病害容易发生。

4.2.3 返青拔节期用药效果好。药液喷施在茎基部,利于吸收。5%井岗霉素水剂8g/667m2,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0-60g/667m2或30%苯甲·环唑10g/667m2兑水喷雾。十天后再喷一次。

5.小麦叶枯病

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以抽穗灌浆期发生较重,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低温高湿的条件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田间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冬小麦播种过早,有利于菌丝体在植株上侵染。

5.1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穗部。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初发病叶上生长出卵圆形淡黄色或淡绿色小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纵向发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或黄褐色大斑块。多个病斑会使叶片变黄枯死。

5.2 防治方法 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5.2.1 合理密植,推广小麦精量播种。每667m26~8kg为宜。但实际播种量每667 m211~25kg。

5.2.2 适当推迟播期。

5.2.3 种子拌种:20%粉锈宁乳油0.15kg拌麦种100k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5kg兑水5kg拌麦种125kg,拌种后堆闷6小时。

5.2.4 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控水,促进小麦健壮生长。

5.2.5 抽穗前后,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g兑水30k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间隔5-7天再补喷一次。

6.小麦全蚀病

危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害,也是一种比较难治理的小麦病害。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和病残体上的菌丝侵染危害。主要危害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初期不容易发现,抽穗灌浆期,尤其是灌浆后期,麦田出现成簇、成片死,甚至大半块麦田都干枯。轻者减产5~10%,严重的50%以上,甚至绝产。

6.1 危害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黑根。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作物根部病害。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可能发病。在苗期,返青期,抽穗期都有症状。苗期,地上部分不明显,但比正常麦苗矮,基部叶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返青慢,黄叶多,分蘖少,根部黑色加重。拔节期在茎基部1~2节及叶鞘内出现较为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灌浆后期,轻病地块,一簇一簇的干枯死亡,重病地块,大片大片干枯,

6.2 防治技术:

6.2.1 优选良种。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调种,防止病害蔓延。发病田严禁留种。

6.2.2 清茬深翻,合理施肥。小麦收获后,及时把病残体清理出田外,播种前深翻土壤25cm以上。适当晚播,避开适温期病菌侵染。重病地实行轮作,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氮磷钾肥,及铵态氮肥。

6.2.3 土壤处理。对于发病区,播种时每667m2用50%多菌灵粉剂1.5~2kg拌细土撒于田间。

6.2.4 药剂拌种: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ml/100kg种子;6%戊唑醇种衣剂30~60ml/100kg种子;36%苯甲·吡虫啉(3%苯醚甲环唑+33%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200拌种,既可以有效控制全蚀病、纹枯病的发生,也可以防治苗期蚜虫的危害。

6.2.5 返青拔节期,可以用50%多菌灵150~200g兑水150kg喷淋灌根。

6.2.6 扬花灌浆期“一喷三防”。50%多·酮100g+20%啶虫脒20g+10%吡虫啉30g+磷酸二氢钾100g,防治全蚀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总之,对小麦的各种病害,应及早预防。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多重病虫害齐发阶段,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及叶面肥进行一喷多防,统防统治,促进农药减量控害,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叶鞘多菌灵灌浆
多菌灵在果园白三叶青贮中的降解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外源Mg2+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Cd2+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浅谈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小满过麦畴有感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