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耕时节,位于九台区龙嘉街道大城子村的饮马河赐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有了“大动作”:为合作社的水稻品种更新换代。
看着一袋袋水稻种运进库房,大家围了上来,打开袋子用手仔细查看水稻新品种。“这是由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金玄吉最新选育的‘长乐520’优质水稻品种,生长期仅需136天,能提前10天上市,还在全省优质食味水稻鉴评中获了奖。”合作社理事长张成良告诉大家,今年合作社打算先试种5公顷左右,预计每公顷能增收7000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农业大市,长春将如何做强“农业芯片”?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加大种子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新品种研发速度,优化种子市场秩序,指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种、用种,为农田注入“硬核”生产力。
种业要翻身,关键在创新。依托成熟的育种体系,市农科院以玉米、水稻、大豆以及杂粮为主攻方向,选育出一系列适宜长春地区种植的新品种,推陈出新引导农民品种结构调整。今年,又将有10余个新品种进入长春市农民的视野,呈现出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特点。
一粒种子又是如何审定呢?“新品种往往要在上百种质资源中,经过预试试验、区试试验、生产试验等一系列研究环节,并将最新科研成果在长春市各粮食主产区示范应用。”市农科院副院长程延喜介绍,一粒种子进入市场,进行大面积推广,选育过程一般要经过8至10年,最终通过与企业深化合作,推进新品种落地应用。
种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农科院北方精品种子交易中心里,购买种子的农民都会仔细查看种子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用手机扫描查看种子相关信息。“农民用手机扫描之后进入查验真伪的网站或小程序,输入商品编码即可识别,有的种子企业还能查得到这是第几代种子及研发机构、试验基地等信息。”交易中心负责人、长春市农科院院办副主任张建新介绍说,种子企业必须先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办理营业执照,再到种子管理部门备案、登记,所有入场销售的种子都会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农民买到安全、放心的种子。
种业翻身仗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在东北三省种子集散地公主岭市,一个国家级的现代种业产业园正在筹建。作为玉米、水稻等种子的重要研发基地,公主岭市持证的种子生产企业55家,年生产经营种子7400万公斤,这为建设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基础研究到新品种测试,从田间试验到加工仓储、管理服务,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将涵盖种业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同时,产业园里还将建设玉米种业结算中心和关键共性技术中心,承担电商销售、大数据分析、信息共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科企联合攻关支撑等功能。建立现代化种子研发中心、打造种业小镇、建设品种测试基地……借助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这个创新平台,公主岭市今年将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强化公共科研平台实施建设,打造东北区域种业创新高地。
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正在向产业园集聚。公主岭市与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种子和黑土地保护,公主岭市将与科研院所、企业深度合作,承接研发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建设公主岭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是长春市“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一环。今年,长春市将依托大型种业企业,加快生物育种、繁育(加工)等新技术研发应用,重点在籽粒机收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优质抗病虫水稻、特色果蔬等品种选育寻求突破。通过与大型种业集团合作,培育种业创新主体,做大做强本土“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