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黄柳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医废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整体版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上线智能管理系统是因时因势的明智之举。
在经历了近一年时间充分调研与筹备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湖院区今年6月正式在江西省内率先上线了智能化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并在之后约半年的应用时间内证实了其成效,形成了可推广、值得分享的经验与心得。
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在去年印发了《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这项工作设置了具体的目标与时间表,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为期半年的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
“我们江西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自去年春天以来进一步强化省内医疗废物监管力度,深化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综合治理落实到位,督促实现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处理全流程透明化。”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金国强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介绍,作为江西省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有使命、有责任、有信心同时当好“医废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头羊”,院领导班子及时将这项工作提上重要日程,相关部门进入全面调研与谋划的阶段。
医废综合治理与医院合作的物业公司的关联度较高。考虑到医院此前签订的物业合同在2021年4月到期,金国强与领导班子、团队沟通后一致决定:就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与理念认同度高、具备新系统管理经验的物业公司签订新的合同,且在其中贯彻医废综合治理新的政策要求与工作方式。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提出要严选信息系统的供应商,确保系统实用性,最大程度适应医院医废管理的常规、政策要求及院内实际情况。”金国强介绍,甄选供应商与院内展开的深入调研及流程规划等保持了同步,各项工作进行得坚实而从容,这为系统正式上线后得到院内一致好评奠定了基础。
金国强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作为江西省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有使命、有责任、有信心同时做好“医废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头羊”。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院多区”运行,现开放东湖院区、象湖院区、高新院区(青山湖)3个院区。其中,东湖院区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900张。据统计,该院区每年产生的医疗废物约为1100吨。
“传统的医废回收流程中,临床病区产生的医疗废物被投入医废垃圾桶,扎带装袋后由收集人员进行称重、记录、交接,之后转运至院内的医废暂存处进行记录并入库。紧接着,暂存处将与南昌市医废处置中心交接,安排外运、离院、出库。”医院总务处处长熊旭华继而向记者总结,依赖人工是这种工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全流程都是手工操作、人工统计,相关台账为纸质联单,漏记、涂改等难以避免,数据无法全过程可追溯,监管困难。”
她还提到了传统模式中院内感染的风险,“医疗废弃物的收集与转运普遍由50多岁的物业工作人员执行,在楼道坡度较大的地方,他们拖着重达几百公斤的医废车,既有体力的重压,还面临感染的风险。”然而,当前东湖院区内使用的智能医废管控车采用的是封闭式箱体加电助力的设计,既省力又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与此同时,使用医疗废弃物监管系统以及智能硬件带来了四个方面的显著改变:一是流程无纸化,数据收集更快,管理严谨便捷,流程数据化;二是无缝对接省卫生健康委监管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三是精细化管理,全程可追溯,责任明确到人;四是便捷操作,大数据可动态展现院内医废收运情况。
金国强与熊旭华在采访中特别强调了智能医废系统之于管理提升的重要意义。他们介绍,院内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的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等其他统计方式,实时掌握各区域产生医疗废弃物的信息以及处理结果,实时查看院内医废的详细信息,根据监管要求,制定预警规则,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应急、事后追溯,“每一袋医疗废弃物在‘出生’时就有‘身份证’,并贯穿在医院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称重、转运、暂存间、异常报警、全程追溯等环节,一举实现了院内全流程标签化信息管理。”
由此可见,智能医废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模式优势多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取而代之势在必行。
熊旭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总务处处长
总务处与感控处碰头协商,对现有医废集中、转运的流线进行了梳理与优化,对医废转运频率、转运车的大小进行了调整与个性化设置。
的确,医疗废弃物监管系统集成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运用AI视频监控、大数据跟踪等管理方式,可实现院内医疗废弃物监管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可视化。然而,具备上述多重优势,一套系统是不是就能将医废管理这项工作做到完美与极致呢?答案是不一定。
“自去年以来,我们先是与作为医废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牵头部门感控处碰头协商,对现有医废在各个功能区及病区集中、转运的流线进行了梳理与优化。”熊旭华介绍,总务处还协同感控处到每一个临床病区、门诊、手术室等区域与负责人对优化的路线予以征询意见、进一步确认。而在招标明确供应商后,这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她回忆,“包括各病区医废的转运频率,所需转运车的大小,我们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个性化设置。”
这说明,尽管对比传统模式有诸多的优势,但智能化系统作为蕴含新理念、新技术的工作模式,要贯彻下来仍然需要管理上的积极推动与促进。金国强就介绍,这套系统自2021年6月正式实施以来,“我们仍然在利用PDCA循环不断地以问题导向,梳理流程,更加予以优化。比如报警模式,以往系统设置了时间间隔,在转运过程中发现重量缺失后会定期进行报警,但我们提出要即时报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出于更加细致的考虑,医院总务处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即时对系统进行优化与调试。金国强表示,今后医院在有着华东地区最大医疗体之称的象湖院区与高新院区普及智能医废管理,同样将对系统应用提出因地制宜的要求,但实践表明,这项工作难度并不高,且能事半而功倍。
智能医废管理系统在更多的医疗机构上线应用,必将构成现代医院管理全景中的全新侧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而确保所产生的医废全部规范收集运送,则是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金国强表示,重视医废管理,推广智能医废管理系统应用,一方面需要广大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秉持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生态环境优化考虑,为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考虑,突破“成本利润论”的思想桎梏,着眼长远,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则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大督察、监察的力度,切实推进医疗废物实现院内闭环管理。